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與孩子共成長!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與孩子共成長!

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行為模式、性格養成等。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係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呢?

親子遊戲大全 趣味親子遊戲增進感情,培養聰明快樂寶寶

孩子離不開遊戲,在遊戲、玩耍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在童年階段,孩子最需要的陪伴就是和家長的陪伴。親子遊戲不僅有益於家長和之間的感情交流,而且對寶寶的健康智力發展有很大的意義。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家長的你知道親子遊戲有哪些?你懂得怎麼和寶寶一起玩嗎?

親子遊戲的意義

積累了感覺印象,有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

體驗了初步的交往關係,有助於社會性關係的發展;

聯結了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有助於個性的完善和發展。

親子遊戲特點

啟智

能夠啟發孩子的智慧,既能夠利用和發揮孩子現有的能力,又能夠引導和發展他們新的能力。

平等

家長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參與到遊戲當中,是遊戲的參與者,並且跟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

配合

遊戲的形式應該注重相互配合,家長能自然教給寶寶一些知識和技巧,引發孩子智能的發展。

樂趣

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到創造和成功的快樂、激發創造力的同時讓家長體會親子交流的幸福。

親子遊戲分類

動手派:親子DIY,動手樂趣無窮

動手類遊戲使幼兒初步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境的能力,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訓練了手眼之間的協調能力,促進腦功能的健全與成熟,還能鍛煉雙手的精細動作發展。

運動派:跑跑跳跳,讓寶寶動起來

顧名思義是一些運動型的親子遊戲,這類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有助於鍛煉手、腕、肘、臀、腰、腿等各部位的互相配合,使全身得到鍛煉。

益智派:智力開發,左右腦一起用

寶寶對外界的認知、感受與理解力逐漸成形過程中,玩益智遊戲鍛煉了遊戲者的腦、眼、手等,使兒童獲得身心健康,增強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敏捷性。

不同年齡段的親子遊戲

親子遊戲要求

遊戲環境

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並通過遊戲活動來學習、成長。因此,首先家長應該創設一個良好的遊戲環境。家長創設的親子環境要讓孩子可看、可聽、可觸摸,能充分的感知和體驗。同時,寶寶更需要一個溫馨、和諧、民主、平等的心理環境。對幼兒提過高的要求,強迫孩子玩不喜歡的遊戲、大聲恐嚇、責罰、或把孩子當玩具逗樂等會讓幼兒對「遊戲」失去興趣,更不會主動地提出玩遊戲的願望了。

遊戲內容

親子遊戲的內容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發展水平、興趣傾向,要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遊戲。不同的幼兒具有不同的年齡特點,如小班幼兒大肌肉的控制和應用能力發展迅速,逐漸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細動作;正處在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好奇,好「自己動手」,家長要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來設計親子遊戲。如「卷春卷」、 「身體變變變」等。

行為習慣

利用親子遊戲,可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孩子不願意吃飯時,家長可用兒歌來吸引幼兒注意力,把吃飯變得有趣味:「開飯羅,開飯羅,大家吃飯羅;一大口,一大口,飯菜吃完了。」用簡短的順口溜,可以讓幼兒學會一些生活的自理。

遊戲玩具

合適的玩具是幼兒遊戲的媒介,可刺激幼兒遊戲的樂趣,增進遊戲的價值。家長為幼兒選擇玩具要考慮到其教育意義、物美價廉和衛生安全。優良的玩具應具備:多變化,可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 質料優、構造堅固、無毒性、不會損害身體;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可以作玩具的東西很多,一些簡單的家用物品都能直接或者經過改造成為孩子的玩具。

親子遊戲誤區

誰都知道親子遊戲的好處,用心的媽媽更是恨不得一天到晚利用這個法寶,把寶貝支使得團團轉,讓他分毫不差地朝著自己心儀的目標全速前進。殊不知,錯誤的親子遊戲方式也會給寶貝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不良影響。愛子(女)心切的媽媽們,你們明白自己做錯什麼了嗎?

