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它,甩掉「濕氣」,健康又漂亮,全家人適用!
濕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來源,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濕氣進行調節。
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人光彩照人,容光煥發,皮膚白皙,身材勻稱,滿頭秀髮,看起來精氣神十足,健康滿滿。
但是反觀下自己,卻身材走樣,頭髮油膩,皮膚暗黃粗糙,大腹便便,人沒有精神,萎靡不振......看起來滿身都是毛病
如果你去醫院檢查,也發現不了什麼重大疾病;可是你可能每天都會受到下圖這些小毛病的折磨:
這究竟是為什麼?或許是「濕氣」惹得禍。中醫有「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的說法。
「濕氣」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一,有損形象,濕氣對容貌影響之大,難以想像。
青春痘,面色灰暗、油光,毛孔粗大,眼袋,色斑,酒糟鼻等面部問題以及身材走形等。
二、上火
濕氣容易導致上火,引發各種不適癥狀,如失眠、頭暈、頭痛、眼睛紅痛、口腔潰瘍、牙齦腫痛、便秘等。
三、濕氣起於脾胃
濕氣重的人會經常出現腹痛、嘔吐、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不適,並過早引發富貴病的發生。
當濕氣長久不除,會生出內熱,形成濕熱,蔓延至肝膽時,很多疾病就會不請自來。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氣」?
1.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脾虛胃弱)
2.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脾虛胃弱)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肺弱)
4.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氣虛腎虛)
5.腎機能衰退。(腎 虛)
6.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在外表症)
7.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在外表症)
8.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在外表症)
9.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偏紅,或者發白厚膩。(在外表症)
10.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在外表症)
11.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在外表症)
12.皮膚起痘,長斑,濕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在外表症)
13.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在外表症)
如果你符合上面12種中的幾種,那麼,就說明你很可能已經被 「濕氣」 侵害了。
如何正確祛濕?
1,在外:針對濕氣引發的表症同時用藥,儘快消除表症。
2,在內:健脾健胃益腎宣肺。用健脾健胃的藥材再配合利水滲濕的藥材,同時兼顧腎,肺。老中醫推薦了一個食療祛濕的經典方子——銀桑原鬆散。
銀桑原鬆散由28位配方組成:銀耳,桑葚,松子、松花、沙棘,菊花,茯苓,赤小豆,紅棗,蓮子,枸杞,扁豆,砂仁,薏苡仁,芡實,陳皮,雞內金,馬齒莧,荷葉,金銀花,葛根,桂圓,菊苣,百合,槐花,山藥,糙米,山楂。
早餐吃一次,晚餐吃一次,三天到一周就有感覺,至少堅持26天,會感覺自己有非常明顯的變化。
除此之外,食用茯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肝、腎經,具有補腦健身、健脾和胃、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的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的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
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壽之葯,《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魏晉、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當做養生益壽要葯,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有人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葯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如今,茯苓餅已成為北京的名特產,是饋贈老人親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