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禮儀的表現就是道理的呈現——《論語》第2期第11天

禮儀的表現就是道理的呈現——《論語》第2期第11天

可以預知的未來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一世是30年,十世就是300年。損:減少;益:增加。

300年以後的事,我們還能知道嗎?有人說,現在這個時代瞬息萬變,不要說300年以後了,就是3年以後都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樣子。可是真的300年以後的事情我們一點都不能確定嗎?

殷商的制度是沿襲夏朝的制度而來的,在夏朝的基礎上所損益,是可以知道的。周禮,是沿襲商朝禮儀而來的,其中有所增加也有所減少,也是可以知道的。「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不管誰在周的後面,就是3000年以後的國家禮制也可類推。

今天離孔子的時代已經過去2500多年了,我們的髮型變化了,我們的服裝變化了,很多東西都瞬息萬變,但是禮是不變的,儘管它的形式會有很多變化,但是其核心內涵卻從沒有變過,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可知。

比如我們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尊重,我們需要人和人之間的關懷,我們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和諧,而要實現尊重、關懷和和諧的關係,就離不開君臣上下等基本的禮法綱常。而這些,正是我們今天,包括任何時代都不能改變的。

見義勇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讀論語一定要注意,不僅每章節當中的字很重要,它的前後安排也特別重要。《為政》中第一句話在講什麼?「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是在提對君的要求,對領導的要求。那麼最後一句話是在講對誰的要求呢?是對子女的要求,對下屬的要求。

以祭祀是來表達誠敬,這沒問題。但是所有的人都應該祭祀嗎?不,祭當祭之人,就是那些承載著正確價值觀,能夠給我們引領方向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宗,不是該祭之人,卻跪下就哭,那就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另有所圖,才會如此諂媚。

義者,宜也,不要以為見義勇為就是拿刀跟人打架去,見義勇為的本質是做應該做的事。只有各居其所,各當其位,才能傾慕心儀,而不彼此凌越。如今我們特彆強調人人平等,於是出現了老師們站在校門口,先給學生們鞠躬以迎接學生們的現象。不過,楊朝明老師就認為這樣做不妥,還是應該學生們先給老師鞠躬,老師再回禮。這麼做不是說老師和學生不平等,而是應該有一個先後關係。學生先給老師鞠躬,這就是義。

僭越不可忍

第三篇《八佾》,這一篇主要講禮,是《為政》的延續。為政的核心是為政者本人要有德,那麼如何實現為政者的德?就需要講禮,而禮其實就是道理的理。這一篇的主題大概來說有兩點內容:一、如何實現有德?二、如果出現偏差如何修正?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古代的樂舞表演的時候,八人一行,八佾也就是八行。按照當時的禮儀制度天子使用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不過,由於周公功績很大,所以周天子特許魯國祭祀周公的時候,使用天子之樂。但是季氏作為魯國的大夫,按理說只能使用四佾樂舞,現在卻八佾舞於庭。有人說,人家不就多幾個人跳舞嘛,孔子至於這樣生氣嗎?

問題不在於多幾個人,而在於這樣做是失禮失德的凌越。只要有凌越的行為,就會引起整個系統的亂套。而整個系統的亂套,就不僅是對魯國國君的傷害,更會傷害整個國家,也包括僭越者本人。禮是保護傘,也是高壓線,一旦凌越將傷己害人。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三家:指孟孫,叔孫,季孫。

《雍》:指周武王祭畢文王,撤去祭品時歌唱的樂詩,屬於天子之樂,而現在三家大夫卻在自己家中演奏《雍》。

學好不容易,可學壞卻不難。洪水一旦決堤,滿眼都是泛濫的場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現在在劍橋大學現在已經看不到低素養的中國遊客了,看到的是滿是焦慮的中國家長。從幼兒園開始,全家就會為了這個3歲的孩子擔憂,小小年紀就得學各種補課班、興趣班,小學就得英語很流利,會背多少首古詩,知道唐宋八大家是誰。

可真的有必要這麼著急嗎?對孩子成人成才非常重要的價值觀教育不去好好把握,卻老是在背多少個單詞、多少首詩上糾結。其實我們都是凡人,認識到自己很平凡,就去做平凡的事,盡到自己的本分就好了。道德不是飄在天上的浮雲,而是我們日常要去做的。

《雍》這首曲子其實是極其端莊肅穆的,在表達天地間的和鳴,至善至美,是一個非常講禮的曲子,可被人不合禮地使用了就只能讓人貽笑大方了。一旦逾越了禮的邊界,權力就成了縱容貪婪的助推器。

仁愛之心最重要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人最重要的是有仁愛之心。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再完美的禮儀,再完美的樂曲也是沒有意義的。今天我們看到有人彈鋼琴,古琴很好,能力很好,但是回家卻和媽媽鬧架,今天生這種是非,明天生那這是非。只要一個人沒有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失去了基本的仁愛之心和感念之情,其他地方無論多麼完美,一樣不能帶來幸福的生活。反過來如果有正知正念,那就算不會彈琴不會唱歌,也絲毫不能影響生活的幸福指數。

向上仰望,不切斷和我們祖先的聯繫。

向下紮根,不切斷和一方水土的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明即起讀聖賢書 的精彩文章:

對外在影響力的追逐取決於內在品性的建立——《論語》第10天
為政以德,自然群星環繞——《論語》第5天
真正的學習帶來真正的魅力——《論語》第2期第3天

TAG:黎明即起讀聖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