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普洱茶為什麼採用「曬青」?

普洱茶為什麼採用「曬青」?

曬是食品行業普遍採用的一項加工手段。中國東漢時期已將曬進行了專業化解釋:曬,暴也(東漢許滇《說文》)。暴什麼?暴五穀之類。我們現今的糧食加工,如玉米、小麥等至今仍延續這個過程。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曬」表面上是利用太陽的熱能達到「脫水」的目的,但「曬」的過程還隱藏更深一層的「加工」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太陽輻射。

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陽輻射的同時,又將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輻射的方式傳送給大氣。地表面這種以其本身的熱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輻射的方式,稱為地面輻射。由於地表溫度比太陽低得多(地表面平均溫度約為300K),因而,地面輻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間,其最大輻射的平均波長為10微米,屬紅外區間,與太陽短波輻射相比,稱為地面長波輻射。

我們不能小看這種太陽輻射,站在生物學的角度,除了有蒸發水份的特點外,還有三個特性:

一是可以讓受曬的物料(五穀、茶葉等)內含化學成份快速氧化、聚合與降解,使物料成熟度提升一級;

二是滅菌效果。有害微生物包括細菌在太陽輻射下快速死亡,提升了物料保質期限,如晒乾的蘿蔔條、蘑菇、乾菜等;我們現今研發的很多「輻射滅菌」設備其實都是受太陽輻射的啟發;

三是形成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後面詳解)。

普洱茶的「曬青,其實也是借鑒了這個方法。

其實,就茶葉加工而言,「曬青」工序並非普洱茶獨有,福建的岩茶、廣東的單縱等,都有「曬青」的工藝要求。但是,「曬青」對普洱茶格外重要,是普洱茶區別於其它茶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雲南普洱茶地方標準》的關健詞之一。

普洱茶為什麼採用「曬青」呢?

一是在太陽的光熱作用下,細胞液開始流動,濃度增大,開始一系列化學變化,如部分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茶葉中原有的葉綠素酶(chloro一phyllase)將葉綠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脫植基葉綠素,並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穩定的鄰一苯醒類化合物,然後再進一步通過非酶催化的氧化反應,葉綠素也在光和酶的作用下,開始分解消失。鮮葉由最初的綠色向灰黃色、灰白色(芽頭顯白毫)或者灰褐色轉變。「曬青」的工序其實也是鮮葉向毛料的轉變過程。茶農們更願將「曬青」過的茶葉稱為「曬青毛料」。

二是「曬青」更重要的作用是讓茶葉與特定微生物菌群產生「親密接觸」。

這就是為什麼揉捻過程中採用「重度揉捻」的原因。讓微生物產生效能的條件之一是溫度。太陽是「曬青」過程中適宜溫度的提供方。這個適宜溫度是在15℃與40℃之間,超過40℃容易使茶葉變黑,低於15℃,微生物處在體眠狀態。

三是特殊微生物菌群的「干預」。普洱茶是生物發酵的產物,只要是發酵,就離不開微生物。「曬青」是普洱茶發酵過程的初級加工階段,是普洱茶發酵前對茶警的預處理,也是普洱茶有氧發酵階段。在這個階段,除對加工場地要求相對乾淨之外,還有一個特殊要求,即自然環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們說,加工場地的乾淨在任何地區都能實現,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這個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這個自然環境的獨有,就比較難實現。

雲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現的不同「風味」,除了各地大葉種茶葉存在細微的差別外,更多地是因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異造成。我們曾將雲南臨滄大雪山採摘的同一批鮮葉分成A-B兩組,A組留在臨滄進行人工發酵,B組拉到西雙版納州勛海人工發酵,其結果大不相同,我們最初懷疑水質差異導致,後來在對水質差異的部分對發酵過程產生的影響比對中逐一排除,其結論仍是獨有的微生物菌群干預所致。

近十年來,很多普洱茶生產企業受「曬青」場地的局限,加上「曬青」費時費力周期太長的緣故,改用「烘青機」取代「曬青」。其主要原因是將曬青的過程簡單視為「脫水」與「乾燥」,忽略「曬青」過程中有微生物參與下茶葉內在化學組分產生的氧化、縮合與降解。「曬青」的過程實際上是為普洱茶後續的發酵做生物儲備,雖然我們習慣上稱它為「散茶」,但它與真正意義的普洱茶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將它稱為「毛料」更準確些。

我們對「曬青」這種工藝的推崇,不是因為它有歷史烙印,更多的仍源於它附合生物發酵的要求。

有經驗的普洱茶製作者非常注重「曬青」毛茶的品質,並根據品鑒的結果決定下一步的取捨。所謂「看茶制茶」高水平的發揮,就是從曬青、毛茶的品鑒開始的。

接下來的「拼配」,是對「曬青」毛茶的一次近似「藝術創作」的過程,是彰顯制茶人水平的關鍵環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文化之旅 的精彩文章:

大紅袍是紅茶嗎?這些茶知識你不得不知道
都勻毛尖茶 中國名茶珍品之一
普洱茶,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
不失眠!晚間也可以健康喝茶

TAG:中國茶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