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你所不知的「小敦刻爾克」 以及因此被改變的歷史

你所不知的「小敦刻爾克」 以及因此被改變的歷史

作者:關山遠

英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作《敦刻爾克》正在熱映,這是一部非典型的戰爭大片,習慣了人海戰術、宏大場面的觀眾,對電影中多少顯得空蕩蕩的敦刻爾克海灘,感覺頗不過癮。

或許是為了節省成本的緣故吧,真實歷史中塞滿海灘的40萬士兵和無數輜重,在電影中被大幅削減,貌似只有4千人要撤到英國去。

但這部電影還是頗多亮點,沒有主角,聚焦於每一個想逃出生天的士兵,還有不顧一切渡海來救的英國人,令人特別讚歎的是出色的音效,如放大無數倍的心跳聲,在耳邊震動,始終在提醒觀眾:這是一場與納粹惡魔進行生死競速的救援,刻不容緩!

歷史的魅力在於:後人即使已為結果長舒一口氣,但仍然為過程而膽戰心驚。

1940年的敦刻爾克,已是一塊死地,何況40萬陷入困境的英法聯軍,面對的是邪惡天才希特勒,除非奇蹟發生,他們才能得救。但正義撞上了大運,奇蹟就是發生了:33萬人撤到英國,4年之後,他們蹈海反攻,從一個叫諾曼底的地方,又踏上了歐洲大陸。

本文寫的不是敦刻爾克,而是有「小敦刻爾克」之稱的另一場戰役與撤退以及因此被改變的歷史。我們能夠看到,即使在邪惡窮凶極惡、最為得勢之時,幸運女神,也未完全拋棄正義一方。

01

溫泉關,希臘東部,愛琴海岸邊,背山靠海,地勢極為險要。公元前480年,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率領三百死士在關口狙擊南下的波斯軍,名垂青史。

2400多年後的1941年4月,此處又爆發了一場慘烈的大戰,守軍是由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隊組成的英聯邦軍,攻方是德軍。

德軍入侵希臘的戰爭,是在1941年4月6日早晨6時打響的,15個師(包括4個裝甲師)組成的德國第12軍團從保加利亞撲入希臘,希臘人與英聯邦軍隊從北到南,節節抵抗,應該說,盟軍一方打得特別頑強,但德軍那時剛橫掃西歐,戰鬥力正處於勢如破竹的階段。希臘一役,德軍人數與裝備上也佔據優勢,他們很快就主宰了戰場。

二戰史記載此役時寫道:「德軍成群的斯圖卡轟炸機輪番襲來,低空俯衝轟炸他們的目標。塵土翻滾,岩石震顫。爆炸聲響徹整個山區。

在黃色機鼻的納粹容克飛機掩護下,德軍裝甲部隊繼續發動進攻。聯軍部隊因敵機的不斷轟炸而傷亡慘重,隨後一擁而上的德軍步兵便進行收尾階段的掃蕩。」

德軍首要目標,是殲滅英聯邦軍隊在希臘的有生力量。後者也知道大勢已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儘可能撤離人員,也成了他們的首要目標。

溫泉關,因此成了雙方爭奪的要津:英聯邦軍隊藉此阻擋德軍,掩護部隊在海灘撤退;德軍則要清除攻佔希臘首都雅典的最後一道關卡,把對手消滅在愛琴海的灘涂上。

這場戰鬥從4月24日上午11時30分開始,德軍遇到了頑強抵抗,損失了15輛坦克,付出了大量傷亡。盟軍堅守了一整天后,撤出陣地。他們成功地掩護了戰友的撤離,大約5萬名軍人安全脫身,約佔盟軍四分之三。

史載:當時希臘南部各個撤退點就像是另一個敦刻爾克,海灘上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大批的車輛和輜重裝備。

德軍打下溫泉關,意味著雅典的陷落。德軍進入雅典前,雅典電台發出了這樣的廣播:「希臘人,堅定、驕傲、有尊嚴地站起來,你們必須證明你們自己在歷史中的價值,我軍的英勇及勝利已經被確認,我們理想亦將會被實現……希臘將存在我們心中,我們軍隊的靈魂及最後勝利之火鼓舞我們生存,希臘將會再生及更加強大!」

德軍直接開到達希臘的國家象徵——雅典衛城,升起納粹旗幟。史載,希臘士兵降下希臘國旗後,拒絕交給入侵者,毅然抱著國旗,從雅典衛城跳下。

但希臘的抵抗,並未結束。在愛琴海,希臘最大的島嶼克里特島,一場空前慘烈的戰鬥,接踵而來。

這一年的5月20日,德國對克里特島堪稱瘋狂的進攻正式開始。德軍用重型轟炸機對島上的地面防空設施進行了一小時的狂轟濫炸,每顆炸彈重達一千磅,迅速摧毀了英聯邦軍隊的大部分對空炮火。旋即,德軍五千傘兵自空而降,德國海軍也開始嘗試登陸。

