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日習論語第118天
公冶長篇第二十七
點擊在線收聽語音版
原 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注 釋
訟:責備。內自訟:內心對自我言行、是非曲直能明確認識,善用道德觀念自我審判、嚴於律己。
義 釋
《四書集注》:已矣乎者,恐其終不得見而嘆之也。內自訟者。口不言而心自咎也。人有過而能自知者鮮矣,知過而能內自訟者為尤鮮。能內自訟,則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夫子自恐終不得見而嘆之,其警學者深矣。
《四書蕅益解》:千古同慨。蓋自訟。正是聖賢心學真血脈。
《論語新解》:顏淵不遷怒,不貳過,孔子許其好學。然則孔子之所想見,即顏淵之所願學。孔門之學,斷當在此等處求.之。或說,此章殆似顏子已死,孔子嘆好學之難遇。未知然否。
今 譯
孔子說:「算了吧,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發覺自己的錯誤過失,而又能從內心自我責備審判改正的人。」
主 旨
孔子勉人要面對過錯而且自我責備。
引 述
我們經常為了面子,怕承擔責任,不敢勇敢地承認錯誤。我們比較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因而編造許多理由,來自欺欺人。真正能夠面對過錯,勇於承認,並且力求補救、改善的,實在太少,難怪孔子有這樣的感嘆!
怕認錯,也不反省改過,對自己最為不利。可惜很多人想不通這個道理,老是重複犯錯,而不能悔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自我悔改,從不再犯,那就是了不起的人了。在孔門中,顏回便是最好的榜樣。
生 活 智 慧
(一)有了過錯,不要編造理由,推卸責任。以免由小過而累積成為大過,悔之莫及。
(二)犯錯能改過的人,我們不但不要再提他的過錯,反而應該從內心寬恕,不記仇恨,以表示尊重。
(三)對自己的過錯,務必要好好檢討,深感愧疚。並且下定決心,不再犯第二次。
建 議
培養發覺自己的過錯,並且能在內心反省自己的良好習慣,絕不懈怠。
別 裁
這就是學問之道的點題。主要的要與第一篇《學而》連起來。孔子這幾句話,用白話文翻譯過來是:算了吧!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人,能隨時檢討自己的過錯,而且在檢討到過錯以後,還能在內心自我審判。怎樣受審判呢?就是自己內在打天理與人慾之爭的官司,就是如何善用理智平衡衝動的感情。這是學問的基本;也是中國文化儒家情操的中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隨時會碰到,而無法避免的事。例如吸煙的人,戒煙非常難,看見了煙,理智告訴自己要戒,然而手下意識地會伸出去取煙。其實人生隨時隨地都是如此,每個人都有理智,都很清醒,有的事不願做,但慾望一起,就壓不下去,理智始終克服不了情慾。所以孔門儒家的學問重點,在於內訟和自省,自己在肚子里審察一番。孔子在這裡就講到,他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可以隨時自己反省、隨時檢討自己、責備自己的。這是特別提出孔子講作學問的重點所在。
※我的往事/陳雪
※搞笑gif 這是誰搞的,哈哈哈 這小步伐也沒誰了
※老周足球推薦:英超重頭戲:曼城vs利物浦
※最「瀟洒」的時代——繪聲繪色,魏晉名士的百科全書
※滿語:《滿洲實錄》(1)長白山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