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要用提醒?影響一生的行為習慣
讀完「素質只是不用提醒」(原載《打工族》)這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激動過後,有些感傷。國內類似的提醒比比皆是:「請愛惜一草一木」,「請在黃線外等候」,「請給老弱病殘孕者讓座」,「請不要拍照」……可就在這些提醒面前,仍有人熟視無睹,我行我素。有著這諸多提醒也做不到,做不好,您又有何理由去指責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不信任和「歧視」呢?
改革開放後,國家強了,國人富了,可在這許多提醒面前我們的腰板卻直不起來,盲目的虛榮、自大,讓我們蒙羞。謙遜、自律的民族才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現實,不是口號。很多人痛恨日本人,痛恨他們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這個被唾棄的民族的一些素質卻不容忽視。
一位在日本留學的朋友談到「有時不得不佩服英國人(別想太多,就就事論事),被他們那種敬業、交際和節約精神所震撼,……公眾場合從來聽不到英國人的手機響,接到電話,他們會先表示歉意,並跑到偏僻的角落小聲說話」。反過來看看某些中國人,公交車上、會議室里、餐廳里……刺耳的手機鈴聲接二連三,接電話的人的聲音像廣播,這些確實讓我們汗顏。
素質是指決定一個人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內在特質,從廣義上還包括技能和知識;她好比是一座冰山,技能和知識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自我認知、態度、品質及價值觀才是本質元素。如果國人在國外的行為都需要提醒,表明我們的價值觀是扭曲的,勢必要反省反省了。
我們的一個行為、一個習慣都會不經意地出賣自己,出賣其態度和責任心,出賣「冰山以下的元素」。在面試門口橫放一把掃帚的細節測驗中,招聘單位關注的正是冰山下的東西,這些很難通過培訓來改變,而知識和技能可通過培訓來提高。或許,有人會說,測試不一定準,有人也許是「碰巧」做到的或做作,但是若他能出於職業性一貫如此「碰巧」和做作,未嘗不是難能可貴。
今天,我們是否注意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遵守秩序,隨手關燈,輕聲關門,小聲交談……這些小事真的「小」嗎?就算小,卻反映了一個人的涵養與素質。很多人對待這些小事的行為,暴露的是組織氣氛,是組織文化甚至民族、國家的文明。大凡頭腦正常的人,肯定是有尊嚴的,而尊嚴不是別人賜予的,她需要自我長期經營和維護,即要獲尊重,須先自重。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對這些看似小事的「小事」不屑一顧。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的背脊始終面對別人。素質只是不用提醒,但若一時做不到,不妨多提醒——最好不用別人提醒,而是不斷自我提醒:哪些做得不夠,哪些該做沒做,哪些不該做的做了……這樣,自我提醒得多了,公眾場合的提醒自然就少了,國外那些看來傷國人自尊的提醒也用不著了。
任何時候,保留一隻眼睛看自己都顯得尤其重要。素質只屬於您,不能移植,責任和習慣是其載體,若我們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樹立責任心,盡到作為家庭成員、員工、公民……的責任。長此以往,優秀素質磨鍊而成。當然,只要您願意,什麼時候開始也不晚。
※老師,型不型#02
※您知道「哦」字的意思嗎,請在聊天中慎用
※找相同!于大寶的神秘女友難道是她?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