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點開,今天的頭條只寫給他們看
點開就點開了,馬上教師節了,今天的頭條其實是寫給老師和學生們的。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長成什麼樣的人?在學生心裡,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理想的老師?今天,我們請一位老師和一位學生,分別寫一封信,說說自己的心裡話。(文章一定要往下翻)
GIF/178K
願你們把生活過成一首詩
餘一鳴,南京外校教師,中國作協會員
親愛的同學:
又是一個新的學期來到!我送走了上一屆高三學生,又站在高一教室的講台上。不要嫌棄我白髮蒼蒼,不要嘲笑我手中端著保溫杯,33年前,我大學畢業第一次登上講台,也是活蹦亂跳的小夥子。有時我很矯情地問自己,你憑什麼堅守講台33年?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看看。我想可能因為我是一個膽怯的人,因為我除了教書別的什麼都做不了。但是,最真實的原因是,我離不開我的學生,離不開校園,青春多麼美好,一輩子與青春同行是幸福的人生。
什麼樣的高中生活才是無愧於你們的青春?
首先我希望你們擁有獨立的思考,清醒的頭腦。
一路走來,從幼兒園開始,你們的學習和生活都納入了家長和老師既定的軌道,他們的價值觀成了你們的價值觀,他們的選擇替代了你們的選擇。
今年暑假,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求援,他的女兒從美國一所常青藤大學金融專業博士畢業,讀書讀到了三十齣頭,回國後第一件事是將學位證書交給她爸爸,說:「這是您要的,我替您拿到了,算是對得起您多年的培養。」她堅決拒絕去金融行業就業,而選擇去一家動漫公司上班,因為她喜歡的是動漫。我能想像,這位女生攻讀學位的漫長學涯充滿了多少痛苦和無奈。我不希望這樣的故事在你們身上重演。
相反的例子,今年我在哥廷根大學做駐校作家期間,我的學生中有一位德國姑娘瑪麗,是中德文化比較專業在讀研究生,她告訴我,她高中畢業就到中國四川藏區支教三個月,然後回國在波恩大學藏語專業讀完了本科,碩士畢業後她的志願是到中國藏區從事文化研究工作。為什麼一個德國姑娘做出這樣的人生選擇?只是因為熱愛神秘的藏族文化。所以,至少你要從現在開始,學會對老師和家長說「不」,不盲目地做老師的應聲蟲,不去參加你不喜歡的學科競賽,拒絕加入課後和節假日無窮無盡勞民傷財的補課大軍。孩子們,不要因為利益誘惑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因為某種潮流而更換自己的信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的學習和生活不缺乏詩意。
我曾經讀過的一本書中,二戰時期的一位戰士對戰友說,我們今天打仗,是為了以後我們的兒子可以做生意,是為了以後我們的孫子可以寫詩。二戰過去這麼多年了,你們的爸爸多少年前就可以做生意了,但是你們還被引導著繼續做生意。
那位戰士口中的「做生意」,我理解成追求物質生活,「寫詩」我理解成「精神享受」。世俗社會的拜金主義,不可避免地滲透入侵校園,老師和家長精緻而功利的計分算盤,從來就沒有在你們耳畔清靜過。精緻是優秀品質,功利是無奈之舉,在老師和家長眼中,首先要有「敲門磚」敲開名校之門。他們決意要犧牲你們的詩意青春,但是,人生能有幾次青春?我不同意。
當我的學生被關在教室考試時,我坐在講台邊思緒萬千,遙想大地開凍萬物復甦,草色青青桃紅柳綠的當年,孔子帶著弟子,沐春風享春意,聆聽春之聲的場景。我心有戚戚。當我面對中考高考失利後面如死灰的學生時,我常常想到異國他鄉職院技校那些快樂的學生,他們有所愛有所長,心中有詩。我心悲涼。我也承認,在物質時代,詩意無用,但在每個人一生的幸福記憶中,它們卻如空氣般不可或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對當下的你們是不可能的了,因為你們的時間被填滿,做萬道題倒是能輕易做到。我退而求其次,一年中讀幾部文學經典,小說或詩歌,文學能讓人愛與良善,愛與良善能讓一塊石子變成詩,一枚草葉變成詩,能讓你變成一首詩。我還希望,在某個課間,在某個傍晚,你拿出曾經拿過的畫筆,描摹你心中渴望的世界。或者,坐到久違的鋼琴面前,抹去琴蓋上的灰塵,打開,彈一首屬於你的狂想曲。
孩子們,既然老師和家長對你們休假的時間虎視眈眈,我只能建議,你時常申請去老家住一兩夜,和把你當寶貝疙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相守,和祖宗的靈魂,和滋養你家族的山水細語對視,那更是一首長詩。
我還想悄悄告訴你,初戀其實也是唯美的詩篇,不必為此羞愧。
最後,我想提醒你們的是,鍛煉身體。
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期的身體是最美好的階段,你們現在沒有理由忽視身體,不論課業怎樣繁重。我在歐美高校的校園裡逗留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我看一眼基本上能判斷出該生出來幾年了。很多新生,他們在課桌上趴久了的身板還沒挺直,習慣了低著的腦袋還沒有昂起。
我一直有個設想,能不能讓鍛煉身體的意識早日自覺,你們在中學時代就應該追求健美的體魄。家長對你的要求是不要生病,生病影響學習。這目標太低。班主任對你的要求是參加運動會比賽獲獎,賽前突擊訓練,賽後忘到腦後。這出發點過於功利。我要對你們說,孩子,身體是你自己的,健美的身體是人生最耀眼的名片,你值得擁有。我認為,堅持鍛煉是對意志的考驗,是精神的煥發,是審美觀的提升。
在以後的校園裡,我能經常在教室看到你們青春的臉龐,但我更願意看到你們運動場上奔騰的身姿,更願意看到健身房裡你們汗濕的背影。很可能,我也是運動中的一員,不信?被我扔在一邊的保溫杯將默默作證。
示之以美好,授之以希望
林惠虹,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四年級
尊敬的老師:
