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長壽小動作,堅持做比吃藥都管用
本文受訪專家:
謝煜廣東省中醫院醫師
於俊敏中國老年病學會委員
小編導讀
長壽聽起來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對於繁忙勞碌的現代人來說,見縫插針地做一些養生小動作,就能有效緩解疲勞,對健康長壽大有裨益。
1.遠眺
登高遠眺有利於眼肌的放鬆,無疑於為眼睛做養生操。
具體做法是:在自家陽台或登上山峰,有規律地轉動眼球和平視遠處的樓頂、塔尖等景物。可以在遠眺時轉動眼球,眼動頭不動,旋轉運目10圈。
GIF/366K
2.打哈欠
打哈欠,通過張大嘴巴與閉合嘴巴,能使面部40多塊肌肉有節奏地運動,防止中老年人面肌萎縮。
具體做法是:早晨起床後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將嘴巴最大限度地張開,向外哈一口氣再閉合起來,合嘴時輕輕叩擊牙齒。
GIF/417K
3.轉脖子
在生活中,長期的不正確姿勢易導致相關組織增生、損傷並最終導致頸椎病,老年朋友沒事可以多做轉頸操。
GIF/1659K
具體做法是:完成頸部前屈、後伸、左旋、右旋等動作,速度儘可能慢,幅度儘可能大。
4.踮腳尖
久坐後,最好做一次「踮腳」運動,使下肢血液迴流順暢,不僅可避免下肢酸脹和麻木,也可以消除突然站立而發生眼前發黑、頭腦發暈的現象。
GIF/59K
具體做法是:是兩腳併攏,雙腳跟提起,動作稍停,雙腳跟下落,輕震地面。一起一落為一遍,注意保持平衡,反覆做7遍。
5.捏耳朵
耳為腎之外竅,通於腦,是全身經絡彙集之處。經常摩耳,可以疏通經絡、流通氣血、平衡陰陽、增強聽力,祛病養生。
GIF/1564K
具體做法是: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掃外耳,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聽到「擦擦」聲。
6.握拳頭
《諸病源候論》講,「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意思是指握拳能保護體內正氣、抵禦外邪。五禽戲的「猿摘」及八段錦的「攢拳怒目」等招式中均有握拳的動作。
具體做法是:把大拇指向內橫在手心,其餘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緊握拳頭。同時全身稍稍用力,然後放開,重複進行50~80次。拇指與中指接觸的地方是勞宮穴,握拳時正好按壓此穴,能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7.咽唾
中醫認為,唾液充盈,緩緩咽之,能潤五臟,養肌膚,使人長壽。
具體做法是:嘴唇微合,全身放鬆,用舌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依次輕輕攪動各36次。
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後用舌尖頂住上齶部1~2分鐘,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漱津後,將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
小貼士:按揉太白穴,清熱祛濕保健康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醫師認為,如果體內濕氣偏盛,就容易礙脾傷氣,而脾氣虛弱又會加重體內濕邪,導致腹脹腹瀉、嘔吐、胃口變差等症。面對這些健康問題,我們不妨按揉起足上的太白穴,一起祛濕健脾更健康!
太白穴,是脾經的輸穴、原穴,五行屬性為土,具有健脾升清、利濕止瀉之功。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濕邪過盛容易使得脾主運化的功能失調,體內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導致腹瀉、嘔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統癥狀。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土能生金,長夏屬土,秋季屬金,太白穴暗含脾土生金之意,故更適合用於夏秋交際,以清熱祛濕、健運脾胃,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取穴法:足大趾第一跖趾關節後下方,皮膚赤白肉際凹陷處。簡便取穴,則於足拇指內側往後摸到一明顯圓形骨頭,骨頭後赤白肉際凹陷處即是太白穴。
按摩法:行指柔法,用拇指指腹置於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覺酸痛為度,每次約10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可行灸法,用艾條點燃後置於距離太白穴皮膚約3-5cm處懸灸,每日1-2次,每次約20分鐘。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生命時報、廣東省中醫院,由雲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 校/陳思思排 版/李艷萍
點擊展開全文
※秋天開補了,長壽「第一肉、第一菜、第一果」,一定要吃全了!
※世上最長壽老人:參加過雨果葬禮,見過梵高!
※女人這幾個部位短小,長壽安康,錢財不缺,旺夫聚財
※身體這5個處,越「搓」越長壽,可惜沒人知道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