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有條傳奇古街,500年前因防盜而得名,外地人卻從來讀不對

北京有條傳奇古街,500年前因防盜而得名,外地人卻從來讀不對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介紹過北京正陽門的歷史陳跡,引起讀者熱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北京城中的「防盜神器」——大柵欄。

大柵欄商業街夜景

大柵欄是處極富京味的建築物,這種京味體現在它的讀音里。外地人來到這裡都會按照標準讀音念作「dà zhà lan」,老北京一聽就知道你是外地人。在北京,人們習慣把大柵欄念成「dà shi la'r」,再在欄的後面加上兒化音。為了照顧大部分北京人的習慣,一些播音教材甚至把大柵欄設為專門辭彙,讀作「大拾欄兒」。

柳樹衚衕

北京的老地名都有它的來由,比如王府井源於衚衕里一眼清冽的水井,柳樹衚衕源於衚衕里茂密的垂柳,大柵欄也有著它的由來。「柵欄」這種稱呼源於明朝時為防範盜賊而在衚衕口修的柵欄,內城的柵欄始於明弘治年間。

明孝宗朱佑樘畫像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管理城市治安的王敏上奏皇帝:「京城之內,大街小巷不止一處,巡捕官兵,只有七百餘名,未免巡歷不周,一聞有盜,昏夜追趕,大街曲巷輒被藏匿……於小巷路口置立柵欄夜間關閉。」弘治皇帝朱祐樘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在內城各街巷設置柵欄,以防流寇之盜。

康熙皇帝畫像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外城賊寇流竄作案的情況屢禁不止,於是康熙帝下令」外城各巷口照內城設立柵欄,定更後官員不許行走。」後來雍正時期又陸陸續續在外城裝了四百餘座柵欄。乾隆時,對內外城的柵欄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統一了京城1746處大大小小的柵欄的管理規範,並要求在柵欄上標出街道名稱。至此,京城內的盜竊案件大大減少。

百年老店同仁堂

在這一千多處柵欄中,尤數前門外廊坊四條的柵欄最高,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柵欄就是指這裡。這裡聚集著許多富庶的商業門店,如賣鞋的內聯升,賣帽的馬聚源,賣布的瑞蚨祥,賣表的享得利等老字號。店主們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都自討腰包讓工匠把柵欄加高加固。廊坊四條的柵欄比其他柵欄高出一大截,後來人們就不再稱呼這裡為「廊坊四條」衚衕了,而直接稱「大柵欄」。

大柵欄鐵門

宣統初年,德國人曾拍過一張大柵欄的照片,照片上的街口鐵門處就寫著「大柵欄」三個字,可見,大柵欄這個名字,在清朝時已經形成。如今,前門大柵欄依然北京城最繁華的街區之一,遊客絡繹不絕,正應了那句話:「繁華市井何處有,大柵欄內去轉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對付一種蟲子,這位皇帝釋放全國所有罪犯,還發動精銳部隊出擊
明成祖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唯一對出者下場凄慘
北京有一百年古村,慈禧聽說後忌諱不已,於是連夜派太監做一事
北京有一奇特門牌,明明有「錯字」卻無人指正,500年來從未更換
故宮外朝匾額為何無滿文?原因與袁世凱有關,動機卻令人唏噓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