教師節的這一天,老師您一定又忙著工作或者淹沒在世界各處桃李傳來的祝福中,祝老師教師節快樂,同時,學生有許多話想對您說。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至今還記得初中語文老師在課上和我們分析方文山的詞。在那個周杰倫被父母吐槽為咬字不清的時代,語文老師的那堂課像是成人世界裡唯一的迴響,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師生關係中不單單只有教學關係。
小時候總聽著大人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小徒弟跟著住持師傅盤腿打坐、學識修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人們說小徒弟以後也會變成住持,會帶著他自己的小小徒弟在這廟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這種以老師為絕對的傳統教學方式,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僅僅停留在小學階段。
小學時,我的班主任就像是《夏洛特煩惱》里的那個老師一樣,將學生以成績劃分,前十是好學生,坐在前兩排,倒數後十名是壞學生,一般直接與家長交流。那時,每次考試對我都像一場災難,就怕萬一考糟了,被調到後排,怎麼面對小夥伴?我有時甚至希望突然來場地震,卷子不翼而飛,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成績了。
記得有次作業本遺落在家,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將我的書包傾倒在地上,用她的高跟鞋踢著小山堆似的書本,在確認沒有作業本後丟下一句話,下午不帶過來就叫家長,就「咯噠咯噠」地走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臉火辣辣地疼。老師走後,我像是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笑著收拾好書包,接著上課。中午回到家,看著那份作業本靜靜地躺在書桌上,那一刻我的眼淚終於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從初中開始,或許是由於心智慢慢成熟,我喜歡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在膽怯不敢發言或者表演時,老師會在台下加油打氣;在學業有偏科弱項時,老師會耐心輔導;在內心有叛逆時,老師會循循善誘,告訴我正確看待錯誤。
在學業上的授業解惑外,我希望老師是朋友,一個從社會上歸來的長者,將校園外的那個大千世界一點一滴地剖析給學生,建立起我們基本的三觀,待人處事的心態與方式。
我的高中班主任,楊繼東老師,是一個身高一米九、身材魁梧的男老師。由於是住宿式高中,每周日晚上返校後還需上兩節晚自習,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拉著行李箱先到老師辦公室里和老師閑聊一陣。有時會和老師討論《白魚解字》中「法」字的古體「灋」,楊老師也會推薦許多他覺得好的書,給我介紹林清玄、王開嶺、劉瑜等作家,讓我認識到在高中校園裡,除了書本上的「文學作品」以外,還有許多不曾接觸到的另一個文學世界。
在高三那些個點燈夜戰的晚上,楊老師不僅僅教會我考試中的答題技巧,更教會我多角度地去思考和分析問題,不論是試卷中的還是生活中的。
我認為老師應該對學生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讓我們了解到社會美好的一面,並將此抱為信念,去面對校園外複雜紛繁的世界。
我大一讀的是理工科,懷揣著對新聞事業的理想與前途茫然的無助,我旁聽到了學院里丁邦傑老師的課。丁老師在新聞前線戰鬥了近四十年,從一線退下後,帶著一腔熱血投入到新聞教學當中。老師結合理論與他自己在新聞事業中摸爬滾打的一身經驗,讓我們在座的同學聽得無不熱血沸騰,讓我從一個剛轉專業,還是零基礎的菜鳥到現在在紙媒中發稿萬餘字。老師以燈傳燈,師生心燈長明。唯望千燈萬燈相繼,傳燈之人,得聞迴響。
當然,我也知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不能夠總是將一切都指望於老師,更需要自己努力。但我依然希望老師能夠在我們的求學生涯中,亦師亦友,結伴同行。
最後,我希望故事的結尾是:
小徒弟拜別師傅,師傅言道:「為師備好上等的女兒紅,等爾等遊歷歸來後,暢談這江湖裡的風雨波瀾。」
繼續往下翻
以下內容與上文無關
「老師,過節了,我想送您一份大禮」
「額... ...堅決不收,不要讓老師犯錯誤」
「可禮物是我精心為您準備的」
「是什麼?」
「那 就 是 我 的 才 華!」
不信?看圖說話!
我是一名老師
我是一名班主任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
我是一名英語老師
我是一名物理老師
我是一名化學老師
我是一名地理老師
我是一名歷史老師
我是一名美術老師
我是一名音樂老師
我是一名科學老師
我是一名政治老師
我是一名體育老師
額.....我到底是誰?——我是老師,這裡有全國各地同你一樣的教師,也一直在為夢想堅持,為責任守護;貢獻著自己的韶華歲月,只為學生,和祖國的未來。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快來了,作為老師的你,在這充滿儀式感、特別的日子,面對過去的辛酸、委屈,快樂、欣慰,最想對自己說點什麼呢?最想傾訴什麼?最想給自己什麼勉勵?
作為家人、朋友、學生的你,又想對身邊的老師說點什麼呢?不妨給我們留言,我們會精心推薦到文章下方,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你的祝福!
點擊展開全文
※孩子一定不能看電視嗎?90%父母不知如何處理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的問題
TAG:100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