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類的出現,是否是上蒼對宇宙太空和地球環境的一種巧妙調節
文|蒲田廣隸
明導讀:
《明話全媒》的「明礬」粉絲朋友們,感謝您們一直以來對明話君的支持和鼓勵。《前沿明探》專欄今天與您見面,這個專欄,主要刊發前沿科技、新興領域、爭議探索等方面的科普美文,希望您喜歡,並請您積極來稿,文後有來稿郵箱……
之後,地球會有可能出現二種圖景一種是綠色植物的部分恢復,恢復到剛巧能夠維持在造化需要掌控的那個臨界狀態,也即能充分滿足磑岩覆蓋、林木掩映的程度。這時候,除了適量的水,人類已經不再需要其他任何的可視性食物的攝入,人體需要的能量全部都直接地來自於太陽能的轉化,許多額外的污染也就自行消失。
地球的生態和諧,是地球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形成了的境況,它是一種以植物生命為主導的生態和諧系統。上天創造植物生命,或許旨在改造與消弭宇宙洪荒初期所形成地表的那一副醜陋猙獰之貌,以及相隨的無序和愴涼。
當然,除了滿足某些特殊功能的需要,或者也有可能是為了有利於造化本身對於外界調控的方便而特意將植株設置為不可移動的模式,——由根系直接從周圍有限的土壤里汲取水分與養料。這樣一來,它們就只能以一種差不多連續的方式,逐步而緩慢地,在地球表面繁衍生息與擴張。
植物生命通過特殊的光合作用固化和轉移了太陽能,更是消弭了不少的宇宙大爆炸時期遺留下來的二氧化碳,使得地球的質量不斷增加,也即把太陽的一部分質量,悄悄地轉移到地球上,以碳水化合物這種有機質的形式沉積起來。宇宙深層次的奧秘,畢竟是誰也無法去真正了解。
那麼,這種純粹屬於收集性質的能質轉移,是否屬於宇宙內部的一種需要限止的忌諱?因為倘若時間長久了,這種星際質量的變化,最終會有可能影響到各個星球的運行狀態,乃至宇宙整體運行的大規。莫非便為此,上蒼才需要陸續創造出來這許多各種各樣的動物生命?它們由構成細微單一而緩慢進化發展到粗壯複雜,尤其是後來形成的智性人類,起到了一種最有効地去抑制植物生命繁衍的作用,也就間接地削弱了太陽能在地球上以物質形式不斷地被固化囤積的趨向。
地球人類的出現,倘若真的只是一種上蒼巧妙的調節手段,那麼它本身就是一件天生的不諧之物。也只有當它還沒有發展到能夠大規模地破壞與滅絕植物生命的時候,地球的生態和諧系統才尚且能夠相對維持。但事實卻是,也許造化的本意就屬如此,人類必須發展繁衍得足夠多了,以便能夠充分有效地去抑制植物生命的存在。
反正,現在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是已經被人類破壞消滅得差不多了。那麼即使認同,這只是一種矯枉過正的量的不適當超越,現如今屬於地球早期傳統的那一種以植物生命為主導的生態和諧系統卻是已經遭受嚴重破壞,而且,此類嚴重破壞還絕對不可能徹底地得到恢復。
這樣,具備相當智性的人類如果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的話,除了對植物生態系統的部分修復,還必須另行建立一套不再需要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食源基礎的,全新的生存協調系統。這裡面,既已沒有星球之間質量明顯轉移的沉積,自然也就避免了上述那一項觸犯宇宙大規的忌諱。
當然,這種全新的生存協調與原先系統的和諧條件一樣,它的主要指標,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和諧達標的地表水循環系統與氧氣循環系統。其餘的,譬如有關大氣熱力學一類問題的處置,似乎可以擺在後續的次要一步去考慮。這一來,人類也算是真正獲得了獨立——從被冥冥造化利用的一種純粹的調節手段里,徹底解放出來,從而進一步有可能實現以直接吸收太陽能與化學制氧相配合的新型的生存機制。
人類或許從此便可以自覺自愿地,從現行的佔據生物食物鏈之頂端的位置上退卻下來,其實,這也正是從一種低級無聊而且充滿著殺戮與血腥的生存環境中分離出來,恰如跳出紅塵而實現了得道成仙的夢想,從而達到生命羽化的質的飛躍。
之後,地球會有可能出現二種圖景。一種是綠色植物的部分恢復,恢復到剛巧能夠維持在造化需要掌控的那個臨界狀態,也即能充分滿足磑岩覆蓋、林木掩映的程度。這時候,除了適量的水,人類已經不再需要其他任何的可視性食物的攝入,人體需要的能量全部都直接地來自於太陽能的轉化,許多額外的污染也就自行消失。
碧空藍天,紅花綠葉,地球所呈現的,將是一副理想中人間仙境的模樣。另一種可能出現的圖景則是綠色植物終於被徹底滅絕殆盡,地表所呈現的恰如洪荒初期的猙獰狀態。高智商的人類,各自藏匿在一個類似於防毒面具的個人封閉系統中,然後也依然是直接利用太陽能和人工化學供氧,在一片混沌瀰漫中繼續著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以至於看起來不太像是地球人類的生活,倒是更像外星人在地球上做科學考察了。
不過,相信中華大地數千年來傳承的理性中庸的和諧原則,倘若在未來整個地球人類事務的處置當中能夠充分發揮其足夠的影響力的話,那麼出現第一種圖景的可能性,應該還會比較大一些。
小啟:
每次閱讀都是緣份,若您真心喜歡「明話全媒」公號,請您置頂,方便及時閱讀到明話的文章。看罷此文後,您先別急著離開,若您覺得好,請幫忙點個小贊。當然要破個費打個賞什麼的,明話很感謝。並請將此文分享到朋友圈,這才是最美的結局,期待下篇文章見。
特別鳴謝
征 稿
【明話全媒】榮譽出品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原創作品均為作者授權發布
識別打賞鼓勵,蘋果用戶專用
點擊展開全文
※「熊」與豬的角逐
※大家都要老,但一些人的生養觀似已顛倒:認為「薄養」不需要、「厚葬」算盡孝
※歷史上最專情最專心的皇帝非劉秀莫屬,他老婆陰麗華有一半功勞
※一個氣節爆棚的無名廚師為何讓兩江總督牛鑒顏面掃地
※從比干墓到潞王陵,同樣的「草離離」,不一樣的「石獸危」
TAG:明話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