急吼吼去干涉寶寶

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寶寶遊戲方式

不顧寶寶年齡特徵開展遊戲

無視寶寶遊戲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寶寶需要幫助時袖手旁觀

剝奪寶寶獨自玩樂的時間

過早讓寶寶進行不適宜的健體類遊戲

帶寶寶玩驚險刺激類遊戲

寶寶遊戲後立即飲水和洗澡

什麼是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的重要性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由此可見,早期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幼兒早期親子教育是20 世紀末期在美國、日本和我國台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它強調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溝通的基礎上雙方互動,涵蓋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兩方面。它是通過對父母的培訓和提升而達到對親子關係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就親子教育的重要性做一簡要分析。

一、親子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1、親子教育的概念 「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護基礎的教育,是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所以「親子教育」是以愛護幼兒身心健康、潛能開發、性格培養、習慣養成為目標,同時提高幼兒整體綜合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具體地說,親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針對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協調而進行對父母的培訓與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夠更好的溝通。「親子教育」與一般意義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及「兒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腦科學發展為基礎,推行從0歲開始教育的觀念,打破是以往那種幼(0至3歲)只要吃的飽、吃得好的養育觀念,強調全程教育、全程發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種能力、習慣。

2、親子教育的意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計劃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對後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傾注了關懷與重視,特別是對0一3 歲嬰幼兒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更應給予特殊的關懷和教育。但在這一最關鍵時期,父母最缺乏經驗,時常處於慌亂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說話晚了?他為什麼老撕東西?這些惶恐伴隨著孩子的每一個變化。許多家長不知道嬰幼兒在發展中存在「敏感期」,他們對嬰幼兒由躺在床上,逐漸能夠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動作、語言、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時時都有驚喜,但又感到困惑,覺得在育兒實踐中缺乏必要的對嬰幼兒的了解。「孩子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面對「如何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促進孩子全面發展」這個問題,90 %的家長承認自己煞費苦心卻仍找不到正確答案,而社會又缺乏對嬰幼兒教育的指導。而實施親子教育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親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內涵深化和發展,親子教育將父母權威管教為主轉變為以關注發展和引導為主;由單一的家長角色轉為醫生、護士、教師、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訓斥轉為參與交往中給予子女以關懷、發展和教育,為人格完美奠定基礎。「親子教育」採用現代育兒的最新理念,傳播正確的育兒觀,傳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指導家長和孩子開展有情趣的、有實效的親子遊戲 活動,使廣大家長逐步接受現代育兒的科學理念,掌握現代育兒的科學方法和技巧,促進了兒童的主動發展,建立起融洽的親子關係。實踐證明,「親子教育」是年輕家長接受成人繼續教育的一種良好形式,由於教育內容和指導方式配合在開開心心的遊戲活動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長切身地感受和理解親子教育的特殊意義。

二、親子教育重要性的體現。

1、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通過指導親子遊戲實現對孩子的教育。 嬰幼兒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經驗來自與那些有接觸價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齡較大的兒童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礎上所提供的與嬰幼兒年齡和水平相適應的活動。因此,與人交往,尤其是與更具知識的成人的關係是嬰幼兒保教的關鍵、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見親子依戀對嬰幼兒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依戀是嬰幼兒與特定對象之間的感情聯結。親子依戀即兒童對父母持久而強烈的情感聯結,是親子關係穩定的標誌。親子依戀是在親子互動中形成的,而親子互動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親子遊戲。遊戲是親子交往的良好方式,親子遊戲是0 一3 歲親子教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親子遊戲可以有效地滿足嬰兒的各種需要。

