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57VS殲-20:發動機領先 綜合性能未必佔優

蘇-57VS殲-20:發動機領先 綜合性能未必佔優

引發網路熱議的圖片

近日,一張殲-20隱形戰機換裝渦扇-10「太行」發動機最新改進型(據稱為「渦扇-10B」)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拍手稱快者有之,認為換裝國產發動機之後,殲-20量產的最大障礙已經掃除;也有人通過發動機尾噴管調節片新增的鋸齒判斷,這主要是用於降低後向雷達反射截面積(RCS),跟美軍F-35的發動機噴管類似。雖然在換裝了渦扇-10B之後,殲-20戰機的機動性能將會大打折扣,但是依然有人得出了「這是里程碑式的成功,瑕不掩瑜的進步」的樂觀結論。

中國殲-20戰機

俄羅斯T-50戰機,剛剛獲得正式編號蘇

痛心疾首者有之,認為此次更換髮動機之後,不僅證明中國努力研製的渦扇-15項目遭遇到了重大瓶頸,遲遲無法裝備部隊。甚至認為,由於配備渦扇-10B之後,使得殲-20戰機的推力大打折扣,不僅與美國的F-22和F-35難以對抗,甚至與俄羅斯的蘇-57戰機相比綜合性能也大有不如。

從渦扇-6的無奈下馬,到今天的渦扇-10廣受質疑,再到渦扇-15進展緩慢,中國航空發動機幾乎成了中國航空工業各種問題的第一「背鍋俠」。不否認,發動機的確是制約飛行器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否就能以此得出中國某個航空器「不行了」的結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認為殲-20在換裝渦扇-10B之後,由於發動機方面的代差,所以綜合性能不如蘇-57,就非常值得商榷,更何況「30型」發動機是否能真的達到其設計指標還是一個未知數。

渦扇-10B在推力方面的確不如美國的F-119發動機,不如俄羅斯117S發動機和「30型」發動機。甚至與殲-20之前使用的AL-31F-M1發動機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因為發動機的缺陷會在飛機的外形設計,機動性能方面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超機動性、隱身性方面造成損失。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太行發動機的側視圖

資料圖:俄制117S推力矢量發動機

但是決定四代機的「4S」標準中,最為重要的是「隱身性」,以及由於「隱身性」優勢換來的超視距打擊能力。對於殲-20戰機來講,雖然為了機動性而採用的「鴨翼」對損害了戰機的隱身性,相對於哪款「拍扁了的蘇-27」——蘇-57戰機而言,依然擁有隱身性能方面的優勢。2013年時,兩位澳大利亞軍事專家卡羅·庫珀和邁克爾·佩洛西利用計算機模型對殲-20和T-50的雷達反射面積進行了模擬。兩位專家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是,「領結式」分布說明這兩款戰機的前向隱身性能都很優,但側向有比較明顯的反射波瓣。對於2米波段的VHF雷達,殲-20和T-50的隱形性能均不理想。隨著波長變短,殲-20和T-50戰機的雷達隱身性能表現不斷改善,但外形設計更為精細的殲-20在信號控制水平上相比T-50有著明顯優勢,殲-20的隱身性能在T-50之上。

兩位澳大利亞軍事專家卡羅·庫珀和邁克爾·佩洛西利用計算機模型對殲-20和T-50的雷達反射面積進行了

當然,兩位澳大利亞軍事專家得出的結論,僅僅是通過對兩型戰機的外形進行了模擬。但是,不要忘記通隱身材料,同樣可以進一步增強戰機的隱身性。這些年中國在超材料方面大有引領世界潮流之勢。比如2016年珠海航展上,一家來自深圳的企業,就展示了大量的超材料隱身系列產品,只不過當時更多人被一件「紅外隱身衣」所吸引,而沒有留意在其展台上諸如「超材料隱身格柵、吸波平板、吸波蜂窩、超材料隱身衛星通訊天線、超材料隱身進氣腔體、超材料隱身機翼結構、超材料高性能天線罩、桅杆隱身天線罩、通氣管桅杆」,這些貌不驚人的展品。據該企業稱,他們研發的超材料隱身結構產品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多個重點型號上研製應用,大幅提升了軍事裝備的隱身性能並且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隱身裝備無法維護的難題,增強了與F-35、DDG1000、薩德等先進武器裝備的對抗能力。

