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試著解讀咸陽馮西海其人其畫

試著解讀咸陽馮西海其人其畫

本文作者:西咸傳媒網 雷小河

為什麼用這麼樣的標題呢?而不學學標題黨的「創意」,用個更吸睛的標題?一則標題黨現在已惹得好多人心裡生厭,再則,這標題也是實情,馮西海的畫給人的印象是乍一看,心裡會一頓,這畫里說的是啥意思?再一細看,似乎看出點意思,拈佛一笑的感覺,可也不能說完全懂了。再過一段時間,因某種心境,你又會頓悟:哦!原來是這種意思,似乎更貼切些。有句話是: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哈姆勒特。而讀(不能用看)馮西海的畫,不但會有「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哈姆勒特」般的效果,而且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會品讀出不同的意味。

這就是他與一般畫家畫的不同之處,也是我用「試著解讀」這樣一個顯得謹慎的標題的緣由。

馮西海的畫可歸為文人字畫一類。

他應該先以詩歌、小說立名的。這些年我們因生活的交集少,少有聯繫。在最近的幾次文學活動才見了面,只知道他當秦都區文聯主席多年,現在還掛個咸陽市作協副主席的銜。

他是個性情中人。喜歡的人,哪怕給你牽馬拽蹬都心甘情願;不喜歡,那就立出一副文人的傲骨給你看。馮西海突然有畫畫的感覺了,會就地取材,順手從隨身本子上撕張紙,拿著鋼筆也能畫得有滋有味,神情專註。估計沒本子紙,拿出香煙盒也能畫上一通,很解饞的,如同飽餐一頓久違的家常飯,滋潤,過癮。我見到他的有些像模像樣的畫,竟是畫在硬而光的掛曆背面上。

他更是一個情種。記得20多年前,他當時夾個包包在陝西工人報當駐咸陽站記者,每周末在西安去求學,一次從西安回來路上碰到我,說他坐在車上一篇小說的開頭都想好了,並有滋有味地用陝西方言給我念道:我生來是一顆多情的種子,可命運卻將我降落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他念完我聽畢,我倆都笑了。然而,沒有情,就沒有藝術,包括文學。

大概在1995年或1996年,我有篇千把字的類似小小說的習作請他斧正,他看了說讓我投到四川哪個文學期刊,記不太清了。臨走時,他把幾頁稿子一折放兜里裝走了。過了幾天,是早上臨上班前,他給我送來了10多張報紙,說給我發《秦都文明報》上了。然後匆匆下樓趕著上班去了。從他家下個五樓,再走又上到我住的六樓,又下去趕著上班。前多天在辦公室見到他提及此事,他嘿嘿笑著說還記著呢(這事)?

喜歡他的畫的人,那是掏心掏肺的喜歡。不喜歡他畫的人,白送人家那是給人家添堵。

當下,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鄉土生活正在從現實生活中逐漸消退,但卻在人們的心裡更加升騰。例如,前幾天,西咸傳媒網發表一位叫北國風光(劉月文)老師寫的《告別》,並予以推廣,文中作者對因面臨拆遷而不保的「老屋」的那份謄戀讓人動容。還有,如這些年新興的鄉村旅遊熱,而表現在字畫領域上則有馮西海的瓜棚。瓜棚其實沒有瓜,是他畫室起的名而已。當年生活在農村鄉土文化中的有為青年,經過個人奮鬥,跳出了農村實現中的勞苦與風塵僕僕,然而在內心的文化認同上,依然割捨不掉鄉土情結,這種現象在陝西的作家身上普遍存在。

馮西海的畫除給人怪誕、抽象的視覺衝擊外,往往大多配有密密的文字,或講敘一段寓言般的故事,或將自己所思所想外化為畫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讓真情與故事融入字與畫相融合的整幅作品之中,讀完畫不由你不折服他思索的獨到之處及詩一般的意境。馮西海在干一件除了作家的文字表達外的另一種文人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無論是字還是畫,都無拘無束,酣暢淋漓,不受清規戒律的束縛,因而更加自由、奔放,具有撞擊靈魂的震撼感。而有些作品於率真之中,畫面又充滿童趣的調皮和快樂。或許這種表達還處於探求階段,而探求就是創新,而這種創新又有馮西海作為作家的文學才情和藝術悟性做支撐

馮西海

馮西海簡介:馮西海,男,1963年生。1988年開始在公開刊物發表作品,早期以詩歌為主,近年偏重小說,出版有有長篇小說《愛恨無奈》、《彩票》、《慾望罌粟》、短篇小說集《兩寺渡》等10部著作,其小說被浙江省教育廳列入全省中小學圖書館推薦收藏書目,登上河南省南陽作家圖書城暢銷書排行榜,收入中國精品文學期刊文獻庫。現為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咸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西京學院客座教授,陝西省作家協會長篇小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咸夜話 的精彩文章:

咸陽作家鍾憲政解讀平涼崆峒山:一部永遠不可能完全讀懂的經典
作家鍾憲政:咬文嚼字話漢語

TAG:西咸夜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