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秀全何不學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方針,卻自掘墳墓

洪秀全何不學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方針,卻自掘墳墓

1851年1月11日廣西金田起義爆發,隨後太平軍下永安,克全州,攻益陽,取岳州,繼而水陸並進,於1853年1月12日拂曉一舉佔領重鎮武昌,並屯駐28天。隨後的2個多月,一舉攻克南京,10天後即將南京定為都城,改名天京。這樣,接著佔領中國富庶的半壁江山,形成與清朝政府南北對峙局面的政權,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當時強大的政權,僅僅存在十來年,就上至皇上,下至官兵都慘遭毒手,而在此前的500多年前,同樣是一位農民,也同樣是在南京開始建立政權,也同樣是面對蒙古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元朝,他的朝代卻存活了近三百年,他就是朱元璋。後世所有的人都在扼腕痛惜,那麼究竟是他們的決策失誤,還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看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和當年朱元璋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但朱元璋當年佔領南京之後,很多年都是委身為小明王的手下,因為他秉承的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其基本要要是:

高築牆:在軍事上,不可冒進,穩固防禦,不著急向外擴張,先把自己的軍事根據地打牢,特別是民心要穩定。

廣積糧:在經濟上,積累兵馬糧草,同時,訓練好軍隊,提升作戰能力,廣攬人力物力,把自己的實力做大做強。

緩稱王:在政治上,韜光隱晦,循序漸進,養精蓄銳,不稱霸不挑頭,戒急用忍,待機而行,特別不能驕傲自滿。

他這九字方針是含義深刻的,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物的發展,總是波瀾起伏、曲折前進的。你看那長江之水,要想一直奔流入海,就勢必得曲折而行。遇到巨石,饒過去;遇到山峰,躲著走。等到終究匯成大海了,其勢能吞天沒地,到那時,任何山峰巨石,在它的懷抱中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所以,水的曲折運行,迂迴流淌,是成就其幻化為海的必然前提。

人的發展也是如此。要想做成一件事,完成一個艱巨的階段性的目標,就必須懂得事物迂迴發展的道理。你越是要想成功,就越是需要踏實埋頭努力;你越是想飛黃騰達,就越是要默默忍受各種磨難甚至摧殘。成功的路大都不是直線,而是迂迴著且行且上、漸行漸高的。只有「功德分」積夠了,你才能有實現目標的那一天。想要一步登天,恐怕是難上加難的。

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老祖宗都說了千百回,你要打天下,坐江山那更是如此,當年搶皇上當是天,這個能拿下,自然是很好,但要知道,天下坐龍椅那是多少腦袋、多少鮮血換來的,所以,更要懂得迂迴、懂得剋制、懂得忍耐、懂得識勢。形勢有利的時候,就趁風而上;時機不利的時候,就隱忍待機。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勝利,不斷避免失敗,直到最後東流入海,完成自己如海之偉業。

但我們回過頭來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他們當初選擇在南京作為根據地,是非常正確的,南京為我國六大古都之一,從軍事地理上看,南京「地連三楚,勢控兩江,群山屏圍,長江襟帶」,「鍾阜有龍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雄踞東南,虎視西北,「出可以戰,處可以守」;從經濟上看,南京「五方雜處,百貨駢臻,物產豐盈」,「財貨所居,戶口常充」,金陵地勢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糧食盡出於南方,如江西、安徽等省,順流而下,運糧亦甚便易」;從政治上看,南京為六朝古都,「王氣所鍾」,「為天下之名區」,在此建都,「足以壯天威,成王業」,「建永年不拔之基,立萬世常新之業」;從人才上看,南京鐘靈毓秀,興學重教蔚然成風,乃「士林淵藪」,立都於此,治國英才可源源獲得。在此建都,無可非議。

然而,你就是拿下了南京,不能急於求成,也要學習朱元璋的「緩稱王」,而不是象洪秀全一樣,清軍主力尚未消滅,清朝巢穴尚未傾覆的情況下,就放棄建立全國性政權的戰略目標,迫不及待地過早地建立地方性割據政權,大量封王,一個個王爺都沉浸在「小天堂」里縱情聲色,最後導致全面腐化墮落。這無異於自掘墳墓。

在「廣積糧」問題上,也是做得非常不夠,只是把一些金銀財寶收入聖庫,那麼,你這些錢要用在刀仞上,要去打造自己戰鬥力強的部隊,

在高築牆方面,那就更差勁了,喪失了「一路滔滔,勢如破竹」,由運動進攻轉入消極防禦,由進取趨向保守,人家湘軍區區幾萬人都能把你圍得水泄不通,無可奈何。

最後,在政治上加速了太平天國高層的腐化進程,最終導致天京內訌無可奈何花落去,再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秀全 的精彩文章:

雄心壯志的農民洪秀全,結局卻很悲慘!
軍事:太平天國中稱千歲以上的各王稱號,只能說洪秀全真會玩
1851:人类史上最血腥的内战(中)
洪秀全之妹,武藝高強的女將軍,長相很美!
揭開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在南京進行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