首先,親子遊戲可以滿足嬰幼兒的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親子遊戲是以親子間的情感聯繫為基礎的,在遊戲中,父母與孩子圍繞著共同的遊戲主題,通過語言、手勢、表情、動作等符號進行面對面的近距離的交流活動。這種交流是以融洽和喜愛為媒介的,它一方面給父母和孩子帶來更大的「滿意度」,為縮短交往雙方的心理距離、強化相互影響的效果創造了有利氛圍;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雙方的情緒緊張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對較低的嬰幼兒一方的緊張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親子遊戲傳導給孩子的基本信息是愛和珍視,嬰幼兒通過這種遊戲形成和發展與父母之間的信任與依戀關係,進而產生對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其次,親子遊戲可以滿足嬰幼兒尊重的需要。父母與孩子以平等的玩伴關係共同參與遊戲,共同遵守遊戲規則,共同協商意見,雙方保持一種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關係;同時,父母的言語、表情和行為所表現出的鼓勵與支持向孩子傳達了父母對他的讚許與認可,表達了父母對他的肯定,這在無形中滿足了嬰幼兒自我尊重和尊重別人的需要。

最後,親子遊戲可以滿足嬰幼兒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與父母的共同遊戲中,嬰幼兒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當他通過自己的行動對物體或父母產生影響時,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獲得成功的喜悅,並體驗到克服困難、達到目的的快樂。嬰幼兒的這種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有效地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是創設群體環境發展孩子的社會性,為入園做準備。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入托的新生都要經歷一個或長或短的分離焦慮期,尤其近些年獨生子女的入托適應期明顯延長,給成人和兒童都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幼教工作者為此做了種種研究,嘗試如何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縮短入園的適應期,但收效不大。大多數孩子很難在短期的家園溝通中明顯降低分離焦慮,迅速適應新環境、新生活。0 一3 歲親子教育可以有效解決孩子入園焦慮問題。孩子在0 一3 歲親子教育的活動里,在媽媽或其他親人陪伴下,學習老師帶領的活動,接觸到其他同齡孩子的家長,處在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動態開放的環境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他人的言談、舉止、態度等都對嬰幼兒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規範、價值標準等通過活動這一媒介作用到嬰幼兒身上,孩子也以自身的言行去反饋和影響他人。在這種相互交往的過程中,使嬰幼兒懂得了如何與人交往,逐漸擺脫思維的自我中心化的傾向,學會適應與協調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促進和發展自身的社會性,由此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方式。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母親是幼小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基地」。孩子由寸步不能離開母親到逐漸可以在看得見母親的範圍內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最後能夠離開母親獨立在集體中生活。0 一3 歲親子教育正好給孩子提供了這種適應兒童發展進程的活動。事實證明,開展過0一3 歲親子教育的孩子非常容易適應正式的幼兒園生活。 2、對家長的教育。集中體現在提高家長的教養能力上。

家庭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第一站,是兒童早期教養的主要場所。家庭教養以它的啟蒙性、普遍性和影響的久遠性,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0 一3 歲早期教育中,家庭對嬰幼兒的發展有著更加直接、深厚的影響: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主要交往對象是家庭成員,許多外在影響要通過主要撫養人才能發揮教育價值。而且,嬰幼兒通過與主要撫養人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才能獲得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 一2010 年)》指出:0 一3 歲嬰幼兒家長的受指導率,應該成為發達地區基礎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父母是創造未來的「雕塑家」,兒童成長的「基石」是父雙手奠定的。假如能夠指導父母,使父母以建設性的、更為積極與主動的態度和孩子互動,與孩子進行雙向交流和學習,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走出家教的誤區,那麼整個民族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但是受教育意識與水平所限,家長的教育作用常常無法充分發揮。

