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海隊的壟斷,全運會足球還出過並列冠軍
今天,我們聊聊這些年全運會足球項目發生的故事。
第一個冠軍
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解放軍、河北和北京分獲冠、亞、季軍,廣東隊戰勝了上海、遼寧這兩支強隊,在民國時期獲得過全運會冠軍的遼寧隊獲得第4。開幕式上,廣東和北京交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在現場觀看。閉幕式上,舉行了解放軍同河北的比賽,這場的勝負會影響5個隊的排名,即解放軍、河北、北京、遼寧和廣東,解放軍如果贏了,將奪得金牌,輸球就排第5,而河北打平就奪冠,輸了會成為亞軍,河北受到保平爭勝的困擾,而解放軍思路明確,開場就猛攻,最後靠一個點球取勝。
1965年全運會,廣東隊在青島賽區成績出色,獲得了到北京參加決賽階段的資格,即將前往北京時,蘇永舜被剝奪了主教練的頭銜,領導從部隊請來一位黨員教練,蘇永舜繼續負責訓練、管理和比賽,但名號沒了。年輕的戚務生參加了這屆全運會,隨後入選國家隊。
跟國際慣例對著干
時隔多年,第三屆全運會在1975年召開。當時中國體育的訓練和競賽已經荒廢多年,人才斷檔嚴重,為了儘快培養出新一代球員,國家體委在1974年末對全運會參賽球員的年齡提出了要求:22歲以上的佔30%,22歲以下的佔70%。
賽前,專業人士和媒體公認的奪冠熱門是遼寧、八一、天津和北京。一些比賽是在通州的泥土場舉行,廣東隊的第二場是在先農壇跟天津隊交手,他們乘一輛軍用卡車前往先農壇,因為人多,只能站著,靠中鋒容志行的一傳一射,還有杜智仁的快攻得手,廣東隊3-0領先,這時廣東省委領導的一位秘書要求讓天津隊進一個,蘇永舜沒有理會,因為場上局勢緊張,天津隊攻勢很盛,最後的比分是廣東隊4-2取勝。
閉幕式上,廣東隊和遼寧隊爭奪冠軍,一方由容志行、陳熙榮、何佳等人領銜,另一方雲集了戚務生、李應發和遲尚斌等名將,雙方將各自的水平和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90分鐘內戰成1-1,更衣室里,蘇永舜正在考慮如何激勵隊員打加時賽,這時廣東代表團的副團長走了進來,宣布取消加時賽,兩隊並列冠軍。為什麼這麼做,流傳兩個版本,一是當天很冷,領導擔心現場觀戰的朱德身體受影響,所以早點結束;另一種說法是,在場的江青聽說國際慣例是加時賽和點球決勝負,便反其道而行之,下令兩個隊並列冠軍。
到底誰更強?很多人都好奇,於是過了一陣後,兩隊踢了一場表演賽,遼寧隊2-1取勝。
賈秀全橫空出世
1979年的全運會足球比賽,預賽在瀋陽等5個城市舉行,決賽共13個隊,分成4組,每組前兩名共8個隊,踢淘汰賽,決出從冠軍到第8。山東隊在決賽中3-1擊敗北京隊,奪得冠軍,隊中的青島籍前鋒姜溪遠在決賽階段打入6球,姜溪遠和徐永來、劉承德、殷鐵生一起,號稱山東足球的四大天王。
1983年全運會在上海舉行,方紉秋執教上海隊,王后軍擔任助手,賽前王后軍獻計採用新陣,大戰在即,變陣畢竟有風險,試驗兩周後,改進了具體舉措,沒有全盤更新,但是給球隊增添了活力。最後方紉秋帶隊奪冠,隨後他功成身退,王后軍接任。八一隊的賈秀全年僅20歲,實力和表現已經得到認可,被評為最佳球員。隨後他參加了1984年亞洲杯,獲得金靴和最佳球員。遼寧隊成績欠佳,而且倪繼德從1975年開始培養的一批球員逐漸成熟了,有馬林、付玉斌、王軍、李華筠、高升、唐堯東等日後的名將、因此遼寧隊開始更新換代,為十連冠打下了基礎。
南北的融合和較量
1987年的第六屆全運會在廣東舉辦,最後遼寧和廣東在天河體育場爭奪冠軍,麥超攻入一球,本土作戰的廣東隊笑到最後,不過裁判的判罰有爭議。當時國內的球隊都有鮮明個性,媒體這樣報道:「我們依然能夠從進入四強的粵、遼、軍、鄂四個隊身上,看到兩種流派的明顯區別,南派隊伍依然注重快速靈活,北派隊伍則作風硬朗勇猛。」
同時,各隊在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執教廣東隊的岳永榮說,廣東隊的成功之處在於「技術加力量」,把細膩腳法、傳接球技術和熟練默契的配合,跟良好的身體素質結合起來,從而克服了作風軟、體能差等頑疾,他表示,如果沒有汲取北派隊伍的長處,廣東隊不會獲得冠軍。有名的「山東遼寧是一家,二比二平進前八」,就是出現在這屆,這股不正之風難以根除。
在南北競爭中,遼寧隊更有後勁,他們開啟了十連冠的霸業,優勢延續到了全運會賽場上,1993年的北京全運會,遼寧和大連聯合組隊,奪得冠軍,隊中有來自貴州的黎兵,北京獲得亞軍,隊中有專程回國參賽的宮磊,主教練是唐鵬舉。這一年,遼寧隊還獲得甲A冠軍,這是他們最後的輝煌,隨著球員老化和職業聯賽起步,遼寧隊步入低谷,乃至降級。
海派足球,未來可期
從1997年全運會開始,球員的參賽年齡受到限制,不得超過21周歲,允許幾個超齡名額。從2009年開始,設立U20和U16兩個組,不再允許超齡球員參加。
最近三屆全運會,上海隊壟斷了U20男足冠軍,其中2009年是徐根寶帶隊,後兩次是成耀東擔任主教練。昨晚的決賽中,上海隊的陣容雲集了上海足球的精英,隊員有的出自幸運星,有的在普陀足校帶過,有的來自崇明基地;並且從吸收了全國各地的人才,胡靖航是湖北鄂州人,魏震和高海生來自安徽。
今年全運會,上海還包攬了足球的四塊金牌,這離不開徐根寶、申思、祁宏和張勇等人對青訓的專心經營,也離不開這座城市的強大經濟實力,以及政府對資源的調動和協調。以參加男足乙組比賽的上海隊為例,他們在上海師大的小學和初中就讀,在條件很好的東方綠洲基地訓練,配有體能教練等專業人才,每年兩次出國拉練,這種投入在國內是鶴立雞群。
目前在上海,投身青訓的不光有專長於此的幸運星和崇明島,不光有申花和上港這兩支中超球隊,還有企業家和民間資本的嘗試,上海足球,未來可期。
※全運會上兩名廣西「98後」同獲第六名
※專訪阿聯:姚明幫中國籃球學習 全運會盼衛冕
※奇蹟如果每年都能發生,那不叫奇蹟,叫規矩
※謝謝你,中國隊長
※做教練難 做個本土好教練更難
TAG:黃健翔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