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傾國之力欲建世界最大航母 核心設備卻來自中國

俄傾國之力欲建世界最大航母 核心設備卻來自中國

位於遠東的紅星造船廠是俄羅斯目前唯一的現代化船廠,但它在很多方面並不適合建造俄未來重型航空母艦。(資料圖)

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9月8日

據俄「塔斯社」9月5日報道,俄主管軍工的副總理羅戈津接受採訪時稱,俄羅斯將在遠東紅星造船廠興建新型船塢,一旦總參謀部需要,將可在2020年建造11-11.5萬噸級航母,這將是世界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儘管羅戈津此次表態看似令人振奮,但實際上不僅建造航母的核心設備來自中國,而且船廠的選擇還隱含了戰艦建造方面的巨大危機,而紅星造船廠新船塢的建造將徹底扼殺俄羅斯未來航母。

北德文斯克船廠儘管主打潛艇建造,但通過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改造積累了俄羅斯國內首屈一指的航母相關經驗。(資料圖)

在蘇聯時代的海軍造船布局中,遠東的紅星造船廠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存在,但在今天的俄羅斯,該船廠卻是唯一一個現代化船廠。2016年9月1日,中國南通中遠重工集團向紅星造船廠交付2台320噸級龍門吊,俄總統普京親自到場,而這2台320噸級龍門吊,只是紅星造船廠與中遠集團簽訂的,1台1200噸級、4台320噸級、4台100噸級龍門吊合同中的一小部分,當這些關鍵設備全部到貨後,紅星造船廠理論上將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

目前俄羅斯境內航母相關經驗最豐富的,應該是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因為該船廠完成了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全部改裝工作,即使「維」艦存在諸多問題,但北德文斯克船廠已藉此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建造體系,以及一定數量的熟練工人。北德文斯克船廠在蘇聯/俄羅斯時期始終專攻核潛艇建造,能通過「維」艦改造積累現有航母相關經驗實屬不易,但為何俄羅斯要捨近求遠的選擇將遠東的紅星造船廠作為未來俄航母的建造中心呢?

圖為紅星造船廠正在安裝從中國進口的320噸級龍門吊,在全部吊車到貨後,紅星造船廠將具備理論上的航母建造能力。(資料圖)

相比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北部的北德文斯克,位於遠東的紅星造船廠不僅自然條件較為優越,而且能從頭開始建造、引進新技術,無需先對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這種陳舊老廠的大量老舊設備進行升級,整體成本較低。另外紅星造船廠位於遠東遠離歐洲,能在相對隱蔽的環境中進行航母建造。除此之外,紅星造船廠與中國距離很近,該地已被諸多中國企業列為對俄投資首選,無論是從距離還是定位,紅星造船廠都能更方便的就近獲得中國投資與先進技術。

但紅星造船廠作為航母誕生地卻存在3項硬傷。首先,紅星造船廠原本是俄太平洋艦隊潛艇維修基地,作為一個從頭做起的新船廠,紅星造船廠除了龍門吊外,還需要建造大量航母相關的儲存、測試、加工、保養等設施。此前北德文斯克船廠為改造「維」艦,僅為臨時性的配套設施就投資了超過15億美元,相比之下,紅星造船廠要從頭具備建造11萬噸級航母的全部設施,時間與金錢成本都將是一個俄羅斯難以承受的天文數字。

儘管俄最新的大型航母模型採用了新穎的雙艦島結構,但其整體甲板布局,尤其是雙滑躍甲板,體現了俄羅斯在大型航母設計上嚴重的理念與技術局限。(資料圖)

其次,紅星造船廠距離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太遠了。馬卡洛夫廠長的名言是:「建造航母需要9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而這些幾乎全部位於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即使設計方案等信息化產品能很方便的運往數千千米外的遠東,但大量的船用鋼材、配套設別卻要麼通過海況複雜且長期封凍的巴倫支海,要麼通過運力有限的西伯利亞鐵路才能運往遠東,屆時遙遠而複雜的運輸將進一步增加航母建造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第三,俄羅斯選擇紅星造船廠預示,此前在北德文斯克船廠獲得的航母經驗基本作廢。因為紅星造船廠是領先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一個時代的新機構,而俄羅斯也認識到通過改造「維」艦獲得的很多經驗無法用於建造10萬噸級航母。但選擇紅星造型船廠意味著俄羅斯的航母積累幾乎要從新開始,而羅戈津給出的時間節點卻是近在眼前的2020年,技術積累的推倒重來,以及發展理念的不切實際,這些都將進一步阻礙、扼殺俄羅斯新航母的誕生。

儘管俄羅斯官方的未來航母設計與規劃可信度越來越低,但現階段俄羅斯對紅星造船廠的建造升級卻是實實在在的。從航母建造的需要來看,紅星造船廠絕不是俄羅斯的首選,而這種無奈的選擇,也算是對俄羅斯現階段發展航母窘境的真實體現吧。 (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劉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要大建航母,戰力直逼福特級
003航母即將開工?最關鍵的一步已經走完
002航母開始安裝武器系統,疑似近程防空導彈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