目前,0 一3 歲親子教育,正是以促進0 一3 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提高主要撫養人的教養能力這個雙重目標作為教育目標。親子活動就是由教師根據嬰幼兒潛能開發的原理組織活動,幫助父母及其他撫育者在與孩子一起玩玩具、做遊戲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表現其潛能,並促進潛能的發展。讓父母把自己在0一3 歲親子教育中學到的互動方法,運用到日常家庭的親子活動中,使日常的親子互動成為科學育兒的過程。教育家長,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兒童發展的眾多因素中,家長的素質是影響兒童成長的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因素。0 一3 歲親子教育中家長教育的目標定位是提高家長的教養素質、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從而讓孩子受到科學的早期教育,最終實現家長孩子共同發展。0 一3 歲親子教育涵蓋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兩方面,通過對父母的培訓和提升而達到的對親子關係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 嬰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0一3 歲親子教育是通過親子教師對嬰幼兒的教育示範行為和問題諮詢來實現這一目標的。親子教師採取的主要是「指導孩子的活動中同時指導家長」的「雙指導」模式,同時,還兼有直接支持(口頭傳授)和間接支持(給予書面資料、周圍人的鼓勵)。家長一方面通過親自參與0一3 歲親子教育安排的親子遊戲活動,觀摩老師的教學指導,來學習促進孩子發展的具體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問題諮詢解答來提升自己的教養素養。親子遊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活動,它不僅對孩子有益,而且對家長也有好處。通過與孩子遊戲,家長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採取適宜的教育方法,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家長在家庭教育知識、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質。同時,家長與孩子遊戲的過程充滿了歡樂,這種氛圍有利於家長保持愉快的心情,促進家長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同時,0 一3 歲親子教育還可以有效地挖掘家長群體身上的教育資源。與教師一樣,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而且是0一3 歲孩子最可接受的老師。與教師教育相比,家長教育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方面,那就是教師掌握的是一般規律,而家長都是針對孩子發展的特殊性,在實踐中帶著問題學習的,迫切需要拿來即用的知識技能,是非一般規律所能奏效的。於是,受家長歡迎的教育者往往是家長群體本身。家長們經常會針對自己孩子的各種問題,或者自己在教養上的一些困惑求教於其他家長,因為這些家長的孩子月齡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相同月齡孩子的家長常常會互相比較孩子的發展情況,並互相取經。他們常常會說一句話:「如果能再生一個孩子我就有經驗了。」那些月齡大些的孩子的家長則顯然比那些月齡小些的孩子的家長在有些問題上更有經驗,他們甚至會比早教指導人員更加耐心、更加生動地向另一些家長傳授經驗。家長自身既可以做受教育者,也可以做教育者。由於家長的想法和做法容易引起其他家長的共鳴,所以也被看作是有效的教育主體資源。0 一3 歲親子教育同時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機會,而且通過0 一3 歲親子教育活動,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心得體會也得到了提升,具備了擔當教育主體的能力。對於作為教育主體的家長自身而言,這一過程本身也非常利於其反省自己的教養行為,提高自己教養孩子的專業程度。

總之,孩子需要從小就儲存知識信息,構建學習的潛能,未來的學習是建立在早期學習基礎之上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漫長過程中,要多多觀察、理解、尊重孩子,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增加自信,利用親子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

親子閱讀的好處有哪些 如何選擇親子閱讀書籍

什麼是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和父母通過書和閱讀建立聯繫,增進溝通,豐富孩子的課外閱讀。寶寶與父母一起閱讀,可以共同汲取知識,共同進步,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增加了,感情也會遞增,可以共同收穫讀書帶來的歡笑與共鳴。通過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更勇敢、有自信、對知識的渴望,最後收穫快樂的果實。

親子閱讀的好處有哪些

關鍵期

3-6歲是父母培養兒童閱讀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的語言能力開始慢慢形成,孩子開始接受新的知識,認識他們眼中的社會,所以父母要有效利用這一時期,充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當然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適當閱讀,但是要慢慢培養,不可過分要求,太心急。

好處

1.親子閱讀可以有效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鍛煉他們的口才和表述能力,拓寬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情操,讓讀書成為孩子的愛好和習慣。

2.親子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獨自思考的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在小時候就奠定了基礎,對以後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3.親子閱讀可以讓小朋友更喜歡與父母交流,體會到他們對自己的親情和愛,感受到母愛和父愛的偉大,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這對寶寶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4.親子閱讀可以通過很多方面開發孩子的腦力。閱讀不但可以增加閱讀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全方位的激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起著啟蒙的作用。

