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註定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大國卻主動幫助其崛起?

印度註定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大國卻主動幫助其崛起?

虛情假意的握手和微笑,想必令雙方都非常彆扭,廈門的風景再美,也無法抹去心底的陰影。一句「我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要積極向前看」並不能減少相互的敵意,唯一的效果是讓面具更加逼真。

對國際政治寄予情懷,是幼稚的表現。越高唱友誼讚歌,越強調共同利益,越無法掩蓋雙方無法調和的矛盾以及巨大的分歧。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俯衝,造成高原的隆升和地震的頻發,如今印度就在扮演這樣一個「破壞者」的角色,而且越發的無所顧忌。「海外探客」認為,距離開戰僅一步之遙的危機並未讓印度吸取教訓,反而從中嘗到了甜頭,開始變本加厲。

1、莫迪深諳「按鬧分配」的訣竅

莫迪是一個目標感超強、意志堅定的人,對幾百億美元的「收買」根本不放在眼裡。印度由莫迪來掌舵,猶如一輛牛車安了火箭發動機,後果可想而知。急於求成的後果就是欲速則不達。

印度註定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大國卻主動幫助其崛起?

作為一個屠夫,莫迪治國的手法很激進。從廢幣的改稅,再到更新內閣,印方的效率忽然提高。在對外關係上,莫迪的也深諳「按鬧分配」的訣竅。印度無法像東亞大國那樣給世界提供全鏈條的產品,與很多國家的貿易額也顯得無足輕重,莫迪數月前的歐洲之行更像是打醬油,歐盟不會像提防東亞大國那樣防備印度。與其說是價值觀趨同,不如說因為印度產生不了什麼威脅,潛台詞就是無足輕重。

不過印方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地理位置,扼守西亞能源與東亞貨品進行流通的大動脈。印度在東北邊境的示強和挑釁,其底氣就來自於對這條通道的控制。莫迪的「鬧」,瞄準的就是東亞大國的軟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對付太平洋上的美軍,就不得不在西南邊境採取守勢。危險的信號是,印度開始利用東亞大國「求穩」和「求安」的心態,開始試探性地呼應美日。

一直以來,戰術上吃點小虧,保證戰略的成功就是勝利,以至於陷入「出門就上當,當-當都一樣」的怪圈。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先後被搞定,也讓莫迪看出了門道。只不過印度的胃口要大得多。

印度想要什麼?除了想讓大國承認那將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歸屬印度,還想獲得南亞霸主的大國地位。如今大國的「准入門檻」變得越來越高。當不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進不了核供應國集團、擁核地位得不到承認、在南亞圈地也很不順利,印度如今被困在二流的位置上,非常難受。莫迪的手法就是,我難受,你也別想舒服,因此不惜鋌而走險。

這不會是最後一次挑釁,日後的局勢恐怕會愈演愈烈。偷吃一次沒有被打斷腿的後果就是下次敢公然砸門入室,直到滿足自己的條件。這並非危言聳聽。一切都取決於美日等國在太平洋方向上的動作。

2、印度產生「迷之自信」,認為中美等國都有求於己

縱觀印度所為,用「空手套白狼」來形容並不為過。印度反對「帶路倡議」,在5月份與日本合夥推出「自由走廊」戰略,然而印度不會為此投入大筆金錢,出錢出力最多的是日本,現實卻是日本要跪舔印度。安倍即將訪問印度,不出意外的話肯定要送上「大禮包」。日方幫助印度修建高鐵其實也是個虧本的買賣,這就是印方的精明之處。

特朗普能夠接受莫迪的「熊抱」,並非心血來潮。儘管不知道美印雙方的謀劃,但從此後的事態發展可以略知一二。印度挑釁之後,西方的論調就是不論是非,不辨黑白,一味和稀泥。日本通過了「日印核協議」,澳大利亞忙不迭地向印度出口鈾礦。特朗普還邀請印度幫助美國佔領阿富汗。堂堂的美利堅,划出一塊勢力範圍給印度,這是天大的面子,也是一種破格抬舉。印度一些網民也叫囂「最古老和最年輕的民-主國家攜手治理全球」、「美印包圍巴基斯坦」、「美國站在我們一邊」等言論。探客認為,西方實際上部分承認了印度的大國地位,但是還需要印度出更多的血,莫迪也明白這一點,因此選擇暫時收手,先觀察一下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與此同時,東亞大國似乎在與西方爭奪印度,這讓印度產生了一種優勢感。探客在原創文章《邊境形勢愈加緊張,印度卻笑納中企380億投資「大禮」?》里提到,就在印軍挑釁之時,很多企業卻蜂擁跑到印度去投資,似乎絲毫沒有考慮形勢的嚴峻。這種類似「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做法,讓東亞大國的優勢白白流逝。

印度註定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大國卻主動幫助其崛起?

