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詩的惟一門徑
在回答有沒有一種詩歌創作教程之前,我們必須先得了解詩人們是怎樣學會寫詩的?
同一切技藝一樣,沒有一個詩人一生下來,就會寫詩;也沒有一個詩人僅僅掌握了文字,便可以著手詩的創作了。儘管自古至今,還沒有一個培養詩人的學校或一本真正能教會人們寫詩的教課書。但,詩人們依然在學習。和一切手工藝人一樣,他們在反覆研讀古今中外的詩歌名篇的同時,在學習寫作。這種個體勞動的性質,使詩歌這門最古老的藝術帶有單傳的性質,每一個詩人不可能直接利用前人或他人的經驗,而只能從閱讀前人或他人的藝術製成品,來間接學習前人或他人積累的技藝。
儘管我們擁有一個極其古老的詩歌藝術傳統,也擁有大量藝術品,和藝術大師,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藝術技巧的積累,還是以個體生命的時間尺度為基本單位的,即經驗積累到一定的階段,隨著生命的結束,寫詩的秘訣又被這些經驗的積累者帶進墳墓里去了。儘管歷代詩人或多或少都留下一點他們讀詩或寫詩的心得,但,這些東西又完全不能反映他們所積累的經驗的程度。一方面是由於詩人們頑固地維持詩藝的單傳,不,說是個體勞動更準確,這一傳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經驗過於零碎,很難形成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系統。因而在詩藝這個領域內,連篇累牘地試圖建立一個萬能體系的,卻只是一些門外漢,即不具有創作經驗的所謂理論家。他們杜撰的理論系統,不僅對詩人們的創作,毫無裨益;對讀者閱讀詩歌都毫無幫助。這樣說,並不過分。一個初學詩的人,如果放心地追隨這些理論的話,他不僅學不會如何寫詩,連如何讀詩也學不會。
一個人只有在對古今中外的詩歌傑作有了相當深入的領悟之後,才有可能稍微接近一下詩。換言之,他必須在研讀和練習這兩方面都不斷有所領悟的時候,才逐漸進入詩的堂奧。一個採訪過美國當代代表詩人艾略特的記者,就曾注意到這個現象,即:詩人寫的評論其它詩人的文章甚至會比他寫的詩更好。艾略特先生認為,寫評論文章有助於他成為一個詩人,「對那些影響過我,並使我敬佩的詩人加以評論,這就使我自覺地去對待這些影響,並將它們條理化」《艾略特談他的創作》,《外國詩?1》P350。
而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義大利詩人誇西莫多也認為,他對古希臘羅馬詩歌和當代詩歌的翻譯工作,有助於他成為一個詩人。「這是在年復一年的勞作中所進行的詩的交流。長年累月地潛心研讀,以語言為媒介,最終達到打破語言這堵厚牆的目的。換句話說,由初步的,從語言的側面接近詩的字句,實現向理解詩的內涵的過渡。不禁錮於『字句的詩學』,而是探討吟詠的對象實在的,現象的體現。」《我的詩學》《西方現代詩論》P568
誇西莫多把這種研讀過程看作是三個階段的連續。這三個過程像是閱讀的三個台階,後一個總是對前一個的超越。這三個階段分別是:
1、對詩的字句的把握;
2、對詩的內涵的理解;
3、探討「吟詠對象」的如何體現問題。
大多數讀者包括詩人和批評家停留在第一階段上,而第二階段是進入第三階段的通行證。換言之,如果不了解詩的內涵,你就無法正確了解其每一字句的確切含義,更無法掌握如何運用語言文字、意象,來表達我們內在的思想感情的秘密,如何實現詩潛藏的內涵這一詩的轉換秘密。
一個詩人在長期的閱讀研習過程中,面對古今中外的詩歌遺產,他不斷思索的,與其說是寫什麼這一問題,勿寧說是怎樣寫這一問題。因為,他會發現幾乎沒有不可入詩的題材,關鍵在於你怎樣去表現它,或表現的是它的哪個側面。他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詩並非是在寫事或狀物,而是事物給他留下的印象,更準確地說,是引發的那些感覺,甚至感悟。而後者已經是一個詩人轉化為一個哲人的標誌了。
一個詩人如果僅僅停留在對詩的表層次字句的理解上,他怎麼還能成為一個詩人呢?有這個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詩也總是停留在字句上,他的詩也如七寶樓台,完全是堆砌而成,往往缺乏內在的統一性,更缺乏深度。即便他也寫出一首半首完整一點的詩,也是感覺和偶然性幫助了他。即他湊巧碰到的一個好題材成全了他。再加上一些潛在的,他本人也不清楚的一些東西,如潛意識的創造能力,幫助了他。但,這些詩人卻很難繼續發展下去了。這也就是一些詩人為什麼早期寫出了一些很不錯的詩,但很快就沉寂下去了的原因。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有的詩人具有天生的詩的藝術感覺,儘管他的詩藝很幼稚,但這種天生素質也可以使他寫出一些不同凡響的東西。但,這些本能的創造力的產物,往往也留下許多缺憾,給人以粗糙之感,像一些未經雕琢的朴玉,吸引人的是他的天生麗質,但遺憾的是這些麗質大部分還掩蓋在粗糙的外表之下。
反之,一個掌握了寫詩技巧,卻缺乏藝術感覺的詩人,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工匠,寫出一些十分精緻的詩,同時又缺乏藝術感染力。這種詩人寫出的詩帶有更多的工藝品的傾向。而他們如果同時從事理論上的探討的話,也許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天才的藝術鑒賞家和理論大師。
只有同時具有這兩種能力者,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大詩人。但,遺憾的是,這兩種能力,一偏向於感覺,一偏向於知覺,似乎很難同時兼得。這也許就是古今中外的大詩人,或多或少都帶有一種傾向,天才的藝術浪子或完美的藝術巨匠,原因之所在吧。
如果我們要為本章作一小結的話,那麼,可以肯定的是:詩是可以有所師承的。對歷代優秀詩篇,具體的,反覆的玩味,是獲取寫作經驗的惟一途徑。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綜合能力,能把這些點滴經驗記錄下來,並整理起來,也許可以積經驗為理論,逐步建立一個後人可資利用的創作理論體系的。
?
現代詩創作教程
現代詩史料
中外現代詩選詩評
評介推薦新人新作
文字與詩
詩的語言文字特徵研究
古典詩歌研究
公眾號內容版權歸詩人謝頤城
《現代詩作坊》所有
投稿或轉載授權請聯繫我:
TAG:現代詩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