英聯邦軍隊進行了頑強的反擊,擊斃了大部分德軍空降兵,也重創德軍海軍部隊。但島上的馬利姆機場落入了德軍空降兵之手,雖然英軍炮火密集,但德軍運兵飛機不顧一切地飛來,在付出了一百多架飛機撞毀和被擊中爆炸的代價後,控制了機場。

5月27日,英軍承認失敗,決定撤退。當時島上還有2萬多英軍,在德軍飛機與軍艦日夜不停的攻擊下,撤軍之難,可想而知。

30日,丘吉爾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為營救殘留該島的官兵作最後努力。經拚死相救,大約一萬七千餘人撤離到了埃及,沒來得及撤離的五千餘人,大部分被殺害。

德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尤其是德軍第7傘兵師,已被打殘,希特勒因此下令:禁止以後進行任何空降作戰。但納粹更大的損失,還在後面。

02

其實德軍完全沒必要跑到希臘打一仗。

在1940年底,希特勒已決定在1941年5月15日開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在計劃的開頭他就強調:「德國武裝部隊必須準備在對英國的戰爭結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擊潰蘇聯。」

希特勒是個不世出的瘋子,但也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縝密,他深知,「巴巴羅薩」行動要想順利完成,必須保持巴爾幹側翼的安全。在納粹的威逼利誘之下,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被拉入了德國的軸心國集團之中。

正在全面備戰呢,偏偏希臘打起來了。

都是因為一個不甘寂寞蹭熱點而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墨索里尼。他看到德軍這仗打得風捲殘雲一般,希特勒出盡了風頭,他不服啊,他也要面子是不是?當然,他更想趁火打劫,實現自己像羅馬帝國當年一樣擴張國土的夢想。

當然,他的夢想,只是痴心幻想,有句刻薄的話評論說:二戰中義大利軍隊,主要是負責搞笑。

眼看著法國快向德國投降了,墨索里尼命令義大利軍進攻法國,結果32個義大利師被法軍6個師吊打,到法國終於向德軍投降時,還佔著義大利一塊土地。

心想著英國人都快被德國人打殘了,墨索里尼又派出大軍到英國殖民地埃及去搶地盤,結果自己的30萬人,被英軍3萬人在非洲大地「攆」得到處跑。英軍在北非的羅盤行動,戰果輝煌:約38300名義大利士兵戰死或被俘,而英軍方面損失不到700人……

義大利軍隊入侵希臘,更是不折不扣的鬧劇。義大利人打進來之前,希臘雖然跟英國關係好,但跟德國關係也沒差到哪裡去,保持中立。墨索里尼純粹是為了爭面子,感覺希臘國家小軍隊弱,征服希臘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威望。部下建議:穩妥些好,最好把打希臘的計劃跟希特勒通通氣。

史載:墨索里尼大怒,吼道:「他們德國人向我通報過挪威戰役了嗎?他們在向西線發動進攻之前徵詢過我們的意見嗎?他們就當我們不存在一樣。現在還要我向他們通報嗎?」

墨索里尼把進攻希臘時間定在1940年10月28日,這恰好是1922年他率領法西斯黨徒奪取義大利最高權力的紀念日。這一天,義大利大軍打進希臘,結果首次進攻,就遭遇失敗,4個星期後,被希臘人給打出來了,趕到了阿爾巴尼亞。場面很難看,甚至出現了意軍27個師被希軍16個師包圍數月的「軍事奇蹟」。

希特勒怎麼不惱火:其一,義大利人擅自行動,希臘不得不向英國求援,這個中立國給打成了同盟國;其二,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一看義大利這慫樣,認為軸心國靠不住,退出不玩了;其三,也是更重要的,希特勒只能推遲「巴巴羅薩」計劃,來幫墨索里尼救火,他不得不救啊,義大利人被打成這樣,已危及德國在巴爾幹的地位。


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6月22日清晨3:45分,在比原計劃推遲了一個多月以後,「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以德國為主的軸心國數百萬大軍攻入蘇聯。

蘇聯蒙受了巨大損失,半年內50萬平方公里國土淪陷,到當年11月,德國已打到莫斯科城下,他們的攻勢在12月初達到極限,前鋒部隊已經推進至莫斯科市郊,甚至見到了克里姆林宮的螺旋狀尖塔。