5.親子閱讀可以促進思想乃至心靈上的交流,產生共鳴,從小培養,到長大後,孩子會更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思想,更願意交流。

如何選擇親子閱讀書籍

選擇閱讀書籍應根據寶寶的年齡劃分:

1周歲前

1歲以前的嬰兒還是懵懂時期,拿到什麼就喜歡塞在嘴裡,喜歡亂扔,所以應選擇清洗方便和滅菌的無毒合成樹脂或布製成的書籍。這些書籍也比較結實,不容易被撕破。這時期的嬰兒對顏色的靈敏度很高,喜歡彩色的書籍,所以父母可以挑選那些文字不多。但是有很多鮮明的圖案和插畫的書籍,他們不但能培養孩子的語言水平,還可以引起嬰兒的注意,增加他們的興趣。

2周歲前

父母可以買一些耐翻閱的卡片式書籍給孩子,文字較少的兒歌類圖書,或內容簡單的童話書都是合適的選擇。

3周歲前

3歲的寶寶已經有著不錯的理解能力,對事物也有自己的認知,這時期應該嘗試給孩子選擇情節較豐富但容易理解的故事書,最好還有注釋。開發孩子腦力和動手能力的圖書或者啟發性的書也是可以選擇的。

3-6歲

這時期的孩子已經逐漸開始懂事,也有自己的思維了,對事物有著自己的想法。可以嘗試著挑選較為複雜的書籍,百科全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怎樣開展親子閱讀

1.父母應提前熟悉內容

和孩子共讀之前,父母應該提前熟悉內容,自己翻閱一下,思考書本傳達了什麼知識,和孩子共讀時應該怎麼朗讀讓孩子更有樂趣,更好掌握。父母不能應付一下就過去了,應該用腦用心。

2.固定讀書的時間

安排讀書的時間,不要一直變動,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不需要每次閱讀的持續時間很長,講究效率,只要認真和專註地讀10分鐘,就會很有效果,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3.朗讀要富有感情

和孩子共讀時,注意朗讀的速度不用過快,可以模仿少兒節目中主持人的朗讀方式,改變音調來讀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可以生動誇張,讀到精彩部分時,可以故意慢下來,吸引孩子,讓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

4.閱讀時可以玩耍

孩子的年紀過小,在閱讀的時候難免會坐不住,愛動,這時父母不必頭疼孩子愛玩的天性,他們在玩的時候,同時為他們朗讀。閱讀書籍也可以隨著他們的喜好,可以讀一會兒,然後逗他們笑,書籍對於這時候的孩子可能只是玩具,家長只需要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親子閱讀的技巧

1.根據孩子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書籍,不要過分追求專業性。

2. 父母可以讓孩子對閱讀產生比較強烈的慾望,共讀是讓孩子發現讀書的樂趣。

3.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孩子共讀,要慢慢培養,不可過分要求。

4.讓共讀成為一種習慣,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共讀,時間不必太長,可以選擇在晚上睡覺之前。

5.和孩子共讀時,可以模仿少兒節目中主持人的朗讀方式,改變音調來讀不同的人物,讀到精彩部分時,可以故意慢下來,吸引孩子。

6.父母應提前熟悉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可以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樂趣帶給孩子。

7.從少量的字開始,逐漸的增加,讓他漸漸熟悉,並且愛上閱讀。

8.可以把讀書和音樂結合起來,也可以在閱讀中做遊戲或者扮演某個角色,這樣小朋友就可以體驗到讀書的歡樂。

親子閱讀的注意事項

1.堅持共讀。天天共讀,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不需要每次閱讀的持續時間很長,講究效率,只要認真和專註的讀10分鐘,就會很有效果,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2.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他共讀,要慢慢培養,不可過分要求,不要急著教孩子識字,讓孩子有壓力,共讀是讓孩子發現讀書的樂趣。

