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來戶諸葛恪想學習諸葛亮叔叔好榜樣 沒學到還把腦袋混丟了

外來戶諸葛恪想學習諸葛亮叔叔好榜樣 沒學到還把腦袋混丟了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諸葛亮親大哥諸葛瑾(字子瑜)離開老家琅琊陽都(今屬山東臨沂),躲避戰亂來到江東,結識了孫權姐姐的女婿弘咨。

弘咨認為諸葛瑾滿腹經綸,就向孫權舉薦,與魯肅等同為賓客,後歷任長史、左將軍、大將軍等職,為東吳建國立下不朽的功勛。

孫權很器重諸葛瑾,對他的評價很高:「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

官二代

諸葛瑾隻身投奔東吳,屬於沒有根基的外來戶,江東豪門士族人才濟濟,他能混到國之重臣這一步,除了才華橫溢,最主要還是靠敦厚仁義的為人。

諸葛瑾長子諸葛恪卻不像他老子,年紀輕輕就憑著老子在朝中的關係,一步步走得順風順水,二十剛出頭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官二代。

諸葛恪,字元遜,才思敏捷,自幼有神童之稱。弱冠之年官拜太子孫登左輔都尉,後任騎都尉。

黃武三年(222年)某一天,孫權見到諸葛恪,就問他:「你爹和你二叔(指諸葛亮)比較,誰更優秀呢?」

諸葛恪不假思索就說:「當然是俺爹優秀。」

孫權一揚眉毛:「何以見得?」

諸葛恪回答:「俺爹沒站錯隊,知道跟誰干更有前途。」孫權大笑,這個馬屁拍得忒舒坦了。

有一次,孫老闆和業務主管諸葛瑾開玩笑。諸葛瑾臉長,正宗的鞋拔子臉,孫權就令手下牽來一頭驢,在驢臉上掛了一張標籤,上寫著「諸葛子瑜」,群臣鬨笑。

諸葛恪跪地討要筆墨,請求添兩個字,孫權同意,諸葛恪不慌不忙在後面添了兩個字「之驢」,整句話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孫權大笑,當即把驢賜給了諸葛恪。

二叔的憂慮

當時的吳蜀兩國關係比較好,曾經多次聯合對付北方的狼——曹魏政權。

有一次蜀國使臣來到東吳,在群臣集會之時,孫權故意在蜀國使臣面前擺出老大的姿態,指著諸葛恪對使臣說:

「我們這位諸葛恪特喜歡騎馬,回去跟你們丞相說說,給他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

還沒等蜀國使臣回話,諸葛恪當即跪拜稱謝。

孫權懵了:「馬還沒送來,你謝啥啊?」

諸葛恪又使出拍馬神功:「區區蜀國不過是陛下後院的馬廄,陛下已經下了旨意,那好馬肯定能送來,我咋能不感謝陛下呢?」

好!如此不同凡響,隨機應變的才能,得派上大用場。

孫權任命諸葛恪接替剛剛去世的徐詳,代理節度,掌管軍隊後勤糧草供給工作。

可是這個差事每天要處理大量往來公文,諸葛恪並不喜歡。

蜀國丞相諸葛亮得知侄子代替了徐詳,感到侄子不可能勝任,連忙給東吳丞相陸遜寫信說:

「我哥諸葛瑾年紀大了,可能糊塗了。我這個侄子性格不穩重,現在讓他掌管部隊糧草大事,難免出錯。我雖遠在蜀地,可還是暗暗替他擔憂啊,請您把我的意思轉告給孫老闆。」

陸遜把諸葛亮的信轉交給孫權,孫權認為他二叔說得有理,於是就把諸葛恪調任在外領兵。

託孤之臣

諸葛恪曾多次要求獨自帶兵平定山越人,朝中眾多大臣都持反對意見,認為山越人居住的丹陽山高路險,自從漢朝開始就難以全面平定。

諸葛恪固執己見,揚言只要三年,就可徵得四萬甲士,一舉平定山越人。很多人——包括他的父親諸葛瑾都認為這是說大話,不可能成功。

諸葛瑾隱隱有一絲不祥的感覺:「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

諸葛瑾去世後的第四年為赤烏八年(245年),丞相陸遜病逝。

老一代重臣陸續離開,到了年青一代大展抱負的時機了。

孫權任命諸葛恪升任大將軍統領三軍。

神風元年(252年)初夏,跟劉備白帝城託孤驚人相似的一幕發生了。

孫權臨終,在宗室孫峻的舉薦下,以諸葛恪等為託孤大臣,輔佐太子孫亮。十歲的孫亮即位後,封諸葛恪為太傅,掌管東吳軍國大權。

諸葛恪跟他二叔諸葛亮貌似相同,都在輔佐幼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軍事朝政大權在握。

實際上叔侄二人沒法比,諸葛亮的情商、智商都在侄子之上,他講人情,懂政治,蜀國大臣可以眼裡可以沒皇上,但必須有丞相。

諸葛恪就不一樣了,他爹等老臣以及老皇帝去世後,大臣們都在盤算誰能代替皇上更符合自身利益,江東鐵杆兒坐地戶誰聽諸葛恪一個官二代外來戶瞎嚷嚷啊。

出師北伐

吳蜀兩國雖然都嚷嚷北伐,可是蜀國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不多,叔叔老謀深算,侄子初生牛犢。

諸葛恪首次做為主帥伐魏,破敵軍於東興,首戰告捷,以老將丁奉率三千吳軍幹掉七萬佔盡優勢的魏國部隊。

此次東興大捷沖昏了諸葛恪的腦袋,第二年,再派大軍伐魏。

許多大臣勸諫,國庫不足而士兵疲乏,不利於再次發動戰爭,應該養精蓄銳。

諸葛恪沒有採納群臣的建議,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新城(安徽合肥西),魏國主帥司馬師按兵不動,以三千人據城抵抗。

一邊瘋狂攻城,一邊拚命死守,三個月過去,毫無結果。

不久,魏軍詐降,以緩兵之計得以喘息。

魏國援軍趕到,開始大舉進攻,東吳士兵在酷暑中艱難抵抗,死傷無數。

二十萬大軍被三千魏軍擊潰,一報還一報,歷史就這麼愛開玩笑。

被害身亡

東吳大臣憤怒聲討諸葛恪,小皇帝孫亮受不住壓力,只好連續下詔,催促諸葛恪撤軍,諸葛恪老大不情願慢騰騰撤回來。

回到都城建業,諸葛恪不反思自己,還四處埋怨,而且以託孤首輔大臣自居,處事獨斷專行。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宗室孫峻打算除掉這個昔日看好,如今成為絆腳石的政治對手。

於是利用民怨沸騰的時機,誣陷諸葛恪叛亂。

孫峻暗中與幼主吳亮密謀,設計令諸葛恪赴宴,帳內埋伏甲士將其刺殺,時年五十一歲,諸葛恪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外逃途中被追兵所殺,其黨羽及其及三族被夷滅,當年他老爹的讖語不幸言中。

吳景帝孫休上台後,下詔為諸葛恪平反昭雪,可是來不及了,人死不能復生。

諸葛恪太急於建功立業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北伐了,以至於朝中明爭暗鬥他茫然無知,啥叫剛愎自用?這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江西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南昌曾做過3年的國都、全國30%的學校曾在這裡,如今…
胡適:我打牌、抽煙、逛窯子還婚外情,但我是個好男人!
歷史上還有一個「武則天」,她把持朝政十一年
歷史上還有一個武則天 她把持朝政十一年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