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至隋時期中牟縣周邊都與哪些縣相鄰?
西漢至隋時期中牟縣周邊都與哪些縣相鄰?
現在要是說中牟縣周邊都和哪些縣相臨,很多人都能一下說出來,但是問你1500多年中牟周邊有哪些縣,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搜集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與大家分享一下。限於本人學識淺薄,手頭資料有限,再加上各地行政區劃演變有些複雜,難免有疏漏,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正。
先說一點,為什麼要選取這個時間段呢?首先,秦時的行政區劃雖然是郡縣制,但是秦朝的郡、縣面積太大,所以漢朝又把它們細化了,此時的縣域區劃體制被後世沿用至今。其次。到隋朝時,中牟縣這一帶地形地貌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導致行政區劃也有較大變化。主要有這幾方面:
1、黃河的變動很大。春秋時的黃河在今古滎鎮轉折向北至天津入海,此時已經向南擺動八十度,接近現在的走向。這對中牟北面各縣影響很大,原來它們與中牟的縣界是渠水,渠水故道大約在今物流大道北。《水經注渠水》有這樣一段話:「渠水又左逕陽武縣故城南,東為官渡水,又逕曹太祖壘北,有高台謂之官渡台,渡在中牟,故世又謂之中牟台。建安五年,太祖營官渡,袁紹保陽武。」黃河這一改動把陽武縣的區域一分為二,此時陽武在管理以南的部分就頗為不便,就把這裡劃給中牟縣管理,陽武縣城這以後才完全進入今原陽地界。
2、滎陽境內的郟城陂和中牟縣境內的圃田澤水域極度萎縮,陸地面積大幅度增加,於是在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拆分中牟縣設立管城縣。這對中牟縣來說,增加了北面減少了西面,總體面積和以前基本平衡。
以上兩點在其他篇章里有詳細介紹。
下面就詳細說說隋以前中牟縣周邊各縣的詳細情況。
一、西北:
西漢初是陽武縣,東漢時陽武縣遷移到北面,陽武縣的情況在其他篇章里有詳細介紹,這裡不再重複。
原武縣:古縣名。西漢置,今河南省原陽縣。西漢置西晉廢。北魏復置。東魏改廣武縣。北齊廢。隋置原陵縣。唐初改原武縣,北宋併入陽武縣。元祐復置,清雍正改屬懷慶府。1936年與陽武縣合併,同年又復舊。1949年與陽武縣合併,改原陽縣。
二、正北:
陽武縣:東漢時期。
三、東北:
浚儀縣:《水經注》記載渠水出中牟後「又東至浚儀縣。」浚儀縣也是一個古老的縣。西漢置,治今河南省開封市,屬陳留郡。北朝、隋、唐為陳留郡、梁州、汴州治所。五代、宋與開封縣同為開封府治所。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名祥符縣。
四、正東:
啟封縣:這也是一個很古老的縣。春秋時期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時,大將鄭邴在朱仙鎮東南六里建城。以「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即啟封城,今有城池遺址。秦國統一後在此地置啟封縣,屬三川郡。西漢初年,歸河南郡管轄。漢景帝(前157年—前141年)時,為避皇帝劉啟諱,改名開封縣。
六、東南:
尉氏縣:秦始皇三年置縣,漢朝仍為縣,直到現在。
七、正南:
苑陵縣:古縣。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設苑陵縣,治所苑陵城(今新鄭市龍王鄉古城師村),屬潁川郡。
西漢時期,苑陵縣屬河南郡。 王莽改為左亭縣,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又廢苑陵縣,併入新鄭縣。
八、西南:
京縣:京縣,春秋時為鄭國邑,因臨京水,故名「京城」。秦朝初始置縣,稱「京縣」,屬三川郡。公元前205年,楚漢在滎陽南邊的京、索之間戰鬥。漢隸河南郡。晉屬滎陽郡。後魏因之。北齊天保七年底 (556年)廢縣,京縣地入滎陽縣。
滎陽東南現有京城古城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西北:
滎陽縣:早期的滎陽縣城在今鄭州市區西北古滎鎮,現有滎陽故城遺址。這裡在當時是華夏地區的咽喉要道,是各國東進西出的必經之地。
※風靡紐約的「秦漢文明」特展強勢歸來,9月底登陸國博!
※漢武帝打下的江山,因為頭髮,漢元帝白白丟棄,實乃可惜
※西漢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皇帝,昏君墓中發現失傳1800年古書
※西漢一太守用一句話就感化了強盜,還為後世留下一個成語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