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公元1537年,一場相當於現代高考的鄉試在湖北武昌舉行,當時的主考官名叫顧璘。

顧璘可以說是一代才子,少年成名,年僅21歲就中了進士,和同里的陳沂、王韋號並稱「金陵三俊」,後來隨著寶應的朱應登聲名鵲起,時人又將他們四人稱為「四大家」。

顧璘除了文采出眾之外,還有厲害的一點就是善於識人。在此次考試中就有一人受到了他的「特別關照」,不過不是提拔,而是使其落榜。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此人就是後來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當時參加鄉試的張居正只有13歲,人稱「江陵才子」。顧璘在此之前早就與其相識,第一次見面就被其不凡的談吐驚到了,放下了長輩和巡撫的架子,與其結為了「忘年交」。

那麼既然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顧璘為何還要讓少年得志的張居正落榜呢?是因為他這次沒發揮好嗎?不是,正是因為他答得太好了。這又是為何呢?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原來張居正在考試之前曾做過一首名為《題竹》的詩,詩中他將自己比為鳳毛麟角,要就此直上青雲。我們可以說這是他的一種自信和抱負,但同時也透露出了他的一點自負和高傲。

其實這是才子們的通病,因為沾染了才氣,所以眼光就高了,心氣也難免會浮躁了。古代很多的神通因此而折戟沉沙,莫不過如是。

所以顧璘對當時朝廷派來監督的御史說道:「張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將來勢必會對國家有大貢獻。但他只有13歲,如果現在就讓他中舉,進入官場,將來不過是多了一個官場上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罷了,對國家絕對是一種損失。不如趁他年紀小,給他一些挫折,讓他多經歷些。」

然而張居正的試卷深受副主考官陳束的欣賞,他極力主張錄取張居正。御史猶豫了一番,最終還是按照顧轔的意思,讓張居正落榜了。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知道結果的張居正自然是憤憤不平,然而顧轔也沒瞞著他,將此事的原委從頭到尾給他說了一遍。雖沒有過多的解釋,但張居正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在為自己好,立馬就沒了抱怨,轉身就投向了更為紮實的學習和歷練中去了。

三年後,年僅16歲的張居正再次參加鄉試,成功摘得舉人頭銜。

巧的是這一年顧轔在安陸督工,見到張居正前來拜見,很是高興,還把自己犀牛皮的腰帶贈給他說:「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是為中材說法罷了。當然你不是一個中材。上次我對馮御使的囑咐,耽誤了你3年的時間,這是我的錯。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負,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

在有明一朝,官員的衣服穿著都是有著嚴格規定的,像顧璘這個級別的官員,能夠系一條犀牛腰帶已經算是很牛氣的了。但在他看來,眼前的這位少年將來是可以系玉帶的,言語中的那種鼓勵和期盼不言而喻。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事實也證明,張居正沒有辜負顧璘的一片苦心,主持了明朝歷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成為了國家的脊樑,歷史上的一代名相。清朝的蔡岷瞻評價其說:「明只一相,張居正是也。」

作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張居正一生最感激的人,就是曾經讓他落榜的顧轔。他在後來給朋友的書信中寫到:「仆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意思就是說,我那時年紀還小,不知道將來會有何作為,但我內心知道顧大人是真正懂我的人,即便以死相報也在所不惜,這種想法,我到現在也沒敢忘記。

此人曾害得張居正落榜,可為何後來張居正卻終身感激他?

可見,一個人的偉大,並不全是在於自己要比別人高多少,也可以在於肯把別人舉高多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諸葛亮真的七擒七縱孟獲?諸葛亮說,我才沒那麼傻呢!
三國最痴情的男人,除曹植外,還有兩位您未必知道,留有一成語
如果說勾踐是越國的支柱,那她則是勾踐的支柱,是越國的靈魂
小說中他是可以和趙雲比肩的高手,最後卻死於文人之手,甚是可惜
商朝賢相伊尹究竟是怎麼死的?司馬遷有可能又在造假了!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