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中興:單身久了不是病,只有醫生才能說你有病

孫中興:單身久了不是病,只有醫生才能說你有病

你是單身者嗎?你會成為單身者嗎?

世界範圍內,單身和獨居成為一種潮流。他們更注重自己是否得到滿足,是否開心,而要衝破一層一層的觀念束縛

而目前中國,也正在出現龐大的單身和獨居群體,據最常引用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有超過5800萬人是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青年(20-39歲)已達2000萬。

我們可能都在暢想著一種自由狀態,在單身和婚戀兩種形態中,根據自己和對象的意願,自主自在切換,而不是受制於言語壓力,比如來自親朋的,還有來自社會的。

但是單身久了,到底正不正常?是不是一種病?

單身還是婚戀,不存在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有沒有病只能由醫生說了算」。因為醫學才有標準。這是孫中興的回答。他是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公開課《愛情社會學》在兩岸三地都很受歡迎。我們請他做客第11期「我有嘉賓」。而現在,問答來了。

孫中興從三個層次來理解愛情和婚姻:雙方的兩個人層次;愛情和婚姻的社會制度層次;愛情與婚姻的社會意識層次。我們將問答分為四小節,前兩節是個人的愛情與婚姻困惑,後兩節是愛情與婚姻制度思考。世界變了,愛情和婚姻都不再是為了過日子。

新京報書評周刊「我有嘉賓」第11期

嘉賓:孫中興

欄目編輯:阿東

「我的愛情」

單身久了,是一種病嗎?

Q

提問(宋鶯):您好孫老師,單身久了會莫名其妙的有一種自卑感,自己屬於大齡剩女。這種現象正常嗎?

孫中興

簡單地看,「正常」有三個層次。第一是指數量上的絕大多數,但大齡青年是多數,而不是少數。這是全球現象。第二是指專業判斷,但疾病只有醫生才能判斷,愛情沒有專業標準,無法判斷。第三是社會壓力,到了年紀就被認為結婚才是正常的,但是這種社會氛圍會變,在法國和美國社會已變。歸納來看,這是個人選擇的問題,當然是正常的。

Q

提問(李春洋):孫教授您好,我的問題是,在沒有找到合適的終身伴侶前,如何說服父母接受我暫時不談戀愛不結婚的現狀。他們由於長期在農村生活,不太容易接受,而我卻不願意看到他們難過發愁,我找不到分散他們注意力的方式。我該怎麼辦?取悅父母還是堅持本心?

孫中興

五四時代,很多人選擇把娃娃親退了,因此這不是現代的問題。中國孝道的範圍在哪裡,是惟父母之命是從嗎?現在不是這樣了。你要講給他們聽,現在不是過日子的時代,即便是也要觀念相契合。

兒女輩要和家長多溝通一點。孝順最好的觀念,是溝通,大家各讓一步。這是人生的抉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幫助你。優柔寡斷沒有用,可以孝道,可以反抗,但更可以溝通。溝通比不溝通好。溝通要誠實。

Q

提問(化緣人無心):單身久了其實很享受自由的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但也有缺憾的時候,比如說有美味想要一起分享,想一起看山河湖海。但愛情又離不開粗鄙的日常,它不只給人帶來了歡愉,還有很多的爭吵與煩惱。相比起它給人帶來的快樂,似乎愛情帶來的煩憂會更多些。所以,單身久了會越來越享受一個人的狀態,不願意被打擾,這是不是一種病?

孫中興

很好啊,這是選擇的問題。進入婚姻與否只是一種選擇,不是一定要做的事情。這是我們中國人以前沒有的觀念。現在經濟上,女性都獨立了。慢慢地,家長也會承認這一點。

「我的婚姻」

只是不討厭對方,要不要嘗試結合?

Q

提問(懶貓):都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如果只是覺得各方面條件還合適,不討厭對方,也沒有喜歡的感覺,因為適婚而在一起這樣對嗎?我不知道未來能不能發展出愛情,要去嘗試嗎?

