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藝術家一點「顏色」,城市會怎樣

給藝術家一點「顏色」,城市會怎樣

如果把豐富斑斕的色彩運用到城市中,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擅長創造色彩、充滿奇思妙想的藝術家們在各地開展實踐,試圖給城市添上各種各樣的色彩,以此探索色彩對城市和社會的價值。

創造富有活力的社區

面對一個陰暗的、被廢棄的舊工廠,設計師會如何改造它?賦予它新的商業功能,裝修成奢華酒店,還是索性推倒重來?

波多黎各藝術家索Sofia Maldonado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她把市郊的一座廢棄舊煙廠當作天馬行空的畫布,用各種明亮而多彩的顏料塗滿建築牆面、天花和地面,建築的里里外外沒有一寸地方能「逃過」她的大筆一揮。通過她的創作,一座普通的廢棄建築就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品。

藝術家把明亮豐富的色彩塗在建築上,賦予空間夢幻般的感覺。

這個名為Kala?a的項目是藝術聯合創作項目「多彩卡瓜斯」(Cromática: Caguas a Color)的一部分。這個聯合創作項目由七個藝術家發起,旨在探索藝術、社區和廢舊建築結合的潛在可能。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要創造好看的空間場所,更希望通過這些空間的藝術化轉變,賦予這些空間更多的社區和社會意義。

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下,對Maldonado來說,給建築穿上好看的「新衣」還遠遠不夠。現在廢棄建築看起來更為溫暖、友好,但要賦予一棟建築活力,還是要靠這座建築的使用者。就像Maldonado說的,「這個項目本身不僅僅是把建築刷一下而已,還是一種嘗試,讓公共藝術成為社區創意和教育中心。項目的初衷是開闢先例、激發靈感,鼓勵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重新利用被廢棄的建築空間。

工廠內設置了環形自行車道供年輕人玩耍。

藉助嶄新靚麗的外表,Kala?a對外開放後吸引了很多人,建築里舉辦各種活動,讓社區居民有了交流溝通的空間和機會,甚至設置了一個環形的自行車道供年輕人玩耍。有了這些社會交往和娛樂功能,這個老舊煙廠才真正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空間。它向人們展示了藝術、社區和被遺忘的空間結合在一起,能夠相得益彰,並且煥發出新的可能性。

讓文化發生碰撞

豐富的色彩能吸引人們集聚,引發交流碰撞,促進社會融合;這可不僅是Maldonado一個人的想法。為了向當地的文化多樣性致敬,去年歐洲最古老的新銳藝術節Steirischer Herbst的入口區也把色彩玩到極致。

Steirischer Herbst藝術節一直致力於促進不同領域的藝術間的溝通交流。2016年藝術節在奧地利格拉茨市的Annenviertel區舉辦。格拉茨是奧地利成長最快的都市區,被稱為「落腳城市(Arrival City)」,就像道格·桑德斯在他同名著作中描述的那樣。Annenviertel位於城郊,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了眾多城市移民,而且移民來自不同的種族和文化。種族文化的多樣性也成為Annenviertel區別於城市其他地區的地方。

鮮艷奪目的藝術節入口區。

藝術節入口裝置作品名為「敞開」(Open Wide),藝術家Morag Myerscough和Luke Morgan採用了霓虹燈般的顏色和大膽奪目的圖案,用腳手架、膠合板、油漆和顏色鮮艷的膠帶搭建而成。藝術家邀請了一百多位格拉茨市民參與到項目之中,賦予參與者歸屬感和自主權,他們共同創作出一種獨立的藝術語言,歡迎各種各樣的藝術家和參觀者,這種構思正好體現了當地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藝術裝置從Orpheum劇院開始,一直延伸到人民花園,一路串聯了藝術節若干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大都以外來移民、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包容等為創作主題。入口裝置最核心的部分位於人民花園展覽館,被改造成藝術節的「門戶宮殿」(House of Open Gates),還設有咖啡館,也可作為活動場地。優雅的茶壺、無限提供的茶水,還有充滿夢幻色彩的環境,有助於來訪者在此相互熟絡,彼此交流對文化藝術的看法。

來訪者可以在門戶宮殿相互熟絡、溝通交流。

包容性設計,是這個作品的創作者長期以來的想法。主創Myerscough解釋,她在倫敦以多元文化著稱的霍洛威區出生和成長,能夠在一個多文化融合的社會裡長大,為此她感到非常自豪。她的團隊相信藝術可以提升人們對社區的歸屬感,而探索這種歸屬感的作用是他們多年持續不斷的藝術創作主題。

在這個充滿文化和民族差異的世界,這類項目彷彿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讓我們認識到人和人之間的共性恰恰在於人和人的不同。這個脫離傳統文化、異想天開的作品邀請每個參觀者思考這樣的問題:作為阿拉伯人、大不列顛人、印度人、俄羅斯人、非洲人或者奧地利人,我們能夠從這些圖案中讀到怎樣的信息?當我們不再具有這樣身份的時候,我們的視角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創作者希望通過這個臨時裝置,讓人們放下對主流文化或者故土文化的執念,用更包容、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其他個體。

