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與貨幣改革 怎麼鑒定
西晉的魯褒寫了一篇《錢神論》賦,對錢予以冷嘲熱諷,好不痛快。不過話說回來,錢是個好東西,它代表的是財富,而財富既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能耐,也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能耐,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錢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是,錢多就會成為災禍,尤其在今天,過度發行貨幣帶來的通貨膨脹真的就是災禍。
金屬貨幣容易鬧錢荒
早期的錢是以金屬鑄幣的形式出現的。鑄幣需要金屬,需要技術,需要人力,一句話,造錢是要耗費很高的成本的,錢本身也是有價值的。因此,古代一般不會發生錢太多的問題。
貨幣少時以物易物
古代經常出現的現象是錢太少了,社會沒有錢幣流通,人們不得不以物易物。錢為什麼會少,不夠用?因為,有些人將錢幣窖藏起來;對外貿易也會使錢幣流失;而錢幣在流通使用中可能也有損耗與遺失,等等。所以,金屬貨幣的時候,往往發生錢荒,即通貨緊縮,而不是錢太多了,發生通貨膨脹。
金屬鑄幣時期通貨膨脹是比較少見的。有些人把王莽和董卓時期的變亂幣製造成的混亂叫做通貨膨脹,我覺得不大恰當。這兩名倒行逆施的篡權者,都通過強行改變錢幣的成色和重量,強迫錢幣貶值,而達到暗奪民財的目的。因此,不是錢太多了,而是因為錢的成色降低了,重量減輕了,錢的內在價值降低了,因而與物品的比價關係變化了。
新幣貶值百姓不願用
在西漢時期,長期穩定而且普遍使用的錢是五銖錢,就是用銅鑄造的重量為五銖的一種錢,一枚這樣的銅錢就叫做一錢。王莽篡權後,認為凡是與前朝有關的都要改變,前朝劉姓皇帝的「劉」字由「卯、金、刀」三字組成,新朝要取消所有含有「卯、金、刀」的器物,五銖錢的「銖」和「錢」中都有「金」,於是決定廢除五銖錢,把錢也改稱為「泉」。
王莽一副除舊布新的做派,推出了形形色色的錢幣。其中一種大泉,重量12銖,法定值50錢。原來五銖錢為一錢,現在12銖的卻強行規定為50錢,重量只增加了2.4倍,但面值卻增加了50倍。一下子貶值25倍,老百姓當然不願意使用新錢,仍然偷偷地使用舊錢。王莽於是頒布法令說:「敢攜五銖錢者為惑眾,投諸四裔以御鬼魅」。為什麼攜帶五銖錢就有「惑眾」這樣嚴重的罪名呢?因為這是一項政治「大帽子」:五銖錢是劉氏皇朝的錢幣,使用和攜帶意味著對前朝的忠誠。歷史記載說,嚴刑峻法之下,「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每壹易錢,民用破業,而大陷刑」。錢的災難比天災還可怕。
目的在於掠奪財富
王莽改幣近兩百年之後,又冒出一個董卓,同樣也來了一個錢幣的強制貶值。在漢末的大動亂中,董卓把持朝政後,就將長安和洛陽的銅人銅鐘以及五銖錢毀壞後重新鑄造新幣。新幣重量為一銖,卻強行規定按照五銖的面值使用。就是說,貶值了5倍。貶值破壞了貨幣的穩定,造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王莽和董卓的貨幣改革,強行改變貨幣自身價值與面額價值的比例,造成貨幣的大貶值,根本目的是掠奪老百姓的財富。相對來說,書獃子王莽沒忘記用花言巧語來遮掩,而一介武夫的董卓則赤裸裸上陣,無需什麼遮羞布了。
出台「秤提」政策防通脹
董卓之後大概千年左右的宋朝,中國出現了紙幣。
紙幣的弊端
紙幣與金屬鑄幣大不一樣。金屬鑄幣本身有價值,其價值由金屬本身的成色和重量予以保證,其發行量也因自身鑄造成本而受到天然的限制,這使得通貨膨脹不大容易發生。而紙幣不過是一張紙,本身既無價值,鑄造又無成本,只要需要,統治者可以源源不斷無限地製造出來。
通過源源不斷地印製鈔票而巧取民財,當然是誘惑力極大的事情。為此宋朝政府確實也制定了一個叫做「秤提」的政策,就是規定老百姓向國家交納稅賦之類,可以一半是紙幣另一半是現錢,予以回籠,免得大量紙幣充斥民間,紊亂幣制。
官府「空手套白狼」
但是,宋朝政府,尤其是南宋政府,偏安一隅,軍費官費開支巨大,官僚皇室消耗驚人,無計可施時,只有大量發行紙幣。當時的吳潛就說:「今日國用殫屈,和糴以楮(一種紙幣),餉師以楮,一切用度皆以楮,萬一有水旱、盜賊、師旅征行之費,又未免以楮,則楮者,誠國家之命脈也。」國家像癮君子依賴毒品一樣離不開紙幣,只要需要什麼,就印製紙幣,拿紙幣搭配少量的現錢、食鹽甚至和尚的度牒,強行向民間購買物品;而政府對於民間交納的賦稅,或向民間出售的專賣物品,官府卻拒絕接受紙幣。這樣,紙幣大量出籠卻不回收,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官府卻空手套白狼,得到源源不斷的好處。
保持貨幣制度的穩定符合統治者和老百姓雙方的利益,而維護幣制的穩定當然是貨幣發行者的政府的責任。但是,改變金屬貨幣的成色重量,尤其增發紙幣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大,南宋統治者無法忍受這種誘惑;尤其在民窮財盡,統治危機的當口,他們飲鴆止渴也在所不惜,人為改變幣制而掠奪民財,也就是一根救命稻草,能抓住就不會放過。
「錢荒」正在逐漸退去:經歷連續多個交易日的下跌,隔夜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已回落至5%下方,隔夜利率曾狂升至13.44%驚人高位的銀行間拆借市場,正歸於平靜。
「冷眼旁觀多日」後的「出手」被視為影響空前的「錢荒」退去的關鍵:央行25日晚發表《合理調節流動性維護貨幣市場穩定》一文指出,當前流動性總量並不短缺,並透露「已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
伴隨而來的,是爭議聲四起。贊成央行「出手」的聲音認為,央行此舉如同「救火」,是出於金融穩定需要,也是重建金融系統信心的好機會;反對之聲則認為,此舉如同「放水」,無異於支持過度的金融創新,給外界留下妥協於銀行壓力的印象。
有評論人士這樣分析:「不發生全局性、系統性危機」是宏觀調控的邊界,當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指望央行按兵不動、心如止水是不可能的,「央行一方面要向各方宣示改革決心,維持貨幣緊平衡狀態;另一方面不得不向已形成寬貨幣經營模式的機構一再妥協,正像一個慈父舉起棍子卻遲遲難以下手」。
而這正是期待改革的人們擔憂所在,眼下的中國,儘管經濟運行平穩,但形勢錯綜複雜:經濟增速放緩,財政壓力增大,地方債務風險加劇,資金又出現緊張局面,極易發生政策立場的游移和動搖。
亂世黃金 盛世收藏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
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
點擊【分享到朋友圈】,您的一個分享小動作,或許可以讓更多的人跟您一樣,愛上古玩收藏!
點擊展開全文
TAG:晴圓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