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時,父母給我們的傷害

那時,父母給我們的傷害

文:古岸雲沙

前日與蓮心聊天,我告訴她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我們都該反省,很多時候,我們把婚姻中的傷在不知不覺中帶給了孩子,使孩子在親情缺失的同時,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堅硬,充滿著叛逆與不羈。孩子一天天長大,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相親相愛,也成了我們現在最需要下功夫來解決的問題。

在婚姻中,我們都受了很大的傷害,指責與發泄對婚姻的不滿,幾乎是我們多年交往的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因為我們有著差不多一樣的經歷。

我們兩人,一前一後結婚,然後步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處事方式,傳統觀念,兩代隔膜,格格不入,就象一下子進入了一個生活的死胡同,我們被堵在裡面,出不來,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只好與最親近的人,相互傷害,相互折磨。就象二隻刺蝟,抱得越緊,傷得越深,到最後,都精疲力竭,漸漸失去溫暖對方的力氣。無以排遣的苦惱與委屈,只好撒在孩子身上。

我們忍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然後再讓孩子來忍受我們無休無止的抱怨、謾罵和指責,好象只有這樣,才會讓那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心疼,他們不好受,才有可能減輕我們的傷痛,好象愛孩子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的傷害。初做父母時,我們沒想這樣。

我們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希望能夠從很久以前,我們的父母所留給我們的陰影中走出來,可是,到底還是落到了父母的舊軌里,穿著新鞋,走了老路。

這是我們應該反省的,而我們一直都做得不好,我們甚至不如我們的父母做得好。

我知道,誰也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那必然的,是帶著上一代父母的影子,來學習著做父母。

其實父母所帶給我們的很多傷害都是因為對待兒女,有著不一樣的愛,哪怕是父母,也有個人的喜好,愛一個,必然冷落另一個。他們的精力實在太有限了。

蓮心姐弟六個,她是老大,一直以來都是她在操心,父母還常常不能體諒。她說父母也給他們姊妹帶來過傷害。我想那是肯定的。農村家庭,向來重男輕女,為了要弟弟,母親曾經拋棄過最小的妹妹。在家上學時,每天要干很多活,稍不如意,就會遭來母親的謾罵。

家裡人口多,睜開眼都要吃飯,母親一個人操勞,哪裡會有不急的時候。孩子們大了之後,母親又偏袒著弟弟們,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還有敏感不敏感之分,哪裡能夠顧得到女兒們的感受呢。

我們家人口少,簡單一些,父母一向心疼弟弟,而弟弟又小我太多。自上中學起,弟弟就常常拿我作比較,我上中學時,每周只花一塊錢,弟弟要三塊五塊,他的理由是物價上漲了,生活條件不一樣了,不能同日而語。

我從來沒有覺得父母偏心過。只是不喜歡母親老讓我做事,家裡人口少,地多,母親下地幹完活,回來還要做飯,我不知體諒,所以母親每罵我不能幫她做家務,我就暴跳如雷與她爭執。以至父親在時,好多年,母親都發狠地說,不指望我來養她的老。初一寒天,我要母親幫我縫暖袖,母親不肯,我只好誇口:且看我的手段吧。第二天,縫好的暖袖露著棉花,母親埋汰我好多年,無論我做什麼事,都會遭到母親的嘲笑:且看我的手段吧。

我遺傳了父母相貌上的缺點,我母親從來沒有覺得我漂亮過,而且常常就此指責我。大一時,暑期放假,一早起來照著穿衣鏡梳頭,母親看著我說:怎麼看著也不醜呀。一句話就把我的眼淚勾出來了。相比較而言,父親的感情更細膩一些。

在他眼裡,我永遠是他最美的女兒。他事事順著我。特別是長子之後,他總說,女兒是不能打的。記憶中,他只打過我一次。那一次應該是我生命有記憶的開始。我要吃隔壁大娘家種的瓜,而他們是要賣錢的,我們沒有錢買,我就一直哭,一直哭,直到父親忍無可忍,拿鞋底打出門來,我仍是不改,心裡還抱著一個念頭:打死吧,打死你就沒有女兒了。後來與母親說起,母親說我那時特別饞,不過兩歲,越是沒有錢,越是要吃,而且還打死不改。

我自小就是這樣地叛逆與任性的。我母親還常常說起我一件饞嘴的事:有一次奶奶由集上買了包子,我趴在她背上伸著手要吃的,吃一口要一口,吃完了伸著手還要,奶奶就再填一口到嘴裡。父親生氣了,回到屋裡摔摔打打,母親勸他:生什麼氣呢,是她自己的孫女。

有時候我們不肯承認親人的愛是有偏心的,只是怕傷害到自己的感情。

奶奶是偏心的,她只疼姑姑家的孩子和她自己。我小時候常常偷她的東西吃。她每次去姑姑家走親戚,就會把蘋果埋在麥缸里,我偷吃之後,再把麥子撫平,奶奶回來也不問,也不說,就象根本沒少過東西一樣。

奶奶常年和我們住一個院,自己單吃時,我常常端著碗去吃她的菜,因為她的菜放油多,香。每遭奶奶大呼小叫地辱罵,我也大聲地抗議她,打盤子摔碗子,照吃不誤。倒是母親比較想得開:吃也長,不吃也長,何必吃那一嘴。說到底還是日子太窮了。

