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原來你是這樣的「結草銜環」
文/不二
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對於文化的理解是深刻的,對於美食的追求是痴迷的,對於因果關係的認同是膜拜的。文化決定認知,美食能填飽肚子,因果關係則解決精神世界裡的信仰問題。
古人講: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現代人說:能量守恆定律。其實都是在說一件事,它告訴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一定要懂得「善有善報」這一亘古不變的天理。
你比如《左傳》里有一個故事。公元前 594年的秋天,秦桓公出兵伐晉,兩國的將士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先幹起來,二人大戰幾百個回合難分難解,雙方騎著戰馬,邊走邊打,來到一處草地,晉將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的戰馬,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措手不及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晉將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軍。
勝利之後,這個晉將魏顆當晚做了一個夢,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敵軍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我今天結草設下埋伏助你俘獲杜回,主要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魏顆一臉懵逼,經過老人多次提醒才想起來。原來,這位老人的女兒是父親的愛妾。說是愛妾其實就是陪嫁的丫鬟,這個丫鬟在父親在世時也未能給父親生育過一兒半女。因此,當他父親重病在床的時候就多次囑咐兒子魏顆說:等我死之後,找個好人家把她(愛妾)嫁出去。不過等到父親病危,已經神志不清彌留之際又對魏顆說:我死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咦,這人說話不算數)
等到父親死後,魏顆並沒有把父親的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周圍的人都指責他不孝,不遵從父親的意願。然而魏顆卻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沒毛病。可見一個人學會思考的重要性。
正是因為魏顆做了正確的事,種下善緣的因,才得以開出結草相助報答的果。
過去吃瓜群眾往往在羨慕別人時,總喜歡用人家祖上積德這個開場白來描述這個人所取得的成就。你比如三國里,曹操身邊第一門客楊修,這個死於雞排飯的天下第一聰明謀士。他的祖上真的是有故事,算是積德的典範。
南朝梁《續齊諧記》中有一個銜環的典故。楊修的曾曾曾曾曾祖父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玩耍時,看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心生憐憫就將它帶回家,找了個鳥籠子幫它養傷,只給它喂飼黃花,百天之後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楊寶為此痛哭流泣捨不得。誰知道當天晚上他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乃是西王母的使者,謝謝你在危難之際出手相救,為我養傷。無以為報,這裡有白環四枚相贈與你,它可保佑你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一樣潔白無暇。
據史查證,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子孫都官至太尉(相當于軍中二號人物),剛剛好四代,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楊彪的兒子便是大名頂頂的楊修。因果緣由或許只有時間能夠證明其真偽。
小時候背誦成語時,對結草銜環這個成語根本沒啥概念,更不懂因果循環的道理,成年後才明白,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原來你是這樣的結草銜環。
懂了這個,你就能想通為什麼薛之謙會和前妻復婚。他曾經說過:你以後會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可我不願意將就。這便是因。你出現之後,我真的再也愛不上別人了。這還是因。
這世界瞬息萬變,變幻莫測,我們都在兜兜轉轉,小心翼翼可一不小心還是會走散。唯有真正相愛的人,看穿世事流轉,卻最終還是會走到一起。這便是果。我記得,你跟我時,我一無所有,請讓我給你所有......這還是果。
關於因果關係,羅素曾說過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麼事物,還是在思考任何觀點,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什麼。永遠不要被自己或自己所更願意相信的、或者人們認為相信了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以及事實背後的誘因。
每個人的視覺都存在盲點,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表面下,我們所能看到的不過1/10。因此一個成年人,最該優先武裝或許不是你的錢包,而是你的思維。正所謂前半生不會思考,後半生貧窮到老。
王小波有句話說得好:世上本無移山之術,有的只是,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可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固化的思維里。行為心理學說,一個人一天的行為,大概有這麼95%的比例是習慣性的,而中年人比例更大,或許能夠達到99%。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活了80歲,卻在35歲已經死了。
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里,老東家范殿元在逃荒的路上說過一句話,很值得回味: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地主,你等著,不出十年,我還是東家!這樣的自信,來自於他獨特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儘管在那樣殘酷的現實里,老東家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敬意,對自己充滿信心。
你的思考方式決定你會成為怎麼樣的人。所謂思變思變,重在思考,而後改變,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做到以下三點即可改變:1.對世界溫柔以待,種因果,對人和事保持敬畏之心。2.一件事有沒有用,有什麼用,只有做了才知道。如果說思考是高屋建瓴,那麼行動才是事物拔地而起的基礎。3.做最難的事,成為無可替代的人。
或許只有跳出自己固化的思維,才是一個人進步最大的時候,從那一刻起,因果其實已經確立。
一個寫字的,無非是想靠文字來討生活
一個閱讀者,無非是精彩之處有讚賞
好奇 | 故事 | 電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與你
點擊展開全文
※在世界各地輪流死一遍是一種什麼體驗
※昨天我去相親吃飯,那女孩點了紅酒、牛排、鮑魚、龍蝦等等
※吃貨進來看看
※夫妻/情侶的睡姿,能折射出很大的信息量
※婚姻里,誰不是一邊秀恩愛,一邊想把對方掐死
TAG:每周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