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甲狀腺,你知道多少?
甲狀腺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棕紅色,分左右兩葉,中間相連(稱峽部),呈「H」形,約20~30克。甲狀腺位於喉下部氣管上部的前側,吞咽時可隨喉部上下移動。甲狀腺的基本構成單位是腺泡,對碘有很強的聚集作用,雖然通常腺體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50倍,但每日飲食攝入的碘仍有1/3進入甲狀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分泌的激素。
甲狀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為:
(1)促進新陳代謝,使絕大多數組織耗氧量加大,並增加產熱。
(2)促進生長發育,對長骨、腦和生殖器官的發育生長至關重要,尤其是嬰兒期。此時缺乏甲狀腺激素則會患呆小症。
(3)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此外,還有加強和調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強心縮力和加大心輸出量等作用。
甲狀腺疾病
當你發現頸部增粗或有腫塊時,如果腫大是對稱的一般是甲狀腺瀰漫性病變引起的,如果頸部突起或者腫大不對稱,則一般是甲狀腺結節。當有脖子發覺有變粗即使沒有什麼不適的癥狀,也應想到是否發生了甲狀腺腫大或其他甲狀腺疾病。此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一般醫生通過甲狀腺觸診就可以告訴你甲狀腺是否腫大、是否有腫物。
甲狀腺疾病多種多樣,有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腫物者,才能確定甲狀腺疾病的性質,一般需要進一步做些檢查,如抽血化驗檢查甲狀腺功能,必要時還需做甲狀腺的放射性核素和超聲波檢查,甚至做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檢查。當你出現怕熱、多汗、心悸、性情急躁、食慾亢進、消瘦等癥狀時,應該想到是否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可能。
當你發現有怕冷、浮腫、體重增加、皮膚乾燥、食慾減退等癥狀時,應該注意有無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可能。
當你感覺頸部疼痛並有發熱,尤其可在甲狀腺部位摸到腫塊並有壓痛時,應想到有無急性或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遇到以上這些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內分泌科就診,以便做進一步檢查,這樣可以得到及時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
發病原因
具體確切的病因尚難肯定,但從流行病學調查、腫瘤實驗性研究和臨床觀察,甲狀腺癌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放射性損傷
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131Ⅰ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
2.碘和TSH
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3.其他甲狀腺病變
臨床上有甲狀腺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係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乳頭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
4.遺傳因素
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併有嗜鉻細胞瘤等閏,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相關報道
據央視報道,網傳不少關於碘鹽的說法,比如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是吃加碘鹽造成的;沿海地區居民常吃富含碘的海產品,再吃碘鹽碘過量會甲亢。甲亢患者必須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要素。碘的攝入一定要科學,合理。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和醫學專家日前表示,其實吃碘鹽和甲狀腺癌無關,即使是沿海一些富碘地區也要吃碘鹽,如果不吃碘鹽,那麼碘缺乏的風險仍然很高。
通過食鹽加碘來補充人體碘含量在歐洲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從未發生過造成人群碘中毒、碘過量或是其他損害健康的情況。我國相關專家也曾作過研究,發現碘鹽和甲狀腺癌發病率沒有關係。相反採取補碘干預可使甲狀腺癌向低惡性轉化的結論,已被國際上廣泛認同。
點擊展開全文
※分化型甲狀腺癌頸側區淋巴結清掃專家共識
※甲狀腺癌,不能一刀切
※廖述朗教授:台灣甲狀腺相關性眼病診療新觀點
※孕期為什麼要查甲狀腺功能?影響竟然這麼大!
※70%的中年女性和40-50%的中年男性患有甲狀腺結節
TAG:甲狀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