幫助難民融入當地社會

說到利用色彩促進社會和諧,最有名的案例之一莫過於兩名荷蘭藝術家在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改造。2005年,來自荷蘭的Dre Urhahnd和Jeroen Koolhaas成立貧民窟藝術基金會(Favela Painting Foundation)。多年來,他們為貧民窟建築外牆塗上五彩的油漆,從而為社區帶來新的活力。如今這種低成本而有效的做法已經被廣泛複製到全球各地的貧民窟改造當中。

貧民窟藝術基金會最有名的改造案例:里約PRA?A CANT?O中心廣場。

最近這對荷蘭藝術家又有新作,依然保持他們人文關懷的初衷。這次是在荷蘭本土,位於阿姆斯特丹的Bijlmerbaje監獄改造。去年夏天監獄關閉,如今通過創造性的改造,這個建築群於今年1月份重新開放。牢房部分被改造成為能夠容納600名難民的難民中心,監獄主建築則成為全新的創意文化中心——「Lola Lik」。`

近年來在歐洲各國,難民問題備受關注。荷蘭社會向來以包容著稱,為了讓難民更好地融入荷蘭社會、成為新阿姆斯特丹人,Lola Lik創造性地把難民和創意文化中心結合起來,為難民提供了和當地人、當地文化交流溝通的機會。這樣,Lola Lik不僅僅是一個創新的、有趣的地方,更是一個歡迎所有人的包容性公共空間。

貧民窟藝術基金會團隊為Lola Lik刷上五顏六色的方格圖案。

「Lik」在荷蘭語里是監獄的俚語,也有「一點點油漆」的意思。一語雙關,起名為Lola Lik就是希望人們在這個曾經是監獄的地方去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添加自己的色彩(lik)。配合這個理念,貧民窟藝術基金會和難民一起,給原來監獄灰色的牆體刷上五顏六色的方格圖案,象徵著這個中心的多文化融合、以及無限的希望和機會。創作者們相信,藝術就像一個信使,可以跨越人和人的邊界,建立溝通的橋樑,從而催化社會變革。

Lola Lik位於昔日監獄的主建築里,周邊的公共廣場經過重新設計。這裡提供了超過9000m2的空間供創意人士、社會企業、手工匠人以及程序開發人員使用。這裡入駐的機構大多會與難民一起合作,為難民提供培訓、休閑娛樂活動,甚至就業機會。Lola Lik的創辦運營方LOLA希望創造一個有機的、富有彈性、關注過程的工作方法,讓人們的能量得到釋放,為未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預留空間和機會。

Lola Lik里的難民企業(Refugee Company)為難民尋找融入荷蘭社會的機會。

Lola Lik設置有辦公空間、會議室、活動場地,可供入駐初創企業和工作以用較低的價格租用,另外中心的花園和植物園也是對外出租。目前Lola Lik已經有創意企業、藝術家工作室、語言學校、難民社會企業等組織入駐。原來監獄洗衣房,如今被改造為午餐餐廳,裡面的服務員部分來自難民中心。之前的監獄廚房如今成為初創餐飲企業的廚房,射擊場成為拳擊學校,旁邊是啤酒釀酒廠、臨時博物館、電影院和阿姆斯特丹一家藝術學校的平面設計工作室。

最近Lola Lik和阿姆斯的丹市立博物館合作舉辦了一個展覽,展示了近年來旨在提升難民境況的相關倡議,讓公眾對歐洲難民問題有更多的了解。

引發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有趣的藝術不僅能夠激發人們美好的情感,還能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印度的一家初創企業就嘗試把空氣污染這種嚴肅的社會議題與藝術進行創造性的結合。

這家印度企業Graviky Labs由一幫麻省理工大學印度畢業生創立。他們通過在汽車、煙囪等污染排氣口安裝一個經過特殊設計的裝置KAALINK,把本來要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收集起來,在實驗室中經過特殊的化學處理轉化成安全、高質量的防水墨水。這種墨水被命名為AIR-INK。

AIR-INK記事筆和墨水。

Graviky Lab把墨水製作成4款不同尺寸的記事筆和印刷墨水。45分鐘的污染物收集過程就能夠生產30毫升的AIR-INK,也就是一隻記事筆的墨水量。這些墨水給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帶來新的創作靈感,很多藝術家都加入到AIR-INK的使用體驗計劃。其中一些來自香港的壁畫藝術家用AIR-INK在香港的街頭畫下一系列壁畫,呼籲人們關注空氣污染問題。

香港藝術家使用AIR-INK在香港街頭進行壁畫創作,呼籲人們關注空氣污染問題。

正如參與使用體驗的孟加拉藝術家Dibarah Mahmoob所說:「我們正處在一個藝術不僅僅是美的時代;我們需要藝術來實現我們的社會和政治理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聯手微軟,允許人工智慧開發者切換不同框架
踢著全運心繫國足,張玉寧:我真是把心都交給國家隊的
吳聘你走了也好,不然總擔心你要領便當……
台灣紀錄片《衝天》:中華民國第一代空軍的歷史記憶
美國學者稱基因檢測行業存隱私隱患:可從樣本反推消費者長相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