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去,便是古楚流亡路在現世的延伸?丨每日好詩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詩歌網」
《往南去》
作者:袁磊
往南去,便是古楚流亡路在現世的延伸?
從流域上看,自郢城至武漢南剛好順長江
經沙市到沔陽,跨過古夏水
那麼我在江夏立業算是重走流亡路,還是走在
流亡的延長線上?但這古楚的流亡地已築
高樓和中南五省的中心,我卻懷念楚地
如屈子對敗君的專一。而遵兩水流亡
放在當下,正是一條旅遊線,適合筆會、採風
泛舟於水上,嘆民生興旺
往南去,大澤隱於群山兮……
按照屈子流亡邏輯,這武漢的後花園向鄂南丘陵
過渡,斷了水路,是不是斷了現世流亡路?
此地甚好,適合修身、寫詩,懷抱語詞
謝世。沉湖
詩人簡介:
袁磊,湖北省委宣傳部七個一百文學人才、武漢市簽約作家、武漢市江夏區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詩刊》《鐘山》《芳草》《詩選刊》等刊物及年度詩選。現居武漢。
特邀專家點評
這首詩的題目和開篇都是「往南去」,這十分明晰的空間走向,卻在過程中變得漸次複雜難解起來,原因是詩人在空間的旅程中遭遇了時空的重疊,他的心和筆都陷入了古楚與現代湘鄂之間的巨大漩渦。郢都、夏水、大澤,武漢、沙市、鄂南丘陵,屈子流亡之地與現代中南五省的中心……兩組地點以其大致相近的地理位置,在古典與現代之間不斷激發著文化記憶的聯想,相互碰撞,又以奇特的姿態榫合在一起。與之相應的是詩人所操持的語言:一方面,構成主體部分的是頗顯散文化的長句(其間甚至夾雜有大量具體實指的地名);另一方面,擬古的句式也會突然出現(「泛舟於水上,嘆民生興旺/往南去,大澤隱於群山兮……」),全詩的最後則是一系列現實指向漸次模糊、情感屬性越發濃郁的短句甚至詞語。這種語言方式與本詩內在的旨歸構成了極具形式感的呼應,因而未覺突兀,反而強化了情感的張力。
這首詩的初始動力,或許可以理解為一種尋常生活中並不罕見的體驗,那就是物是人非、勝跡不再。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一首中曾有「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之語,對於古典時間中的人們來說,自己眼前所見,大概與幾百年前的古人不會有太大差別。類似的情形在現代大概已很難出現了,但凡人文勝跡,多是坐落在繁華要衝之處,貼近文明生長的骨節之處;且不說戰火破壞,單就盛世里的代代繁衍而言,也足可以使整片土地的面貌全然改換。就本詩來說,荒涼的流亡之地已築高樓,而屈原行吟《離騷》的江畔現在則「正是一條旅遊線,適合筆會、採風」。
這裡當然有幾分苦澀甚至荒誕的情緒在。有趣的是,這種苦澀以及微微的荒誕,又恰好與屈子的形象頗為貼合。在詩的最後,詩人自己的形象與屈原的形象漸漸靠攏,所謂「修身、寫詩,懷抱語詞/謝世。沉湖」,既是當年屈子所為,亦是作者如今的隱秘願望——當然,也不是作者自己的願望,在中華文化的傳統之中,屈原的形象早已被提純為一個充滿現實感召力的原型。故而,這首詩所涉及的又遠不止文化記憶層面上的聯想,更充滿了身份認同層面的共鳴。
特邀專家:李壯
中國詩歌網 (www.zgshige.com)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官方互聯網出版平台。設有品牌欄目「每日好詩」,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大咖點評。「每日好詩」稿酬500元。
點評專家名錄
以姓名拼音為序,排名不分先後
陳先發、曹宇翔、耿占春、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建春、、李壯、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莫真寶、榮光啟、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西渡、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余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茱萸、張偉棟等。
△
欄目主持:孤城
※隱形的力量:翻譯詩歌與百年中國新詩
※近五年詩歌創作:詩人從「沉思的生活」中走出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丨讀典
※淡茶濃歲月,夜話侃隋唐丨每日好詩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