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雲《江山紅顏》(下)
文/楊海雲
【作者簡介】楊海雲,曾用名楊韋華,筆名臨風把酒、楓林子、天然。自幼酷愛文學,尤長真情散文,被同道中人戲稱為「艷情派散文」,自成一體。有小說、故事、散文、報告文學、論文、通訊等作品在《廣元日報》《廣元電視報》《廣元文學》等報刊發表。著有散文集《心似蓮花開》。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暫不表吳師娘山中無日月,在真慶宮靜心修道。且說次年深秋的一天,一條大船在縴夫的號子聲里從閬中境內逆流而上,船頭立一老者正漫不經心觀看沿途風景。只見嘉陵江波光瀲灧,江上水鳥翻飛,兩岸山勢雄奇,層林盡染。眼見離蒼溪縣城僅有十餘里路,老者卻命船家將船向北轉入宋水河。逆河而上,船行極慢,直到第二日天晚,船方進入煙峰境內。船靠碼頭,老者並不急於下船,直待夜深人靜有三人悄悄來到船旁,老者方帶領船上眾人下船。前來迎接的人中有一人向後一揮手,立即擁來十多名挑夫,將從船上搬下的東西挑上,隨了來者眾人迅速沒入濃濃的夜色中。
濃濃的秋霧,連續籠罩了花冠村三天。三天過後,秋霧散去,花冠村人驚訝地發現,在村頭那處常年靈泉激涌的山窪,有人在大興土木,一打聽才知是真慶宮吳師娘的一位故交,當過大官如今退隱過來,看上了花冠村這方風水寶地,要在此買地置宅。村人閑散,也不深究,只見那宅子一日更一日像模像樣了。不過半年,三進三出的大宅便矗立起來,氣勢恢弘,是花冠村幾百年都未見的。大門上高懸一匾,上書「吳府」兩個大字。村人便知宅子主人姓吳,至於何處為官以及身為何官等就神秘不知了。更奇怪的是,原在真慶宮跟隨吳師娘的耿龍、尚虎二人竟進了吳府,當起了護院領隊。
有幾位好事鄉紳每欲進得吳府,想一探究竟,卻都被耿龍、尚虎或禮貌或不客氣的拒之門外。這吳府便顯得愈加神秘,時日一久,村人也就由他去了。
吳府主人很少出院,出院也只在白天,大多是上煙峰山真慶宮,許願祈福,出手大方。
這樣的日子看似風平浪靜,卻不知早已暗藏波瀾。不知何時,花冠村周邊出現許多挑擔貨郎,遊方道士,落泊秀才。吳府主人更是深居簡出,就連真慶宮也不去了。吳府護院隊更是如臨大敵,耿龍、尚虎二人輪流值守白夜班,護院隊所有人員刀劍不離手。縱然如此,吳府還是出事了。
先是陸續有外地身份的人死於吳府外,後來便有吳府護院隊的人又陸續死亡。神秘的是,不管是外地人還是吳府護院人員,都死於月黑風高的夜晚。
冬至過後第二天,一場雪綿綿不絕下了整天,整個群山被白雪嚴嚴實實地覆蓋。入夜了,雪光微弱里依稀能看得見山的輪廓,還有山間細細的小道。
真慶宮裡一片寂靜,白日曾經繚繞旺盛的香火,此時只有零星的火點在燭頭明明滅滅。吳師娘神情莊重地站在宮門後,似乎在靜靜地等候著什麼重要的人。
終於宮門外響起敲門聲,約定的三聲!吳師娘忙忙開門讓進來人,探頭見門外已有四人守衛,復轉身快步上前將來者引至後面一間秘室。
秘室里只點著一根蠟燭,光線昏暗。來人中只有一位老者被讓進秘室,其餘人皆守護在外。開門帶來的風差點將燭火吹滅,在吳師娘關好門的一瞬好不容易燭光才穩定下來。
坐在右角椅子上的一人趕緊站立起來,畢恭畢敬不敢仰視,大約已知來人身份。
吳師娘安頓大家坐好後,首先對老者道:「將軍,這就是我早就給你提起過的白驛館主嚴書龐大人,不過他如今已卸官為民,我們能偏安此地如此之久,全仰嚴大人初來時盡心收留之功,是可交往的朋友,將軍儘管放心。」言畢復又對嚴書龐道,「嚴大人,這就是吳三桂將軍。我先前已給你言明這次相會的目的,你不必驚詫,我們盡可以推心置腹相談。」
得知眼前這位似乎毫不起眼的老者就是蜚聲朝野的吳三桂,嚴書龐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還是渾身顫抖,口不能言。嚴書龐雖曾為驛館小吏,如今又為一介草民,且居偏遠地,然明末清初這點事還是瞭然於胸的。
