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扎壩奇異婚姻與飛檐走壁的愛情
在這裡,愛情是飛檐走壁。
在這裡,青年男子可以隨意爬上高達數米的任何一個女孩子的閨房,然後早上自由離開。
扎壩峽谷里的白塔
在這裡,男子不需要對自己的小孩負責,走婚所生的小孩由舅舅和母親撫養,家裡母親是核心。
在這裡,人們使用獨特的語言,住著獨特的碉樓,吃著「臭豬肉」……
是瀘沽湖?不是。這是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境內的一個大峽谷——扎壩。這裡有著和瀘沽湖相近的走婚習俗和獨特的生活習性,這裡被稱為「全世界第二個母系社會走婚習俗的地區」「人類社會進化的活化石」。
這裡至今還保留著獨特的木雅文化,以及仍殘存著舊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家庭以母系血緣組成,家中沒有父親,所生子女由女方撫養,男子一生可擁有多個走婚對象。還有,他們有崖葬和樓葬、婦女頭戴日月大銀盤飾物、跳經舞等獨特的習俗和文化。
一、峽谷中的「走婚部落」
扎壩大峽谷全長約150千米,由於地形奇特,谷底的鮮水河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回灣,鮮水河兩岸景色奇特,風光秀麗,峽谷兩邊高山挺拔陡峭,遠遠的就能看見扎嘎神山。但見高山峽谷內激流沖盪,雲海蒼蒼,生長著大片茂密、蔥鬱的森林,遠遠望去猶如從天邊垂下來的一幅幅巨型掛毯,行走其間,情趣盎然,心曠神怡。舉目遠眺,在峽谷深處,依稀可見古老的碉樓群落散布其間。
據縣誌記載,「走婚部落」扎壩位於四川省雅礱江支流鮮水河和慶大河的峽谷中,這裡地處橫斷山脈中段,兩河下游均為深邃的峽谷地帶,山勢險峻,地形複雜,村莊分散於高山深谷中。「扎壩」方言意為「懸崖中形成的溝壑」,也有學者認為「扎」這個詞是藏語譯音,為「居住在岩石下面的人」。扎壩區分上扎壩和下扎壩,上扎壩在道孚縣境內,下扎壩在雅江縣境內。雅江縣境內的扎壩區下轄瓦多、木絨兩個鄉。瓦多鄉距雅江縣城40多千米。出縣城後沿雅礱江北行,江兩岸不時有一些零星的藏式民居點綴其間。在峽谷深處,依稀可見古老的碉樓散布其間。
扎壩均是藏式碉樓,房屋基礎為長方形,牆體由片石加泥砌成梯形狀,上窄下寬,厚約50厘米,高10多米,是以稱作「碉樓」。碉樓只有一道大門,從二層開始每層設小窗四五個。首層為圈養牲畜,二層為大廳,大廳中央設灶膛,平時一家大小圍爐吃飯、聊天、聚集,招待客人也均在灶膛左右,老人小孩晚上就近灶爐鋪地而睡。灶膛上方弔掛一隻已熏制的整豬,這就是扎壩人愛吃的「臭豬肉」。大廳旁有一側室,是主人的睡房,三樓設有供燒香拜佛的經堂,供奉佛主和菩薩,四樓是堆放剛收割的青稞和麥子,以及喂牲畜的草料,另闢一處平台,用以打麥子、青稞和曬玉米等。窗戶和屋檐均刻有木雕花和畫有象徵吉祥的圖案與顏色。
二、待客上品「臭豬肉」
扎壩人傳統主食糌粑、喝酥油茶外,而用於招待客人的上品是「臭豬肉」。「臭豬肉」用扎壩語準確翻譯應譯「陳豬肉」或「舊豬肉」。由於其惡味乍聞重於臭豆腐,濃於廣東的酶香鹹魚,所以被稱為「臭豬肉」。但扎壩人卻視之為上品,極其愛吃,並作為居家待客的最高珍品,家家戶戶都要熏制存放,且越存放得久越被視為珍貴,因此,在扎壩地區,家中懸掛多少「臭豬肉」和懸掛的年限多少也自然成為當地衡量貧富的象徵。
扎壩峽穀人家廚房一景
扎壩室內歌舞
「臭豬肉」的製作過程如下:用玉米和麥子將豬養肥後,用繩索套豬頸勒死,在其胸開一小口將豬心血脈弄斷,使肉中的血全部流回到內臟中,再把所有的內臟從小口中取出,並填上青稞、麥子等穀物後縫合,再用灶灰和紅土塞住七竅,把氣吹脹,埋在麥糠中10餘天吸干水,取出掛在灶上的房樑上自然煙熏數年即成。其懸掛年限可達10年以上,最長的可達30餘年。食用時,隨用隨取,做法也很多,可生吃,可煮食,也可熬湯。扎壩人多愛生吃,初嘗入口難適,多食後方覺滿口濃香,回味無窮。「臭豬肉」過去是為防備戰事而儲備食品,後來就逐漸成為當地的一種飲食習俗和主要食品了。
三、走婚與「爬房子」
