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率50人殺進金軍5萬人大營,如入無人之境!
辛棄疾是一個留名千古的愛國詞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幾乎人人熟知。然而,他同時還是一個武功高強膽識超絕的劍客,在抗金戰場上,曾經讓金軍聞風喪膽。
辛棄疾,山東歷城(今濟南市歷城區)人,出生於1140年。這一年,岳飛率領他的岳家軍北伐抗金,先後取得郾城、潁昌大捷,收復鄭州、洛陽之地,離原北宋京城開封近在咫尺。然而,就在勝利的旗幟即將插到故國京都的歡欣時刻,形勢卻急轉直下,岳飛被召回,解除兵權,投獄處死。同時,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議」,確定了對金的屈辱外交。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北中國在金人的統治之下,淪陷區的老百姓淪為奴隸,不但受盡盤剝之苦,而且還沒有起碼的人格尊嚴。辛棄疾深切地感受到了亡國之痛,從小就樹立起了恢復中原、報仇雪恥的鴻鵠之志。
1161年,金主完顏亮兵變被殺,金國發生內亂,淪陷區的遺民藉機起事,一時間英雄輩出,豪傑紛起。同為濟南人的耿京,集結山東、河北忠義軍馬,自稱天平節度使,率眾起義,舉起了抗金的大旗,成為了淪陷區勢力最大的抗金武裝。當時,22歲的辛棄疾也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加入了耿京的忠義軍,被任命為掌書記。
辛棄疾有典型的山東漢子性情,豪爽俠義,渾身是膽,刀劍之術和馬上功夫皆非常了得。他與僧人義端曾是朋友,在他的引薦下,義端率千餘人投奔耿京。誰知,義端卻見利忘義,某日竟然偷了耿京的帥印逃跑了。耿京獲知後,遷怒於辛棄疾,要殺他抵罪。辛棄疾毫無懼色,自告奮勇去抓捕義端,說倘若抓不到,再殺不遲。
耿京也並非真要殺他,不過氣急之言,隨即命他去抓捕義端,將功補過。辛棄疾料定義端是為利祿偷印向金人邀賞,飛身上馬,沿路急追,三天後便提著義端的人頭而歸。從此,耿京對他更加信任。
山東義士畢竟不是「草頭王」,他們有著自己的正義理想和復國追求,耿京與辛棄疾商議,決定率眾南歸,投奔南宋朝廷,派辛棄疾先行聯繫。1162年,辛棄疾帶領一部分人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受到了駐蹕於此的宋高宗趙構的熱情接見。宋高宗當面封辛棄疾承務郎、天平軍節度掌書記。另冊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知東平府兼節制京東、河北路忠義軍馬,由他們當年的自稱,改為朝廷任命,表示了朝廷的歡迎和接納。同時,安排辛棄疾帶著朝廷授予的節度使印信,去召耿京歸朝。
就在去山東的路上,辛棄疾得到了耿京已被義軍將領張安國、邵進暗殺的消息,而且,張、邵二人還率領部分義軍將士投靠了金國。如今朝廷印信已授,人卻被殺,就此而歸如何交差?即便是草寇歸附還要個「投名狀」呢,何況是自己這希望建功立業、殺敵復國的志士?一不做,二不休,辛棄疾當即約與他一起去召耿京的南宋統制官王世隆和部分忠義軍人馬,直趨金營,開展了一次「鋤奸行動」。
後來與辛棄疾同朝為官的洪邁,曾在《稼軒記》一文中對這次「鋤奸行動」有過真切描述:「余謂侯(辛棄疾)本以中州雋人,抱忠仗義,章顯聞於南邦。齊虜巧負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是辛棄疾的好朋友,此話可信。
然而,辛棄疾僅憑五十輕騎,於集結五萬之眾的金營鋤奸,其人數之懸殊、情勢之危急、場面之驚險,可想而知。據說,當時張安國等正與金將喝酒慶賀,辛棄疾從金將的酒桌上將他活捉,還能全身而退,其機智、勇敢和高強的武藝不得不讓人佩服,借關羽評價張飛語,可謂: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於是,辛棄疾將叛徒張安國抓捕至建康,斬於市曹,一時人心大快。
※一個無名的獄卒,因替一人收屍,從此名滿天下
※公子哥兒寇準,生活奢華,他是如何保持廉潔底線的?
※鴻門宴上,項伯為什麼要幫劉邦坑自己的親侄子項羽?
※北宋學士,一身傲骨,三次貶官不悔改,寫賦自許,歐陽修嘆服
※歷史上最有名的宰相,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何淪為最大陰謀家?
TAG:帝國的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