但他們已是強弩之末了,凜冬已至,德軍士兵只能圍在篝火旁,燃燒寶貴的汽油取暖,而蘇軍開始反攻。翌年,德軍潰敗,莫斯科解圍。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意義,不言而喻:打破了希特勒吹噓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是德國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也極大提升了蘇聯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國際地位,同屬於反法西斯國家的英、美意識到:蘇聯,是他們擊敗法西斯必須團結的國家,促進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對的,同樣不要忘記希臘的作用。眾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因為德軍介入希臘戰役,「巴巴羅薩」計劃因此被迫延遲了一個多月,導致了德軍未能在嚴寒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最終輸掉了德蘇戰爭。

歷史大勢不可逆,假如德軍攻佔莫斯科,就像假如德軍全殲敦刻爾克40萬英法聯軍一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還將取得最後的勝利,但這勝利,會來得更艱難。

03

在二戰中,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關係,基本上是這樣的:墨索里尼到處點火,然後引火燒身,希特勒滿腹牢騷,卻又不得不替他滅火。

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關係,確實比較有趣。卓別林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大獨裁者》,這是他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自導自演,刻畫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的大獨裁者形象,原型其實就是希特勒。

卓別林扮演的大獨裁者演講滿口都是類似德語的胡言亂語,可以聽出德語的「炸肉排」「泡菜」和「肝腸」,實際上,那些言辭毫無意義,只是對希特勒引以為自豪的演講風格的莫大嘲諷。

這部影片上映於希特勒氣焰最為囂張的1940年,希特勒看了電影后,狂怒,宣稱一旦打到美國,頭一件事便是把卓別林送上絞架。

事實上,這部影片在拍攝之前,曾經受到了德國外交人員和美國法西斯組織的施壓,但卓別林以非凡的勇氣,在巴黎的報紙上登出該片的主要劇情,公開向納粹挑戰:「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


《大獨裁者》劇照


《大獨裁者》電影中,有兩個獨裁者在一起互相攀比的場景,另一位肥頭大耳的,原型即是墨索里尼。兩人互不服氣,使用各種機巧,像小孩鬥氣一樣,試圖壓倒對方,令人啼笑皆非。

不過,在真實歷史中,希特勒還是挺尊重墨索里尼的,畢竟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義的理論權威,並率先在義大利成立了法西斯政權。當他成為歐洲紅極一時的政治人物時,希特勒還只是他的一個崇拜者。

希特勒逐漸發跡後,也一直視墨索里尼為「老大」式人物,珍惜與他的友誼,希望得到他的支持。1936年10月,德國和義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軸心」,即墨索里尼提出,版權歸他。

希特勒是個冷酷無情的人,情感很難以正常人標準來衡量,但他對墨索里尼還真不賴,默默幫他滅火,幫他守衛義大利。甚至1943年7月當墨索里尼在軍事政變後被軟禁,希特勒還策划了一起特種兵營救,成功救出了墨索里尼。

其實,此時墨索里尼已經完全失去了價值,已經被掃到了歷史舞台的邊角,希特勒對他的友誼,還真是超越了功利的層面。


《大獨裁者》劇照


不過,相比希特勒對於兩人友誼的「忠誠」,墨索里尼就壓根兒談不上「忠誠」二字了,他起初瞧不起希特勒,後來看到希特勒橫掃歐洲,又開始羨慕妒忌恨了。

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在1939年11月的日記中如此寫道:「墨索里尼一想到希特勒在進行戰爭,尤其他當他想到希特勒取得勝利的時候,就感到簡直無法忍受……」

許多歷史學者認為:二戰中德國和義大利結盟,是最大的敗筆。德國軍方面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假使戰爭爆發,義大利最好能守中立,這樣或許可以牽制敵方10個師,假使它投入對方,則德國只要用5個師可以將其擊敗,但假如加入德國方面作戰,則德國反而要用20個師去保護它。」

用句現代的網路語言,墨索里尼絕對是「豬一樣的隊友」。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二戰中打敗希特勒德國,墨索里尼立了大功。所以,著名記者、歷史學家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中認為:希特勒對「滑稽可笑的義大利夥伴」的忠誠,是二戰當中不可解的謎之一。

關於希特勒的不解之謎,還有許多,比如,德軍已合圍敦刻爾克之際,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突然下令所有在前線的裝甲部隊,停止對英法聯軍的追擊。當時沖在最前面的德國第19裝甲軍的坦克部隊,離敦刻爾克只有10英里的距離了。