孫中興

這是代間最大的一個問題。老一輩結婚是不談感情的,結婚是過日子,但是現在這種觀念已經變了。一個人過得好,要通過進入婚姻,是多大的賭注呀。

兩個家庭結合沒錯,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兩個人適不適合。兩人關係為主,兩個家庭為輔。愛人關係才是中軸。你說了,沒有喜歡的感覺,那在一起就是賭注。有可能遇到愛情,有可能沒有,你準備好了嗎?

Q

提問(粥靜靜):不知道是不是原生家庭的原因,我認為在愛情方面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愛人相伴終身。我雖然喜歡小孩子,但是並不想要小孩,老師覺得這是一種病態嗎?您如何看待我的這種想法呢?

孫中興

很奇妙。說說,和實際的做是兩回事。我有朋友說不生小孩,但一說完就生。生不生其實不是個人意願的問題。行房兩年,前兩年不生育在操作上叫不孕不育。我不清楚大陸的數據,但在台灣約有十分之一。這說明裡面還有變數。

這是一個未來的問題。不是病態,而需要深度的心理思考。不要有小孩,可能有你的原因,如果對方也接受,那也好。不要裝著不知道,或不溝通,否則就很尷尬。

人類的愛情

「愛情一定會結束的」

Q

提問(梁陳超):孫老師,多年前一直有看您的網課,還嘗試把您的教學方式用到我的課堂上,喜歡您幽默的授課方式~拍了這麼久馬屁,那麼問題來了,愛情是不是常換常新的呢?

孫中興

很幽默的問題。「換新」的方式,第一是換愛情的表達方式,第二是換人。但是不可能天天有人願意跟你換。你說膩了,那是你們相處的方式。比如吃飯,換個吃法,而不是就不吃飯。

愛情不是常換常新,要看這個「常」多長,活著有多長。台灣平均壽命男七十五,女八十。如果十八歲之前沒有戀愛,錯過大學四年最好的戀愛時期——在台灣,近乎一半的大學生沒有談過戀愛——從二十二到三十歲,戀愛可以有幾次?三十歲以又能碰到幾次?假定一生戀愛不超過五次,換新只是想想。可能影視中人員的大帥哥有,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機會。

Q

提問(姜水湄):您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愛情也是;何況愛情只不過是每個人理想中的未滿足的自己的投射,也就愛情是否是個巨大的錯覺?一個誤會?當我們談戀愛,我們到底談的什麼?

孫中興

萬事無常這件事本身就有常。愛情也是有常的。愛情一定會結束,區別是自願結束,還是不自願結束。

錯誤的前提往往導出錯誤的結論。愛情不是錯覺,這只是失戀時候的感覺,有人沒有機會走到失戀,愛情就是甜蜜。

當初都是錯覺?不是錯覺,只是後來回味是錯覺。愛情不是自己的投射,是兩個人的互動。「每個人理想中的未滿足的自己的投射」這個是不是錯覺?我們談戀愛,就是找一個可以平等對待共同奮鬥的人。

Q

提問(郭羽嘉):請問您是怎麼看待戀愛和婚姻中的忠誠的?我們常常默認對愛情負責的人一定要一心一意,一生守著一個人,戀愛里的劈腿和婚姻中的出軌,往往都遭萬人唾罵,但是我卻覺得人心易變,而人在不同的階段自身的性格思想也可能變化,那麼為什麼社會規範要求我們一生都被捆綁住呢?