3.父母為孩子挑選閱讀的書籍,應該根據孩子的喜好和需求,還應挑選這個年齡段孩子可以看得懂的書籍。可以帶兒童一起去選購,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在這基礎上,再自己判斷可否購買。選擇的書籍的範圍不應局限於某個方面。

親子溝通技巧 留守兒童的親子溝通應如何進行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莎·史翠珊指出,很多親子無法溝通,關鍵在於父母誤把孩子當成年人,認為和他們溝通能又快又清楚。但孩子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自己的情緒,才能清楚地表達觀點。近日,她在《孩子與青少年的不講話療法》一文中表示:「最好你什麼都不說,但如果你想要他回答,你應該鼓勵青少年說。」也就是,家長要學著當個傾聽者。下面就是她提出的親子溝通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和青少年在早上講話,尤其是當他還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動或還沒睡醒。

建議:孩子的生物鐘比成人延後,他們在晚上較愛說話。應選擇此時跟海子溝通。

誤區二:直視他的眼睛。

建議:因為孩子在你不盯著他們時,才能打開心房,所以最好並肩坐著談話。

誤區三:等他們不分心時才和他們約時間談重要的事情。

建議:家長應在孩子活動的間隙和他們談談,因為孩子喜歡在打球、吃東西時,有人和他們分享感受。

誤區四:禁止孩子咆哮、摔門、哭泣,或說「等你平靜下來,我們再繼續談」。

建議:父母應該讓孩子發泄,耐心聽孩子說「我很煩」、「我很困擾」。

誤區五:問一般的問題,如「你今天學校怎麼樣」。

建議:不要泛泛問問題,而是要用正面的態度問特定問題,如「你的老師怎麼說你這次的成績」。

誤區六:當你認為孩子已經講完了,就開始講你的想法。

建議:孩子需要時間發泄情緒、整理思緒,通常不會一次表達完,所以盡量在其他時間再說自己的想法。

誤區七:話題集中在瑣事上。

建議:跟孩子談大範圍的話題,如電視節目、運動、音樂、美食甚至政治,這更有助於彼此了解。

誤區八:給他們不需要的建議。

建議:讚美之詞比啰啰嗦嗦的建議更有用,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

誤區九:不要以為你知道現在孩子的想法。

建議:用開放式的語句鼓勵孩子談他們的世界,如「你的同學怎麼說」。

誤區十:拿困擾孩子的事開玩笑。

建議:孩子內心很敏感,容易受傷,你拿困擾他們的事開玩笑,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視他們的事。

以上就是有關親子溝通的一些內容。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示,為今後的親子溝通積累知識。

親子溝通,一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渠道。家長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交流,才能教育好孩子。那麼留守兒童與家長之間應該怎樣交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建議。

幼教中心的趙紅梅博士特別提醒留守兒童的父母,即使大多時候不能親自陪著孩子,也要保持彼此的感情紐帶。她認為,以下幾種特別的時期,父母更要注意和孩子的互動交流。

A.分別時期的溝通。她提醒,家長切忌在孩子全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地溜走,這很容易讓孩子將來有不安全感;

B.團聚時期的溝通。孩子有一個預熱的過程(一天左右),家長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願意放下戒備心理,主動接近自己;

C.分開時期的溝通。可以定期打電話,通過網路和孩子視頻通話,給孩子寫信,將自己和孩子的合照放在家裡等。

趙紅梅博士認為的三個特殊時期的互動交流非常重要,小編也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即使大多時候不能親自陪著孩子,也要保持彼此的感情紐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備孕育兒 的精彩文章:

生男生女早知道!如何判斷生男孩還是生女孩?
兒童飲食安全常識,幼兒飲食需注意什麼?
嬰兒輔食種類及添加順序,嬰兒輔食食譜及做法!收藏了!
產後儘早做這幾件事,身體恢復儘快快

TAG:二胎媽媽備孕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