統率第19軍的古德里安後來在回憶錄里寫道:「如果當初最高統帥部沒有制止第19軍的推進,那敦刻爾克早就被攻克,勝利的成果也非現在可比。假使當時我們能夠俘虜全部英國遠征軍兵力,那麼未來的戰局發展恐怕就很難預言了。很不幸,這個大好機會卻被希特勒個人的神經質糟蹋了。」

希特勒為什麼會下這個奇怪的命令,猜測甚多,至今無解。事實上,關鍵時刻,他並非只有一次表現出這種神經質。

邪惡的天才,也並非無懈可擊。

這不正是正義在歷史中碰到的運氣嗎?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04

折戟莫斯科之前,希特勒一直吹噓納粹德國不可戰勝。確實,德軍戰鬥力很可怕:「閃電戰」滅亡波蘭;丹麥只抵抗了一天;荷蘭五天後投降;入侵法國半個月,英、法軍隊被擠壓到敦刻爾克海灘,一個多月後佔領巴黎;進攻蘇聯,狂飆突進,蘇軍潰敗,被俘官兵以數十萬計…… 

希特勒同時也是個擅長玩心理戰的惡魔,二戰爆發前,他精確判斷出英、法、蘇等國的小心思,瞄準他們或綏靖或懦弱或貪婪的性格軟肋,誘惑、恐嚇、欺騙……或騙他們妥協,或逼他們讓步,或拉他們下水。

等到大難臨頭,他們才意識到:養虎遺患,與狼共舞,容忍、默認甚至包庇邪惡,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苦難與恐懼!

正義一方,也在努力尋找邪惡者的心理破綻。1943年,美軍情報人員完成了《希特勒性格特徵及其分析報告》,得出了希特勒有嚴重心理問題的結論。

盟軍遂決定在法國登陸,與蘇軍一起東西線並進,另外英美空軍加強對柏林的晝夜轟炸,給希特勒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的軍事指揮陷入混亂和衝動之中。事實證明,完全正確。

惡魔並非沒有軟肋,這無疑是正義一方的運氣來源,但正義一方最大的幸運,還是要由自身來創造。 

1951年,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出版了他歷時六年完成的歷史巨著《二戰回憶錄》。在書的開頭,他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本來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軟弱強化了邪惡的刻毒。」

可以說,二戰給人類最重要的啟迪就是:正義不能向邪惡低頭,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邪惡極惡時,很多人會失去信心,比如二戰,在歐洲戰場,一些國家與軍人畏德軍如虎,爭相投降;在東方戰場,全面抗戰爆發後,汪精衛曾問馮玉祥:大家都說抗戰到底,「底」在何處?馮玉祥回答「日本投降」。汪精衛後來嘲弄說:「這簡直是一個丘八的狂妄與無知。」他們選擇了向邪惡低頭。

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證明:面對邪惡,即使邪惡極惡時,正義也不能向邪惡低頭,不能失去信心,不能心存幻想,只有儘快團結起來,決不讓步,才能共同制止邪惡給人類文明帶來的浩劫。

如同莫斯科保衛戰中,參加紅場閱兵的軍人直接開赴前線;如同丘吉爾的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絕不投降」;又如同在中國形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誓死奮戰,不當亡國奴……

在法西斯邪惡窮凶極惡時,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盟國同德、意、日法西斯在歐亞非的廣闊戰場上展開了慘烈戰鬥。

這時距離最終的勝利還有三年多時間,但對盟軍來說,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已是不可逆轉的運勢。

05

有人說,運氣總是偏袒壞人;也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勝利者總認為自己是正義一方。

但歷史無疑是公正的:製造奧斯維辛集中營、南京大屠殺等人類文明慘劇的邪惡,並沒有成為勝利者。


奧斯維辛集中營


這遠非「正義者的運氣」能夠概括。追求真善美、相信正義必勝,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並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著名學者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書中寫道:「從整個人類歷史來看,暴力是在持續降低的,而我們生活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和平的時期。」

而暴力減少的關鍵,在於將人類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將人類帶離暴力的「善良天使」之間的博弈。後者的分量,正在逐漸加強,人類通過越來越完善的制度設計,越來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衝動,發揮理性的力量,抵禦暴力的誘惑。

或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恰恰是人類正義最大的運氣吧!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你所不知的「小敦刻爾克」戰役,以及因此被改變的歷史

最新更新時間:09/08 11:59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天下頭條】FBI局長稱沒證據表明白宮阻撓對俄調查 特朗普聽取建議發推安撫「夢想者」
誰生孩子就由誰決定怎麼生 從美國剖腹產說開去
美信用報告巨頭被黑 1.43億客戶個人信息或遭泄露
IMF:中日韓泰迅速步入老齡化社會 或致年GDP降1%
【評論】《敦刻爾克》真的惹惱了法國人嗎?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