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生家庭傷過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愛孩子?!
傳統文化里,「父母永遠是對的」「反對即不孝」等思想毒瘤使得大家不敢去思索---原來父母曾經做錯了。
我不是一個「父母皆禍害」的擁躉,我也不認為,人應該將自己的不足都歸結於原生家庭。
可是,我們與父母生活十八年,
他們對我們說話的方式,
他們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
他們教會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早在千百次的互動之間,潛移默化的進入我們的血液,形成了我們的「童子功」,造就了我們與他人溝通的模式。
而原生家庭對我們與人相處模式的影響,是很難察覺的。因為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 --- 這才是決定我們行為的冰山之下,巨大的「潛意識」。
冰山理論來源於精神分析大師,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歇斯底里研究》。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的潛意識,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展和行為。而潛意識,受童年家庭影響至深。
因為難以察覺,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
所以,我們要去發掘,承認和反思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不是為了怨恨,是為了覺察,是為了不再重蹈覆轍,是為了給我們的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幸福的家庭,那你的育兒之路,會輕鬆一點。因為潛意識中,你會用父母當年愛你的方式,去愛你的孩子。
可是,如果不幸你與文前的主人公一樣,受過一些來自家庭的創傷,我們該如何覺察這些留在我們身上的烙印,讓我們的孩子不再因此受傷?
你的遺憾,不要投射給孩子
投射,是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
我因為膽子小,所以帶Billow去上早教課時,每當老師讓他做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動作時,我總是說,不行的,他還小,他會害怕的。我往往表現的比孩子還要緊張,這就是投射。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也是一種典型的投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童年有創傷,我們處理親子關係的方式,很大程度是對自身情感的一種補償,也是對曾經年幼時無力救援的自己的一種救贖。
我們真正想關懷的,是那個年幼的自己。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孩子的愛,很容易成為童年遺憾的投射。
媽媽小時候被刻意要求節儉,很想穿漂亮衣服卻沒有被滿足。於是生了女兒之後,就不停的給孩子買各種孩子並不需要的名牌衣服。
媽媽小時候喜歡音樂,父母不讓自己學,做了媽媽之後,不管孩子只喜歡體育而毫無音樂細胞,也希望孩子一定要學鋼琴。
媽媽小時候跟著做生意的父母奔波,不停的轉學,沒有關係長久的好朋友,就害怕孩子以後不擅長人際關係,不停的過分訓練孩子去社交,要求孩子要外向。
媽媽小時候,由於父母忙於生計被寄養在外婆家,所以做了母親之後,不能接受和孩子分開,總認為自己離開孩子去上班帶來的正常分離焦慮都是在傷害孩子,於是內疚不已。
在投射的作用下,我們將自己的焦慮轉嫁給了孩子。我們付出了很多,滿足的卻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我們以愛之名做了很多事,卻未必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當孩子接受到了我們的投射,他們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濃濃的期待和不明就裡的壓力。
你給的,不是我要的,那等於沒有給。
警惕代際傳遞
心理學的代際傳遞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親代的管教方式對於子代成年之後的管教方式具有一定的預測性。
因為,孩子有天然的動力去模仿父母的行為,這是孩子渴望與父母建議聯結的本能需要。
生活中常見的一個例子是,如果你的父母喜歡對你皺眉頭,哪怕你再不喜歡,到你為人父母的年紀,你常常也會不自覺的對你的孩子皺起眉頭。
這就是代際傳遞,也就是所謂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如果你能夠點開這篇文章,那你已經是一個有覺察的父母,這樣的你已經在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情緒冷靜時,你有理智,你告誡自己,童年受過的傷,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
可是,當我們情緒起伏的時候,理智會縮小,當理智被情緒淹沒,我們的行為常常會被看不見的潛意識所支配。
而這個潛意識,就是千萬次你父母與你互動時,刻入你血液的無形的記憶。
這個模仿,包括好的,也包括壞的。
《Friends老友記》裡面,Rachel常常抱怨自己父親嚴厲和刻薄。
可在第七季裡面有一集,她教Joey划船,她卻也一樣用尖酸的言辭和兇巴巴的態度對待Joey,並且毫不自知。
直到面對Ross和Joey告訴她,她才發現,自己竟然用當年父親教自己划船時一樣的刻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朋友。
這也是為什麼,家庭暴力具有明顯的代際傳遞性。
平時開朗民主的父母,怎麼會在生氣時使用不理不睬的冷暴力?
平時喜歡鼓勵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成績失敗時,怎麼會說出事後自己都後悔的打擊性話語?
平時和善的父母,怎麼會在激動時,就抬起手落在了孩子身上?
這都是情緒失控時,潛意識超越了理智的結果。
帶著傷害,怎樣好好愛孩子?
美劇《犯罪心理》裡面有一集說到:不幸的成長經歷讓一部分人成為了連環殺手,但也讓另一部分人成為了抓捕殺手的警察。
誠然,那些受過的傷,會帶給你痛和陰影,但如果我們以成長型的思維去看待這些問題,傷害就能到此為止,甚至,你會因為童年經歷的感同身受,而變成一個更有仁愛心的父母。
保持覺察
沉靜下來,反思自己小時候,有哪些父母的行為曾對自己造成傷害。時刻提醒和督促自己保持覺察,避免重複這樣的錯誤。
學習科學的育兒理論,不要用自己的本能來養育孩子。
特別留心自己情緒波動時會出現的反應,用更好的管教方法來與孩子溝通,而不是重演當年父母的冷言冷語,歇斯底里或者暴力行徑。
你的親子關係,只有你和孩子
也許當年你受過的傷,你發誓不讓孩子再體會。但不要戴著創傷的有色眼鏡去看孩子的需求,無中生有的將其擴大,變成你的焦慮再轉嫁給孩子。
你和孩子的關係,只有你和他。不要將你與父母之間的遺憾與創傷這個第三者橫在其中,將孩子的需求或你的愛篡改,變味。
如果可以,和愛人一起梳理一下你對孩子的焦慮。反思和覺察這是真實的擔憂,還是僅僅是你童年遺憾的投射。
接納自己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父母。
你也不會是。
你無法在一夜之前顛覆過去的影響,你也會偶爾失控,來重演當年父母對你的傷害。
不要怪責自己不是個好父母。但記得每一次的「不完美」之後,要和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媽媽犯了一個錯誤,媽媽真的愛你。
並且,提醒自己,每次扔掉一點點,慢慢的,將這些負面拋掉。
願每個孩子,都被父母溫柔以待。
心疼受過傷的你,願傷害到此為止,勿再向下傳遞。
※你低頭「認真」看手機時,卻不知孩子也在認真看你~
※2歲寶寶不愛說話怎麼回事?用得著急嗎?
※我秦始皇打錢是什麼梗
※我不要面子的啊什麼梗
TAG:親親寶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