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啟動全國城市地質調查 地下空間納入供地規劃
在擁堵、污染、高地價等大城市病突出時,地下空間的利用或許能成為一劑良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國土部了解到,國土部已經啟動了全國城市地質調查,將地下空間納入土地利用規劃。
城市地質調查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支撐,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目前全國只有34個城市開展了三維城市地質工作,且存在調查以淺表層為主等問題,總體上不能滿足新型城鎮化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
國土部9月份發布的《關於加強城市地質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以地質調查為基礎,科學統籌地上、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並納入土地利用規劃。鼓勵工業、倉儲、商業等經營性項目,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模式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國土部規劃司地質礦產處處長吳登定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說,地下空間的利用類型多樣,包括比較淺表層的地下車庫、地鐵,再深一層的物流管道、污水管道、市政設施建設等。所有的地下空間利用都要考慮到當地的地質條件。
在本輪全國範圍的城市地質調查中,雄安新區被作為了排頭兵和示範區。目前國土部對雄安新區的第一階段地質調查已經結束,並將結果遞送雄安新區。調查結果顯示,雄安新區範圍內場地穩定性和工程建設適宜性總體較好,全區適宜工程建設。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環境地質處處長林良俊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雄安新區是中國首個城市規劃與地質調查緊密結合的地區,新區調查是真正按照城市規劃所做的地質調查。地質調查局將成果應用到規劃環節、土地出讓環節、管理環節,依照新區的經驗,形成一套技術體系、數據模型等,向全國推廣,具有先導和示範意義。
雄安將打造地熱利用全球樣板
國土部9月6日舉行了《關於加強城市地質工作的指導意見》新聞通氣會。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昆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問時說,國土部今年6月正式啟動雄安新區地質調查野外工作,目前第一階段地質調查工作首戰告捷。
國土部明確雄安新區地質調查思路時提出,構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打造地熱資源利用全球樣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基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
關於雄安新區取得的第一階段成果內容,王昆說,雄安新區場地穩定性和工程建設適宜性總體較好,場地穩定和基本穩定區佔89.5%,均適宜或較適宜工程建設;重點調查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優越,適合規模化開發。
國土部重點調查了雄安新區土壤環境清潔,結果顯示,雄安新區清潔區面積佔99.3%;地下水質量總體良好,但目前地下水仍處於超采狀態,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降呈加劇趨勢;區內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起步區內適宜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土地面積約12平方千米,可滿足約30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供暖製冷需要。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國土部將進一步對接需求,推進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工作,全面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管理。
「國土部將開展容城地熱田初步勘查、重點地區工程地質詳細勘察、深層水文地質勘探試驗、深部三維地質結構探測,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數字平台框架,為控制性詳細規劃編製提供基礎資料和決策支持。」王昆說,其次國土部將開展地面沉降嚴重區高解析度調查,為工程規劃建設和地面沉降風險防控提供決策依據;全面實施地熱田整裝勘查,深入開展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系統建立國土資源與地質環境監測預警網路,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數字平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
中國地熱能資源儲量豐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調查評價結果顯示,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採資源量摺合7億噸標準煤。
今年2月,中國出台了第一份地熱發展五年規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新增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7億平方米,可拉動投資約1400億元;新增水熱型地熱供暖面積4億平方米,可拉動投資約800億元;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MW,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
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2020年我國地熱能年利用量將達到7000萬噸標準煤,其中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
雄安新區的地熱資源有其先天優勢,早在2009年,中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與雄縣政府簽訂了地熱開發合作協議。2016年中石化新星公司在雄縣、容城等15個市(縣、區)的地熱供暖能力累計達1500萬平方米,其中雄縣和容城兩縣的面積就達580萬平方米。
雄安新區設立後10多天,中石化集團表示將在雄安新區大力推廣地熱能源。2017年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計劃在雄安新區新增清潔能源供暖面積1000萬平方米左右,在河北省的清潔能源供暖面積達到2800萬平方米以上。
由此可見,雄安新區豐富的地熱能源利用早已引起市場的注意,新區設立後,獨特的資金優勢和政策優勢更能助推地熱資源的勘探開發。
地下空間納入土地利用規劃
實際上,城市地質調查對城鎮化的規劃、發展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作為世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一門新興學科,城市地質主要研究地質結構、物質組成、地質過程及其與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相互影響。
經濟觀察報從國土部了解到,中國的城市地質調查將在全國鋪開,以調查結果為基礎,將地上、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納入土地利用規劃。
城市地質調查的主要任務是查明城市地質條件、地質問題與地質資源,引導城市地質資源合理利用,規避城市地質安全風險,全面支撐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
國土部新聞發言人、規劃司司長庄少勤在前述通氣會上介紹,國土部將把城市地質工作和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有關要求與國土資源管理關鍵環節有機銜接,落實到國土規劃、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規劃、土地出讓、監測監督、執法監管等環節中。
傳統上的地質工作以找礦為中心,城市地質工作基礎相對薄弱,同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對地質工作也重視不夠。庄少勤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由於基礎地質條件不明和對地質資源環境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一些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環境污染和地質災害等問題凸顯,嚴重製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新型城鎮化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其中明確要求「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加強城市地質調查」。
國土部9月份發布的《關於加強城市地質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完成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基本形成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地質工作體系,以地質調查為基礎,科學統籌地上、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並納入土地利用規劃。
林良俊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說,地下空間的開發能為地上空間節約出來多少土地,沒有具體數據,但理論上講,除了要保持一個地下空間的利用比例,其他的都是可以利用的。地下空間的開發,可以為未來的商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住宅用地等各種功能的土地節約地上土地資源。
「實際上,地下空間的利用要和本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地上土地規劃統籌結合的,比如北京等大城市需求大,人口稀少地區就不適合。」林良俊說,能用多少地下空間,一個是依據地質條件本身,再一個是本身城市的發展。「比如北京需要開發到地下60米,中型城市只需要30米,到小城市只需要10多米。」
《通知》規定,鼓勵工業、倉儲、商業等經營性項目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激勵原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結合城市更新改造進行地下空間再開發。對於國防、人防、防災、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符合《劃撥用地目錄》使用地下建設用地的,可以採用劃撥方式供地。
經濟觀察報從國土部了解到,國土部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增加土地的開發強度,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對於開發商來說會增加開發建設成本,所以《通知》整體還是有利於開發商加大對地下利用的,但還是要有具體的配套措施。
或許不久的未來,我們可以乘坐直梯,到城市的地下商場購物、隨後在地熱供暖製冷的酒店休息,然後乘坐地下快速交通離開。而這個並不陸離的地下世界建設,都要依賴於城市地質調查的全面鋪開。
經觀要聞:已開通財經頭條號
TAG:經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