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然天文》刊文:天文觀測支持精靈暗能量理論

《自然天文》刊文:天文觀測支持精靈暗能量理論

近日,國際期刊《自然》天文專刊在線發表的國家天文台趙公博研究員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最新天文觀測數據的分析,發現在3.5 sigma 水平上暗能量狀態方程隨時間的演化, 並且在演化過程中越過宇宙學常數限 w= -1。這一結果支持中科院高能所理論室張新民研究團隊提出的暗能量精靈理論。《自然天文》的「新聞與觀點」欄目也發表了國際知名學者撰寫的解讀文章。

利用最新觀測數據得到的暗能量狀態方程演化歷史(淡藍色陰影)。如圖所示,狀態方程偏離-1,並圍繞-1振蕩。此行為與quintom暗能量模型的預言一致。

張新民研究團隊是在2004年提出暗能量Quintom(譯為精靈)理論。至今,這篇論文已被引用了九百餘次。2008年此論文獲得了首屆中國卓越研究獎;2010年,國際權威綜述期刊《Physics Reports》專文評述了精靈宇宙學。

暗能量的物理本質是什麼?這是新世紀的一個重大疑難。理論上,國內外科學家提出了多種暗能量的詮釋。一種可能性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學常數,或真空能。另一種可能性是隨時間變化的動力學場的能量。最簡單的是一個具有正則動能的標量場,在文獻中它被稱為「Quintessence」(譯為精質)。除此之外,國內外科學家已提出了多種暗能量的物理模型。就唯象研究而言,不同的模型可由其預言的狀態方程w(即暗能量的壓強與能量密度的比值)來分類。比如,對於宇宙學常數來說,w不隨時間變化並且 w=-1;而對於動力學模型而言,w是隨時間而變化的但在一定區間變化,例如精質理論預言w>-1,Phantom(譯為幽靈)預言w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高能所 的精彩文章:

我們能看到非常遙遠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某個星球有沒有生命?
2016 年諾獎得主索利斯的故事
它可能真的存在
如果月亮星星都消失 而且只有一個假太陽

TAG:中科院高能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