俄羅斯引以為傲的蘇-57,在其塔斯社的報道中雷達反射截面積都為0.4平方米。而殲-20在飛行過程中,即便鴨翼偏轉角度達到很誇張的45°,形成的RCS鏡面反射值也不過在0.01到0.001之間,如果加上吸波材料吸收效果,還將降低一個數量級。尖銳的鴨翼邊緣形成的邊緣繞射RCS也在0.0001到0.001之間。從冷冰冰的數據對比來看,殲-20戰機的在隱身方面要強過蘇-57太多,與F-22相比也在伯仲之間。

據說2010年中國就成功研製了SH6紅外/雷達隱身複合多元膜

2016中國珠海航展驚現隱身衣 穿上它紅外完全探測不到

殲-20隱身性方面的優勢,將增強其進行超視距攻擊的機會。不過殲-20的超視距攻擊能力的優勢,並不僅僅是因為其隱身性能更好,還有航電系統和中距雷導彈方面中國也稍佔優勢。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介紹,殲-20目前採取的1475型雷達採用了1856個砷化鎵T/R組件,雖然相較於美國F-22採用的AN/APG-77雷達的2200個明顯偏少,但是這並不妨礙1475型雷達的探測距離在187~227千米之間。蘇-57機頭位置的X波段(波長2.5-3.75厘米)前視有源相控陣雷達名為N036,包含1552個T/R雷達組件,比中國的1475型雷達更少。雖然研製單位曾表示,N036最大探測距離能達350-400千米。不過N036的功率與蘇-35使用的「雪豹」-E相比都有所不如,平均功率為2千瓦、峰值功率10千瓦。由此可見,N036雷達的探測距離讓人懷疑,即便其最大探測距離真的達到400千米,那麼對於隱身戰機而言,它能在如此遠的距離上探測的到嗎?除雷達之外,殲-20機載航電系統還包括光電瞄準系統、寬屏彩色液晶顯示器、頭盔目標指示系統。這些對於航電系統,對於蘇-57戰機而言無疑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就以平顯技術而言,俄羅斯不但要落後於西方國家先進戰機,與中國戰機相比也落後一代。

俄羅斯媒體公布的蘇-57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都為0.4平方米

先進的雷達和航電系統,能保證殲-20在與蘇-57抗衡時,能夠做到先敵發現,佔據超視距作戰的主動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先敵打擊了。中國的中距空空導彈的源起與義大利的「阿斯派德」導彈,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霹靂-11」導彈為中國自行研發中距空空導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中國又先後研發出了「霹靂-12」和「閃電-10」中距離空空導彈,雖然這些導彈體積偏大,但是殲-20的彈倉依然可以容得下6枚中程空空導彈。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能保證殲-20在先敵發現之後,可以從容不迫的發起攻擊後脫離與敵機的接觸。而且目前中國已經成功試射了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這款長約5.7米、直徑約約0.33米的導彈,射程可達到482千米,可以說是絕絕對對的「超視距殺手」。反觀蘇-57,在宣傳中濃墨重彩的突出了「兩種最可怕武器」,不過是Kh-35UEm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和「布拉莫斯-A」超音速巡航導彈,全是執行空對面打擊的武器。但是進行超視距空戰的導彈,估計還是需要「老將」R-77中程空空導彈出馬。雖然,這款導彈也在不斷改進,不過在各國武備不斷更新的今天,「老R-77」還能一戰嗎?

蘇-57機頭位置的N036雷達

由此可見,中國的殲-20雖然在發動機方面落後於蘇-57,但是綜合性能方面依然是殲-20佔優。這當然不是說發動機的問題可以不解決,或者是忽視。只是現階段中國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從無到有」,並不是「從有到精」。套用哲學上的矛盾論就是,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解決飛機整體研發的問題,發動機目前還是一個次要矛盾。當然事物是運動,矛盾是可以轉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中國在航空領域的各項進步,航空發動機必然會成為中國航空發展的「主要矛盾」,那時候才是我們對此全力突破,並且火力全開進行批評鞭策的時候。

網傳圖片:殲-16戰機掛載著「霹靂-15導彈」

蘇-57要測試新發動機了,我們羨慕,的確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有太多令人稱道的地方。但就此得出蘇-57的綜合性能就要超出殲-20,值得商榷。

華為(HUAWEI)小天鵝無線藍牙免提通話音箱4.0 便攜戶外迷你音響AM08 白色

¥9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韻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軍貿「棄中投印」?不過是「新人換舊人」的生意
法國護衛艦反艦、防空、反潛全能 賣8億美元一點不貴
印度要買「鷹獅」E:原型機曾由泰空軍駕駛戰勝殲11
敦刻爾克的陰暗面:英國人是怎麼出賣自己的法國盟友的
印度10萬大軍介入斯里蘭卡內戰:結果被猛虎組織打慘

TAG:唐風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