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蓮池大師法語:魔著

蓮池大師法語:魔著

竹窗隨筆

魔大約有二:一曰天魔,二曰心魔。天魔易知,且置勿論。心魔者,不必發風發癲,至於褻尊慢上,無復顧忌,囚首褫衣,不避譏嫌,而後為魔也。一有所著,如耽財耽色、耽詩耽酒、耽書耽畫等,亦魔也。豈唯此哉?妄意欲功蓋一時,名垂百世,亦魔也。豈唯此哉?即修種種諸善法門,妄意希望成佛,亦魔也。豈惟是哉?即如上所說諸魔,皆悉無之,而曰「我今獨免於魔」,亦魔也。微矣哉!魔事之難察也。

【注釋】

魔:梵語,全稱為魔羅,意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魔」舊譯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時始改為「魔」字。《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五舉出欲貪、不歡喜、饑渴寒熱、愛著、睡眠、驚怖恐畏、狐疑惑、瞋恚忿怒、競利爭名、愚痴無知、自譽矜高、恆常毀他人等十二魔軍。又由內觀而言,煩惱、疑惑、迷戀等一切能擾亂眾生者,均稱為魔;由自己身心所生之障礙稱為內魔,來自外界之障礙稱為外魔。《大智度論》卷五載,除諸法實相外,其它一切均為魔。(摘自《佛學次第統編》、《佛光大辭典》)

天魔: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其名波旬,有無量眷屬,常障礙佛道者。若人勤修勝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摘自《三藏法數》、《佛學大辭典》)

心魔:即煩惱魔,能賊害世出世之善法,故曰心魔賊。例如貪慾、淫慾等煩惱魔,使人步入邪途之力。又謂一切我慢之心,蓋心懷貢高,常生憍慢,障蔽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心魔。(摘自《佛學大辭典》、《佛光大辭典》、《三藏法數》)

褻:音「謝」,輕慢、不恭敬。(摘自《漢語大詞典》)

囚首:頭髮蓬亂,形同囚犯。(摘自《漢語大詞典》)

褫衣:解下衣服。褫,音「尺」。(摘自《漢語大詞典》)

耽:音「單」,玩樂、沉湎。(摘自《漢語大詞典》)

【譯文】

魔大約可分為兩種:一是天魔,二是心魔。天魔容易辨識,暫且置之不論。至於心魔,不必到發瘋發癲,乃至於褻瀆聖賢、輕慢師長而無所顧忌,或蓬頭垢面、赤身裸體而不避譏嫌的程度,才叫做著魔;只要對任何事一有貪愛不舍,例如貪財、好色、愛詩、嗜酒、愛書、愛畫等,都可以說是著魔了。

難道心魔就僅是這樣嗎?只要心中胡思亂想,希求將來功蓋一時,名垂百世,這也是心魔。

難道心魔就僅是這樣嗎?就算修種種諸善法門,而妄想希求這樣就能成佛,這也叫做心魔。

難道心魔就僅是這樣嗎?即使都沒有以上所說的種種魔障,而暗自竊喜:「今日只有我一人免於魔障。」有這種自鳴得意的想法也是心魔。

可見心魔是多麼微細啊!魔事是很難察覺的。

【凈語】

我們修一切善業,譬如弘法利生、興隆道場是善業,心裡卻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斷,做這些善業,如《華嚴經》上講的盡屬魔事,所做的都是魔事,不是佛事。所以魔是怎麼成就的?煩惱成就的。清涼大師對於魔事說得很清楚,魔事不出貪、瞋、痴及傲慢,凡是與貪、瞋、痴、慢相應的就是魔事。我們要怎麼逃出魔掌?世尊在《無量壽經》里多次的教導我們,心裡只要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我內不動心,外絕不受誘惑,這一生決定不招魔事,魔王不會來找我們。為什麼?我們一心求生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諸佛如來都尊重我們,妖魔鬼怪也很尊重我們,不會再跟我們為難。所以我們要放下貪、瞋、痴、慢,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用念佛的方法來對治魔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願往西方 的精彩文章:

蓮池大師法語:耳根圓通
無量光壽之理體,固一切人之所同具。無量光壽之實證,須待往生西方,面見彌陀,蒙佛授記,圓滿菩提以後,方能徹得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佛法的力量
本來沒有病啊!
《凈修捷要報恩談》黃念老講述字幕版:第三十一拜、第三十二拜

TAG:同願往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