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狹義相對論的成就與困難

狹義相對論的成就與困難

1905年,愛因斯坦在「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的基礎上導出「洛倫茲變換」,建立起相對論(即今天所說的狹義相對論)的大廈。他給出了慣性系中「動尺縮短」、「動鍾變慢」、「質能關係E=mc2」、「雙生子佯謬」等重要而新奇的結論。相對論突破了牛頓理論的框架,展現出全新的物理體系和全新的時空觀。

愛因斯坦指出,自己的相對論與牛頓的經典物理學的關鍵差別不在「相對性原理」,而在「光速不變原理」。因為伽利略早就正確地闡述了相對性原理,牛頓在自己的力學中也應用了這一原理。只是洛倫茲等人為了解釋邁克耳孫實驗,對相對性原理產生了懷疑,把水搞得有點渾。愛因斯坦說,我本人只是堅持了這一原理,並無特別的創新。

愛因斯坦認為,自己最大的突破是認識到光速是絕對的,真空中的光速不僅在同一慣性系中是均勻各向同性的,而且與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

上句話的前一半說「光速在同一慣性系中均勻各向同性」,這是一個「約定」,即「規定」。只有做了這一「約定」,才可以校準不同地點的鐘,從而可以在全空間定義統一的時間(這一點我們將在第九章作詳細討論)。應該說,這一約定是建立相對論的前提。

「光速不變原理」則是指上句話的後一半,「光速與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這一原理的意思是,相對於光源靜止的觀測者,迎著光束以速度v1相對於光源運動的觀測者,以及順著光的前進方向,以速度v2遠離光源的觀測者,測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是同一個c值。這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而且,承認「光速不變原理」,就意味著必須承認「同時」這個觀念不再是絕對的,而成了相對的。這就是說,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車上的人認為車頭與車尾「同時」發生的兩件事,在靜止於地面上的觀測者看來,不再是同時發生的。當然,由於火車速度不夠高,在日常生活中這一效應看不出來,但是如果火車速度接近光速,這一效應將十分明顯。

理解「光速的絕對性」,及其導致的「同時的相對性」,是十分困難的,這個難題曾經困擾了愛因斯坦很長時間,大約在一年以上。他一想通這點,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動鍾變慢」、「動尺收縮」等相對論效應就都自然得出了。

洛倫茲與龐加萊都曾十分接近相對論的發現,但他們都沒有認識到「光速不變原理」,沒有談論過、也根本沒有想到過「同時」這個概念會是相對的,從而與相對論的發現失之交臂。

狹義相對論的成就與困難

洛倫茲與龐加萊為相對論的發現做了許多奠基性的準備,但他們都因為沒有認識到「光速不變原理」,而沒能跨入相對論的大門。所以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唯一創建人。

正當全世界為相對論的成功而歡欣鼓舞時,愛因斯坦本人卻冷靜地看到了自己的理論存在嚴重缺陷。

首先,作為「相對論」基礎的慣性系,現在無法定義了。牛頓認為,存在絕對空間,所有相對於絕對空間靜止和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都是慣性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不存在絕對空間,牛頓定義慣性系的方法顯然不適用了。

有人建議,把慣性系定義為,不受力的物體在其中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參考系,也即把牛頓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視作慣性系的定義。

但是,什麼叫不受力呢?有人以為,一個物體不與其他的物體接觸,就肯定不受力。這種想法不對,因為自然界中還存在看不見摸不著的各種場,例如,引力場、電磁場等,它們都可能對物體「施力」。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物體在慣性系中,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就可以定義為「不受力」。讀者一下就會看出,這裡存在邏輯上的循環。定義「慣性系」要用到「不受力」。定義「不受力」,又要用到「慣性系」。這樣的定義方式,在物理學中是不可接受的。

愛因斯坦注意到的另一個缺陷是,萬有引力定律寫不成相對論的形式。有幾年,愛因斯坦致力於把萬有引力定律納入相對論的框架,幾經失敗後,他終於認識到,相對論容納不了萬有引力定律。

這兩個缺陷非常嚴重。他的相對論是研究慣性系之間的關係的,也就是說,相對論是建立在慣性系的基礎上的。現在,這個「基礎」居然無法定義!另一方面,當時已知的力只有電磁力和萬有引力兩種,竟然其中的一種就放不進相對論的框架中,真是太令人遺憾了!

狹義相對論的成就與困難

書名:看不見的星:黑洞與時間之河

作者:趙崢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櫻花季,請到上野公園「櫻花祭」
為什麼素質教育下的中國小孩依舊沒素質
我憧憬愛情,但這憧憬與愛情無關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