吳三桂作為明朝守關大將,在京城偶遇名妓陳圓圓。這陳圓圓貌勝西施,更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當時名滿京城。吳三桂一見傾心,納為愛妾。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兵臨京城,崇禎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令其率軍「勤王」。吳兵方抵豐潤,北京已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陷。吳三桂知勢不可阻擋,率軍回程,經過晝夜激戰,攻佔了已被清軍佔領的山海關。崇禎帝死後,吳三桂受李自成招降,第二次南下「朝見新主」,至永平沙河得悉京城「拷掠」明官,陳圓圓為劉宗敏所擄,遂衝天一怒,率部重返山海關。降清後與李自成東征軍先戰於永平,再戰於石河,敗守山海關。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偽裝議和,與自成訂立和約,返身即開門迎降,與多爾袞所率清軍襲殺義軍。五月初一隨清軍南下,兵抵京師,清廷不準其入都,令率軍繼續追擊西撤的李自成義軍,復得愛妾陳圓圓。因消滅起義軍有功,被清封為平西王。率軍隨英親王阿濟格由大同北繞道,成腹背攻擊李自成陝北守軍李過等部。李自成撤出西安後,吳三桂又隨阿濟格緊緊追蹤義軍,配合多鐸主力兵進江南。南明桂王(永曆帝)政權建立後,吳三桂於順治八年率兵入川,先後攻取成都、重慶、敘州等地,又於次年擊敗劉文秀於保寧府。清為籠絡,於順治十年嫁太宗第十四女與其子吳應熊。後吳三桂受洪承疇節制,率兵入雲貴,擊敗李定國。順治十六年南明桂王避走緬甸,吳三桂受清命鎮守雲南,並於順治十八年脅逼緬甸交出桂王。吳三桂日益受清庭重用,兼轄雲貴兩省,坐鎮10餘年,日練士馬,安置私黨,儼然有割據之勢。康熙稱帝,眼見吳三桂等封疆藩王勢力日增,不免憂心,漸有削藩之意。
因此,在明朝遺民心裡,這吳三桂原本為明朝重用守關大將,卻背主降清,後又與清軍一起打敗李自成,滅亡明朝,是不恥之人。在清庭眼中,吳三桂手握重兵,鎮守戰略要衝山海關,是可倚重之力,威利相加予以利用,為只可利用而不可為自家人。在文人騷客想像里,這吳三桂能為紅顏衝冠一怒,不愛江山愛美人,倒也可敬可嘆。
嚴書龐正念及此,只聽吳三桂沉聲道:「如今你為平民,我為罪人,本不當平起平坐。然因吳師娘多方推薦你於我,言你雖曾為驛館小吏,但為人性耿有義,且如今也已去官為民。老朽便也開門見山,不遮不掩了。我戎馬一生,可謂風起雲湧,直也罷,彎也罷,功也罷,罪也罷,自任後人評說。本為明將,卻作清臣,愈是晚年愈覺心驚。古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何況在世人眼裡我就是一個背主求榮、反覆無常的小人。所以我不得不早作打算,幾年前就安排吳師娘也就是我的愛妾陳圓圓,前來此地尋找我日後的安身之地。康熙十二年,帝削藩之意愈堅,我等走投無路,不得不於十一月舉兵反清,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當時貴州提督、四川巡撫提督等紛起響應,一度攻佔湘黔贛諸郡城。耿精忠、尚之信相繼叛清,勢大時在衡州稱帝,年號昭武。康熙帝大怒,舉滿朝之力鎮壓,一時間刀兵相見,烽火四起。我觀時勢知不可為,遂傳位於孫,自帶親信家將隱姓埋名前來貴地。剛來貴地安身未久,朝庭鷹犬已尋蹤而至。」