孫中興

沒有錯,人在不同階段會變。人會變,愛情也會變。兩個人可以有協議或認知,在將來,如果遇到更好的人怎麼面對。

錯誤的承諾,然而忽然間離開,不是忠誠的問題,是過度承諾的問題。我如果愛上別人,就跟你溝通,這是誠實。有的人為了忠誠就開始說謊了。有些事情說開了,就得到諒解,要麼回到軌道,要麼換個軌道。

兩個人好的時候,就要想到分手。乘坐飛機,會告訴你如果發生了意外怎麼辦,教了你,意外發生就有活下來的機會。

如果我們兩人建立關係,關係最好的時候,不幸分手了。第一放棄暴力,第二坐下來好好談。但我們少了這個預防機制。有人說,你這樣想到分手是不真心,但出軌還是出現。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但不是相信「沒有這回事」,積極的態度面對這樣的事而不是逃避。

人類的婚姻

「(有一種)相親是自欺欺人」

Q

提問(孫瑤):孫老師你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通過互聯網看完了您在台大網上的愛情社會學,孔子社會學和社會學這三門課,對我的思想水平有著很大的提升!我想問的問題是,前些天看完《無緣社會》這本書,裡面提到了未來社會關係即將成為一個難以僅僅靠公司和家庭來維繫的社會,請問孫老師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最後祝孫老師天天開心!!天天有鳳梨酥和月餅吃!看了你的課我也開始不吃章魚燒啦!

孫中興

我沒有讀這本書。歐洲和北美的國家沒有這個問題,他們不注重家庭關係,家人對子女的義務是有限的,差不多停止在十八歲。經濟不太好的,也會依靠家庭,但沒有說年齡大了,就跟著父母住。他們很早就知道,沒有奢望,但東方社會不一樣,有孝道,孝的觀念在作用。

有人說,東方社會是以親子為主軸,西方社會是以夫妻關係為主軸的。

社會福利要比現在做得更好才行。父母輩不能靠小孩,不能靠家庭關係,要靠社會福利。不要害怕這件事。老了就是一個人,怎麼發展出朋友關係才更重要。如果連朋友都沒有了,那才是凄涼。將來可能就是朋友關係維繫日常生活。朋友是溫暖多於壓力的,因為友情可以自由選擇,通常沒有壓力。

Q

提問(李可人):您好,如果說婚姻制度的設立初衷是為了更好的社會資源分配以及穩固這是種資源分配的結果,那麼請問您如何看待現在婚戀市場中的階級式相親以及在此背後隱藏的兩性關係問題?

孫中興

婚戀市場,跟印度種姓制度是一樣的,不上婚不下婚。我有兩套房,希望對方也有兩套。

按照這個邏輯,如果大家都認同,問題不解決了嗎?因為條件都列好了,應該很好找人。可是都清楚了,但還是找不到人。這就應該要反思。其中隱藏了很多問題,你這樣去相親永遠是不會有結果的。愛情和婚姻不僅是兩性問題,而涉及到代際,上代人都希望下代人過得更好。但從全世界來看,價值觀的相似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些,不完全是教育和經濟條件決定。這種相親是自欺欺人,沒有抓住重點,是「無頭蒼蠅亂竄」。

Q

提問(秦瀾):走出非洲里有句「我不會因為一紙結婚證書而愛你更多」,這句話幾乎是醍醐灌頂的。那麼婚姻制度對於愛情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是對愛情的證明,還是一把引入茶米油鹽醬醋茶枷鎖?

孫中興

制度保障個人權利,但有時候,個人意志是更好的保障。現代婚姻制度,比如大陸電視劇中說的「凈身出戶」,可以保障女性權利。結婚證書,既然不會保障愛我更多,可有可無,有什麼不好呢?如果說那是你不信任我,不是制度問題,而是你們的信任問題。

有的人為買房假離婚,制度上就是把婚姻和其它服務兩者綁在一起了。這是一張紙沒有錯,但是不要小看它。根本的問題還是你們彼此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衚衕的「標配」,竟然是它?
馮唐:我已經不像原來那麼有野心了
黑澤明:人就算死了也不會放棄虛飾
《敦刻爾克》:一個從「匠人」走向「大師」的諾蘭
滿是暴力、詛咒,這本書憑什麼得布克獎?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