扎壩男子通常在十六七歲,也有的人會更早些,就開始走婚(謂之談戀愛),找「呷益」,找到了「呷益」就開始「爬房子」,爬10來米高的樓,一般只需要三五分鐘。夜晚到女方家走婚過夜,次日天亮前又從窗口爬出去,回到自己母親家庭,生活和勞動都在家裡。扎壩男女找「呷益」,一般是通過耍壩子、跳鍋莊舞和勞動等形式,也有的是同村的幾個要好男子相約一起到別的村寨找「呷益」的。男子一旦相中了某個女子,就會在白天找機會向女子表示愛慕之心。表達愛意的方式一般是約定俗成的,即由男子搶奪女子的頭巾或戒指等飾物,女子如果也相中他的話,就會含情脈脈地跑開,然後在夜深人靜之時打開自己閣樓的窗戶,等待意中人的到來。如果女子不同意,就會向男子要回自己的飾物,而這男子則不能在晚上爬這女子的房走婚。
扎壩青年男女從談戀愛開始,就按照古老的婚俗實行走婚,生育的子女完全由母親撫養,父親沒有養兒育女的責任,只是按其所能盡些義務。男方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則幫助自己的姐妹撫養孩子。
扎壩人的房子由石塊砌成碉樓狀,一般高約1020米,3~5層,牆體筆直。男子通常是在晚上11時以後,等女子家人都熟睡了,才能來到事先打探清楚的女子住處,然後徒手攀爬上樓,從窗戶跳進意中人的閨房。如果男子第一次走婚是從大門進入女子閨房,男方就會受到女方及其家人的譏笑。如果男子攀爬的技術不過硬,沒能爬進房子,則與意中人無緣,走婚宣告失敗。
扎壩峽谷民居與碉樓
大多數扎壩男子走婚的「呷益」基本是固定的,也有一個男人同時有兩個以上的「呷益」,有的男子一生擁有幾十個走婚對象在扎壩也不足為奇,女子亦然。這種夜聚朝離的走婚關係,完全建立在男女雙方感情的基礎上,有愛才有性,不帶半點社會背景和金錢財產的利害關係,也不受神權、族權和家庭的約束,也沒有任何權錢交易的關係,這種走婚制更人性化和超然物外。如果遇到雙方感情不和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走婚關係不能維持,則以男子不再「爬房子」或女方拒不開窗而自然解除「呷益」關係,雙方都可另尋「呷益」,不存在財產糾紛和怨言、嫉恨。
據了解,在實行計劃生育以前,走婚是沒有固定對象的,男女白天各自在家勞動,晚上男方就爬牆進入女方的房間,早上又離開,沒有結婚的限制。實行計劃生育後,這一情況有了一些改變,如果女方有了孩子,就必須結婚,但男女並不住在一起,白天男方回到自己家,晚上才在一起,只是不用再爬牆翻窗了。如果一戶家庭全是女人,沒有男子,根據當地的習俗,這個家庭可以從外面招婿上門,但一般只有家裡的大姐才能招婿。
扎壩峽谷風光
四、解讀扎壩「走婚部落」
扎壩人的婚俗是祖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後輩也只有照樣做,否則便得不到雙方家長認同。也可能是居住在大山裡的扎壩人貧窮,若家中所有兒女都各自成家立業,就需要另建房子購置家當,勞動力和田地都會分薄,這在過去的扎壩人家是承受不起的。
「走婚主要是因為要保持財產的不外流。」作為扎壩地區最有知識的人,茨珠曲佩老人曾經在「文革」後期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上過大學,也曾是扎壩中心小學校的校長,現在是扎壩地區的文教幹事。在當地,他很受人尊敬。
在解釋為什麼有走婚現象時,茨珠曲佩認為,在這個貧窮而閉塞的峽谷地區,由於土地和耕地面積少,一個家庭就不能無限地分裂。通過「走婚」而不正式結婚的方式,可以杜絕家裡財產的外流。「如果一個家庭有3個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勢必會重新組建家庭,重新修建碉樓,置辦生活用具,這是這個地區的人所無法承受的。」據茨珠曲佩介紹,因為環境惡劣加上幾乎沒有礦藏資源,2004年年底,他所在的扎壩地區人均年收入不到900元。一些邊遠的村子,人均年收入還不到200元。
「母親在家裡的絕對權威不容更改,如果引進另外人家的一個女子,勢必會改變這種格局。」茨珠曲佩同時認為,走婚現象存在的原因除了環境貧窮有關外,還可能與這個地區尊敬母親,保留了一部分母系氏族傳統有關。因此,「即使一個男人在外有無數個女人,他都不能將她領回家。」
五、趨於消亡的「婚姻活化石」
扎壩「走婚部落」與瀘沽湖摩梭走婚被譽為「婚姻活化石」。這兩個地方至今仍保留著舊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走婚習俗。在扎壩,家庭的核心是母親,各種家務事及農活均由婦女完成;舅舅掌權,大小事情必須經舅舅同意或由舅舅做出決定,小孩子也由舅舅撫養。那麼,扎壩擁有將近1000年歷史的走婚習俗還能堅持多久?