相反,印度知道,本國的未來要寄希望於「世界工廠」的產業資本大規模轉移,而印度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7歲,能夠在未來30年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資源,如果能夠擁抱東亞大國的資本、技術與工廠,印度的潛力或許就能完全迸發出來,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只有這樣才能複製成功經驗,為崛起提供充分的燃料。

不應該輕視印度的抱負。雖然缺乏基礎設施,雖然缺乏成熟穩定的市場,雖然缺乏製造業基礎,但印度擁有發達的軟體業,移動互聯網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只要能夠完善市場發育的條件,很可能在未來的科技革命中實現「彎道超車」。

試問,一個與美日穿一條褲子的印度,敵視最大鄰國,如果成功崛起,帶來的後果會怎樣?

西方不能為印度提供資金和工程能力,也對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2025」不以為然,只有中國有這種戰略能力。然而可惜的是,為了與西方爭寵,印度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化被動為主動。印度對自由貿易和改善基礎設施都沒有緊迫感,東亞大國反而一再為其提醒,向其傳授寶貴經驗,可印度還把忠言當成耳旁風……

3、東亞大國不應為了小利而幫助印度崛起

印度在不斷吹捧美國,在日韓、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盟友都連連搖頭的背景下,印度反而歡迎美國的影響力,並希望藉助這種影響力來實現本國的某些訴求。如果沒有美軍在太平洋方向的牽制,如果沒有西方世界利用「自由航行」攪亂地區局勢,借印度三個膽子也不敢越界挑釁。

現在印度縮了回去,不是在反省,而是在憋勁,準備下次搞一回大的。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9月6日就公開宣稱「必須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可以看出,由於印度非法侵佔大國近10萬平凡公里的領土,因此心理非常微妙,害怕遭到反擊,害怕偷來的東西物歸原主,害怕正義得到彰顯。

在這種情況下,大國不應再顢頇下去。韜光養晦不是外交懶惰和因循守舊。當一個沒脾氣的老好人,只會被看扁,阿貓阿狗都敢訕皮訕臉。一味防守的後果就是一味被動挨打。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東亞大國的戰略要重新調整,不能再像一盤散沙一樣,前方將士面臨血與火,而一些企業卻為了蠅頭小利而紛紛跑到敵國投資開廠。必須發動起所有資源,統一立場,真正重視印度的威脅。

可以明確的是,印度的強大和崛起並不符合東亞大國的根本利益。印度是養不熟的白眼狼、是捂不熱的冷石頭,是狼頭上長角——裝樣(羊)。

撈魚靠網,打狼靠棒。對印度最沉重的打擊就是徹底斷絕其崛起的可能。東亞大國不能再對印度的基礎設施和製造業進行投資,在人工智慧即將引爆下一場科技革命的當下,印度缺乏發達的製造業將成為致命的弱點,很可能將錯過下一次世界產業革命。另一方面,莫迪的激進式改革在印度國內已經引起廣泛不滿,在這個時刻更應該打擊印度的經濟,促使其產生內亂。

印度註定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大國卻主動幫助其崛起?

還應該鼓勵印度維護和保存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習慣和信仰,譬如不建廁所、滿街跑牛、堅持種姓、用手抓飯、高額嫁妝、火車掛肉等等獨特的傳統。印媒9月8日報道,印度負責旅遊的部長公開聲稱「想吃牛肉的遊客吃完再來印度」。在其他國家顯得很腦殘的言論,放在印度這裡卻沒有一點違和感。探客認為就應該為印度的個性叫好。應該讓全世界都承認「護牛糾察隊」是正義組織,承認印度「護牛殺人」天經地義,為了能讓牛在路上快樂的奔跑,印度絕不能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鐵,牛權大於人權。總之,凡是屬於印度的國粹,都要堅決保護,絕不能破壞印度的純天然生態。

讓印度保持一個農業國的本色是最重要的。探客認為,不要擔心錯過印度的市場,要看到更廣闊的大陸——非洲。在二三十年內,非洲人口或將增長到25-30億,遠多於印度。與其把資金和技術投給一個視東亞大國為敵人的白眼狼,不如幫助非洲實現跨越式發展。一個懶洋洋、效率低下且不思進取的印度才符合世界所有大國的利益。(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緬甸遭國際孤立,唯一出頭相助的竟是印度,莫迪這一手很陰險
文在寅遭特朗普辱罵後,竟向俄方求助,普京報以輕蔑的笑
韓國變本加厲!文在寅腳踩3隻船,想聯合美俄日對大國施壓?
澳大利亞受到印度鼓舞?派出6艘軍艦支持美日「自由航行」
韓國損失近70%的中國遊客,日本又在其傷口上撒鹽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