吳三桂一口氣說到此,早覺口乾,端起吳師娘遞上的茶碗,大口大口喝起來。嚴書龐心驚之餘,早已明白讓他前來何意了。他惴惴上前施禮,道:「吳將軍,小人不笨,聽您一席坦誠之言,早知將軍有用得著小人之處矣。三年前,吳師娘初來,小人受她恩澤無數,且吳師娘在鄙地佈道修身,仗義疏財,扶危濟貧,深得人心,小人感佩不已。今將軍與吳師娘有難之際,若要小人何為,請儘管差遣!」
吳三桂放下茶碗,並不再言,只微微目視吳師娘。吳師娘心領神會,忙上前對嚴書龐道:「嚴大人不必過謙!今所有事皆已明示大人,吳將軍自未將您看作外人。吳將軍之意,謂嚴大人在此為官多年,此地人情世故皆胸有丘壑。今朝庭已察覺吳將軍隱居在此,多次派大內高手前來行刺,雖一一化險為夷,但朝庭必不肯輕易放過。所以將軍才不得不早作打算。今望嚴大人相幫安排做好這三件事,一來協助我們保密吳將軍與我身份,二來需借貴地之力保護好將軍安全,三來擇一風水寶地提前修好『吳宅主人』陰宅。尤其後一件最最重要,不惜財力務必周全!」
嚴書龐道「將軍、吳師娘所託之事,小人盡當全力。保密之事,自不必多囑。轎夫孫二牛便是袍哥白驛分舵堂主,安保之事盡可託付。道長史儒林是我們這兒遠近聞名的風水師,早幾年已用羅盤測出,花冠村後嚴家溝,三山相依成龍椅之勢,椅口正對宋河之水,轎頂山、月山雖分又連,成龍騰姿態,更兼鳳凰山鳳飛凰舞,此處為陰宅風水極佳,必佑後代子孫福壽綿長!」
吳三桂、吳師娘喜,散金銀財寶無數,盡嚴書龐自去安排打點。吳三桂復入吳府高牆內,深居簡出,孫二牛得了黃金白銀各五百兩,親率袍哥十人與耿龍尚虎傾力護院。前後又有十餘撥大內高手前來,尚虎戰死,孫二牛被廢去一條胳膊。吳三桂在驚魂未定中度日如年,終於一病不起。
公元1722年,雍正即位稱帝大赦天下,朝庭停止了對吳三桂等反清力量的清剿。然吳三桂病重一日勝一日,已無法樂享大赦之福。
一個秋雨綿綿之夜,吳三桂迴光返照之際,命耿龍去真慶宮請來吳師娘。屋外,雨打芭蕉,風吹瘦竹。屋內,二人共影,四目相對。病榻上吳三桂只喚出聲「圓圓」,早已濁淚雙流。這個當年名震京城有文君之才西施之貌的女人,吳三桂可以為她衝冠一怒,江山也舍,然而江山紅顏皆將成過眼煙雲矣。曾經的陳圓圓,如今的吳師娘,望著眼前的老人也是百感交集:金戈鐵馬何處尋?風燭殘年在眼前!
吳師娘情之殷殷,直把吳三桂送老歸終。吳三桂之墓背依青山,面臨宋水。墓碑高八尺有餘,只是墓碑之上吳字後名空未書。山門之後過道長約十丈,過道盡頭又是一道堅不可摧的墓牆,墓牆後才是裝有白玉石棺的墓室,墓室又分真假數座,裡面皆暗設強弓葯弩,這是為防日後盜墓。
吳師娘守孝三年,又以重金賄官府感百姓,將嚴家溝改名為吳家溝。三年孝滿,吳師娘復入真慶宮,從此潛心修道,遠去紅塵。吳師娘死後,耿龍為其在吳三桂墓左邊建一小墓,然不能樹碑記之。嚴書龐臨死前秘囑後人,道出吳三桂與吳師娘真實身份,言今不能明碑記其事,他日若得良機當立墓碑記其詳,以償吳師娘多年照顧之惠。江湖易老,物是人非,直到光緒年間,歷經清五代帝王,吳三桂之事方漸漸風平浪靜,這嚴書龐後人謹記家傳,出資在吳三桂墓碑上名空處填刻三桂二字,再刻碑文述其風雲,又為吳師娘立碑書其生平。從此,有關吳三桂與吳師娘的故事,就在煙峰地區之間廣泛流傳開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如煙風流。各位看官:山海關上風雷動,守邊明將作清臣。紅顏難得衝冠怒,江山易舍方男人。世事難料避川北,紅塵不測遁空門。江山紅顏只過眼,野徑長草見孤墳。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散文:鄉村往事
※散文:魔咒之吻
※故事:男女之間能有純粹友誼嗎?
※詩歌:鄉村裡的眼睛(外一首)
※小說:再見,再也不見(四)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