等到奶奶年老,大娘年紀也大了,不能伺候她,母親要給我看孩子,亦不能守著她,她只好輪番住在姑姑們家裡。只是每隔一段時間,大娘與母親才能回家看一看。這時候母親才有話說:還是虧了閨女們,兒媳婦還真是沒法指望。看來奶奶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只是,無論她疼不疼我們,她終究是我們最親的人。所以那些年裡,每次回家,我看到她躺在床上,瘦骨嶙峋,沒有思想,沒有知覺地活著,我都忍不住淚流滿面。生命到底是脆弱的,而且沒有回頭的路。而我們亦不能常常在她身邊盡孝,又何必要求她太多呢。

等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希望公婆來幫忙帶孩子,可是他們不能來,也不肯來,為此生了太多的閑氣,傷了和氣,也傷了感情,婆婆的強硬,加上大姑姐的無理取鬧,丈夫的執迷與糊塗,幾乎使我失去了對婚姻的所有信心。那些不快樂的日子,心如死灰,常常不自覺地遷怒到孩子身上,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何苦要如此委屈自己?

及至公婆抽身去幫大姑姐及小兒子帶孩子,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幼兒園畢業,上了小學,小學畢業也要上中學了,我與二弟媳心裡仍是不平衡的,只是說不出口。一樣的兒女,為什麼不一樣看待呢?孩子與爺爺奶奶幾乎沒什麼感情交往,這種感情的缺失,恰如我小時候一樣。

長久以來的積鬱,也使孩子不能從感情上接納他們,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對他們來說,也未嘗不是傷害。這樣的傷害,對公婆來說,也許慢慢就會變得無能為力,因為他們老了,無力改變什麼,也不會再想著改變,然而卻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這其實還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把大人之間的矛盾不知不覺地轉嫁到了孩子身上。太多的抱怨,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懷疑與否定,親情越來越淡薄。

親情無對錯。在兒子們的眼裡,爹娘沒有錯,就是爹娘錯了,也是對的。很多事情,真的是我們看得太重了。然而說到底,孩子又能中爺爺奶奶什麼用呢?不過是承歡膝下,讓他們老來有一個安慰,隔著一代的距離,畢竟還是差遠了。

每個父母都是有過錯的。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和錯誤的父母,誰也不能避免走彎路。

人與人之間難免有交往,有交往就會有傷害。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力求不犯父母同樣的錯誤。畢竟只有一個孩子,所有的愛都是為孩子準備的,我們力求不挖苦、不貶低孩子,我們一直希望讓孩子生活在溫情之中,力求給孩子更細膩的愛與溫暖。

然而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又給了孩子怎樣的親情呢?為了一些家庭瑣事,我們傷害自己,也傷害了身邊的人。除了無休止的相互指責,實在無異於任何情感的修補。

蓮心與我幾乎是同樣的經歷。大姑子不疼,小姑子不愛,婆婆挑三撿四。這麼多年,我們就象一對連體嬰兒一樣,相互安慰,相互攙扶著一路走來,心裡積鬱了太多的怨與屈,不知不覺就成了怨婦。然而反過來想,兒媳如此地不馴服,難於融合,也許公婆亦有委屈。他們有他們的處事方式,他們一直都是那生存的,這也是他們的認識高度,一輩子就這樣過來了,你無權改變,你也不可能改變他們。

所以只能認命。

每個人的委屈都不一樣。這就象列夫·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今他們都老了。父母。公婆。

小時候父母留給我們的傷害,慢慢變成了笑談,我們正在象疼愛孩子一樣疼愛我們自己的父母,為父母操心,這不僅僅是為人子女的義務,還有我們與生俱來的愛。我們從不記恨自己的父母,就象我們的孩子不會記恨我們一樣。哪怕我們剛剛打過他們,他們亦會哭著叫著喊媽媽一樣。

為什麼我們不能釋然地面對公婆對我們的傷害?畢竟他們也老了,他們也是別人的父母,他們的兒子也想他們晚年幸福。哪怕他們一錯再錯,他們仍然是兒子們心中最親近的人,這種親情,無法分割,不能比較。

很多事情不能強求,只能順其自然。

其實說到底,我們是自私的,我們一直在索取。索取著父母的愛。即便是公婆,我們也希望他們一視同仁地愛我們,愛我們就象愛他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哪怕這代價傷痕纍纍。待到我們自己做了母親,我們化腐朽為力量,除了一味地給予,無節制地給予,拿愛來窒息孩子,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要求孩子順從我們的意願,卻從來不曾從自己的內心出發,來審視這份愛,到底有多大的壓力。

其實我們都不會做父母。

我們都需要學習。我們還有機會。而父母已經沒有了機會。

寫到這裡,想起我大娘講過的一個笑話:村子裡新娶了一個媳婦,一直等到晚上,洞房花燭,才知道還有一個男人要與她同床共枕,她委屈地抱怨說:都說找婆婆,找婆婆,誰知道找婆婆還帶一個女婿呢。

這是舊式農村婦女的無知。

我們的可悲在於,還沒有準備好就進入了角色,就這樣糊裡糊塗地過了二十年,到現在仍然執迷不悟。

只知道找對象,找對象,以為對上眼,就可以和那個男人安安穩穩牽手度過一生了,哪曾想到還會有婆婆與什麼大姑子小姑子,來與你爭奪這個男人的愛呢。

也許要緊的是分享,而不是爭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沿著蓮花盛開的方向行走
父親最喜歡說的一句:在這個家裡,我說啥就是啥!錯的也是對的!
一個人,其實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宋傳恩:鄉村軼事
想孝順父母的都進來瞧瞧,豐縣順河女孩的這種做法,值得你一看!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