走婚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逐漸消失!這是許多人的共識。現在扎壩依舊保存著比較完整的走婚習俗和獨特的語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的交通不方便,從外面進入的人較少,所帶來的文化侵擾還十分有限。但隨著今後當地交通、通信的改善,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旅遊者進入,尤其是通上了電,有了電視、收音機等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後,很多原始的東西完全有可能迅速的消失。而且,隨著當地人文化知識的提高,年輕一代男女已開始慢慢地拒絕「走婚」。
六、扎壩的「孤島」語言
扎壩地區除了保持著奇特的走婚習俗外,同時還是一個典型的獨特的語言「孤島」,扎壩話與其他地區的藏族語言根本不通。
早在20世紀50年代的民族普查中,人們就發現扎壩語言同其他地區的藏語不一樣,扎壩地區以外的人根本聽不懂。目前,在藏語中主要有拉薩話、德格話和安多話三種方言,亦被稱為官話,而像扎壩這種偏僻的地方話,被稱為藏語地角語。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黃布凡等幾位民族語言專家曾對扎壩話做過一些研究,但最終無定論。
根據現有的歷史資料,專家們普遍認為,扎壩人很可能是党項族的後裔。扎壩的語言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語言,在語法構成上同藏語有明顯的差異,但同党項語卻比較接近。
扎壩民居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党項族主要有八大部落,範圍包括了今天四川省的甘孜州和阿壩州等地。在唐朝時,吐蕃入侵吞併了一部分党項族人,而另外一部分則內遷到了陝西、寧夏一帶。到了元朝初期,党項族在歷史上幾乎消失了。因此,學術界多年來都在研究,党項族還有沒有遺民生存下來。由於党項族在藏語中被稱為「木雅」,而國內外一些學者根據四川省康定、丹巴、道孚等地區有被稱為「木雅語」的地方方言,認為這個「木雅」,很可能就是党項人的遺民,而扎壩人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支。
石頭砌成的民居
另據《北史》《隋書》以及新舊《唐書》等史書記載,在隋唐時,青藏高原有兩個「女國」,一個在西藏境內,一個在康巴地區的東部。為區別西藏境內的「女國」,而將康巴地區的「女國」稱為「東女國」。按照《舊唐書》——《東女國傳》記載:東女國有80餘城,東北和孟州党項相鄰,東南與白狼、羅汝諸部毗連,西北則與多彌之地相鄰。據此,「東女國」的範圍大致在今天四川省的丹巴、道孚、雅江等一帶地區。東女國在8世紀末逐步走向滅亡。而扎壩很有可能就是「東女國」80餘城中的一個。由於扎壩地處深山峽谷之中,與外界隔絕,因而其古老習俗得以保留。比如扎壩人現在住的是碉樓,而「東女國」人住的是高樓,扎壩家庭以母親為主的母系氏族,也與「東女國」以女為王相一致。
據此,專家們認為,扎壩人可能就是歷史上失蹤的有名的「東女國」的一個部落遺民,他們仍然保留著古党項族的語言和「東女國」的生活習俗。
內容來源:書問
書名:《映像川藏》
作者:周世通, 著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一位太空科學家的民國童年:鄉里田園,土圍子
※天上仙境,人間羊湖
※刻骨銘心,真不是說著玩的——曆數歐洲人骨教堂
※男人追女人,有非常單純的理由
※大作家什麼時候開始談論愛情
TAG:書問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