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牽著寶寶學走路?停!原來我們一直做錯了......

牽著寶寶學走路?停!原來我們一直做錯了......





周末育姐帶娃去閨蜜家串(hùn)門(fàn),她邊在家裡忙前忙後邊和我抱怨,說自己老腰都直不起來了,因為兒子剛剛開始有意識要走路,於是她就得每天彎著個腰扶著孩子學走路。




正好閨蜜婆婆也在家,聽到閨蜜抱怨就教育她說:

「咱家寶還不會走呢,你得多牽著他走!多走幾回就會走了!」          


「每個孩子都要爹媽牽著走才能學會走路的,你可不能偷這個懶!」   




寶寶開始學步後,就是很多父母腰酸背疼的開始。家長們總覺得自己現在辛苦點沒什麼,只要讓寶寶早點學會走路就行。但這麼做真的有用嗎?


 





你看,這個情形,是不是很熟悉?家長弓著腰拎著寶寶手臂,90% 的爸爸媽媽可能都這樣牽著娃學過走路,你家寶寶學走路時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畫面?



但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不僅大人吃力不討好,對寶寶的發育也有不小的危害呢!




牽著寶寶走路

有什麼危害?


廣泛應用於我國的「丹佛發育篩查測驗表」顯示:一般來說,寶寶「自己站得很棒」的時間段為近10個月—13個月;

「自己走得很棒」的時間段在11個半月左右—13個多月;到14個月時,絕大部分寶寶都能掌握走路的技巧。




但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早於這個時間被輔助著學走路,而不少家長仍把早早訓練孩子學會走路作為炫耀的資本。



這樣做對寶寶來說有什麼危害?



養成錯誤的走路姿勢


寶寶年紀小,對自己腿腳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剛開始行走時就很可能出現腿腳僵硬的情況。如果牽著寶寶雙手學走路,不能及時訓練TA自己控制邁步的力氣,很容易讓寶寶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比如踮腳走。




踮腳走

不僅走路姿勢不美觀,而且嚴重了很容易

影響寶寶足弓的發育

。此外有些

羅圈腿

也是過早站立走路所致,導致長大後的走路姿勢也是錯誤的。



不利於平衡能力發展


當你看到寶寶扶著沙發,遲遲不敢邁出一步,其實他的小腦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會出現跌倒的情況、先邁哪只腳會走得更穩一些……這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安全意識,

這個過程,也是寶寶前庭平衡能力發展的過程。




當寶寶反覆思考這些問題、並經過多次的實踐練習,那麼他的平衡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鍛煉,以後每走一步,都會走得很穩當。




相反,如果父母急於扶著寶寶走,當寶寶的「拐杖」,無形中使寶寶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導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更差,以後走路更容易出現摔跤的情況。         



錯過爬行的黃金階段


很多家長在發現寶寶剛學會扶站時,就覺得這是要走的信號,於是趕快扶著寶寶練習走路。我就經常聽到這種話:「我家寶寶就沒爬直接會走路了」,說起來還特別驕傲。這是因為寶寶

嘗到走路的甜頭,他自然會專心享受新技能,不甘心再做爬行這種比較low的活動。但這是不對的!




對於寶寶來說,爬行才是整個嬰兒階段最好的全身運動。

從6個月左右,引導寶寶多爬行,每天至少3個小時。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學會不同動作的轉換,比如爬轉坐,爬轉站,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全身大動作都在日復一日的爬行中得到了很好的重複鍛煉。




這樣才會為他以後的骨骼發育和感知發育打好基礎。那些從爬行階段過來的孩子要比直接行走的孩子平衡性更好,更不容易摔倒和碰傷。




我們不應該為了讓寶寶早走路而阻止他爬行,反而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寶寶爬行,這對他的成長可是大大有利呀~







寶寶該怎麼學走路?


總而言之,牽著寶寶學走路就是費力不討好,家長腰酸背痛累的要死,寶寶還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





那到底該怎麼讓寶寶學走路呢?育姐想讓你

記住8個字: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之前我們可能都誤解了一個概念:所謂的

「學步」

,更多的是指孩子自己摸索、熟練、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在家長的培訓操控下「學會走路」。


 


其實寶寶學走路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人類的本能會指引他度過從爬到走、從蹣跚到穩定的過程。作為父母,我們能做和要做的真的不多。無論是過早輔助孩子學走,還是過度保護孩子不讓他多走,這樣的人為干預都越少越好。




你需要做的只是耐心引導,並用你的愛和鼓勵,為寶寶的每一次進步喝彩!







關於寶寶學步


還有這些事情需要你知道!



學步車能不能用?


不能!




@張思萊:

由於家長過早地給孩子用學步車,忽視了爬行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再練習爬行,導致孩子缺乏爬行階段,長達後容易出現好動、注意力難集中、手眼協調差、閱讀能力差、空間距離判斷有問題等。學步車底部的滾輪滑動過快,也很容易翻倒,發生意外。




另外,孩子在學步車裡,由於有外部框圈的支撐,不需要練習平衡,前庭也沒有得到刺激。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學步車,就會站不穩。我們看到寶寶在坐學步車的時候,全身的重量都壓在兩個雙腳上 ,所以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期下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




所以對於學步車,各方專家一致說NO:加拿大早在2006年就立法禁止生產銷售轉賣學步車;美國兒科學會也提議禁止嬰兒使用學步車;2011年我國衛生部也曾經發文表示,不建議嬰兒使用學步車。



要不要穿學步鞋?


從字面理解,學步鞋不就是學步時候穿的鞋嗎?但其實寶寶

在還沒有學會走路之前,光腳學步才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呢?用腳趾抓緊地面,尋找平衡和協調的感覺,是寶寶學走路的一個關鍵點。光腳時,寶寶腳部神經直接感受來自地面的壓力,能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也能更好地鍛煉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




如果溫度太低不適合光腳怎麼辦?這時可以選擇合適不容易脫落、底部帶有防滑條的襪子,或者柔軟的接近赤腳效果的軟底鞋讓寶寶學步哦~



寶寶一直學不會走路,是不是要看醫生?


如果寶寶到了 

16 個月

還不會走(一直有發育落後的寶寶,需要定期隨訪),需要去看兒科醫生或兒童保健醫生(有可用的干預措施)。如果寶寶跌倒嚴重,雙腿似乎非常僵硬;或者寶寶一條腿一直蹣跚行走。可能存在神經、關節或脊柱損傷的跡象,需要去看醫生哦~




如果寶寶還在13個月以內,大家就不用太焦急,平時帶寶寶多多鍛煉,適時引導,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哦~


看來,在寶寶學步的過程中,學步神器神馬的是指望不上的了。讓寶寶多嘗試、多鍛煉,多給他們陪伴和鼓勵,才是寶寶學步的正確打開方式啊~

 







點擊查看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網 的精彩文章:

懷個孕,女人容易嗎?
全職是吃閑飯,工作就是只生不養,你讓老娘怎麼選!
命運多舛的孩子,往往都來自於這幾個家庭
茵梔黃又被葯監局點名警示!你還在用它給寶寶退黃疸?

TAG:育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