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很好?一個高情商的社會必然低智商!
本文約1519字,大約需要6分鐘
一
高三總複習語言得體專題中有這樣一個選項:我已經拜讀了大作,恕我直言,邏輯不太通順,沒有說服力。
很多學生把此選項當做了錯誤項,即不得體。理由很簡單:這是嘲諷。
他們認為:別人請你提意見,是對你的重視,你卻直接批評,顯得很不懂事;既然你認為別人的作品有問題,仍然稱為大作,就有故意噁心對方的成分。
總而言之,情商太低。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們所說並沒有錯。即使如此,我內心還是感到幾分不適。
二
我從來沒有很高情商,因此我便有一個疑惑。
不知道從何時起,情商成為人在社會生存最重要的能力。你可以做錯事,但不能說錯話。做錯事最壞的結果僅僅是為此承擔責任,說錯話則可能讓人給你打上標籤——不會做人——永世無法翻身。
更有甚者,我無數次聽到有人在教育孩子時說:學多少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入社會學習如何做人;你看看那些很早輟學進入社會的人,沒什麼文化,但是待人接物就是不同,所以他們能夠成功。
至於為什麼這些家長要送孩子上學,只不過是完成一個必要步驟,與吃飯喝水無異。否則當孩子用知識質疑時,為什麼會被家長用經驗嫌棄。
三
通觀歷史,推動人類進步的從來不是情商而是智力。
如果情商卓越,布魯諾和伽利略就不會在那個時期固執地發表自己觀點,而是像哥白尼那樣把自己的觀點雪藏了近三十年,那麼人類的發現又會再晚數十年。
如果情商卓越,達斯科里不會堅定的認為地球是圓的另一半也有人類居住,那可能今天我們仍然以為天圓地方。
如果情商卓越,維薩里不會堅持解剖,《人體結構》就不會面世。
如果情商卓越,比干、商鞅、岳飛、文天祥還有方孝孺等結局可能與歷史會不太一樣,歷史的走向可能也不太一樣。
他們最終都是在火焰中或屠刀下化作了泥與靈,成為了紙卷上的名字。
而情商高低很大程度上只是決定你成王敗寇,這裡我所指是真正成為帝王或階下囚。
四
所謂情商,其實是一種權衡與計較,是一種心術。
情商高則是能夠揣摩對方心思,投其所好,衡量說法方式的後果,計算自己的得失;低則反之。
更重要的是,情商可以推此即彼,把用於己身的標準套於他人,思量自己得失同時計算他人言語目的。
有人說情商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事實上從來都不是。
因為當你認為某一種方式好的時候,必然也暗含了對某種方式不好的評價。你會時時刻刻對別人的言行進行評價,對對錯錯,然後便有了一顆玻璃心。
有時,情商看上去更像一種政治智商。
五
語言始終是為傳達內容而存在,過於重視情商就容易輕視內容,忽略重點,疲於計較。
如果把語言比作電腦程序,那麼內容就是可以執行代碼,而方式和情緒則可以看做程序員的注釋。
一個沒有編程基礎的人,注意到淺顯易懂的注釋時,自然就不願意關注晦澀的代碼。
但是就程序而言,即使沒有注釋,程序仍然能夠完美運行。而只有注釋,什麼都不是。
我們可以進行一種假設,假如我們在社交生活中能夠主動過濾主要信息之外的內容,那麼人與人的交往是否會變得更簡單,更高效?
正所謂:「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六
一個普遍重視情商的社會必然輕視智商,一個高情商的社會必然低智商。
情商的意義在於迎合,智商的意義在於認知,兩者有本質的矛盾。所以在各類文學影視作品中常常有一種經典的人物設定——高智商低情商的科學家。
一個普遍重視情商的社會,要求人說別人喜歡聽的話,做別人喜歡聽的事。接受者希望聽到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話,希望聽到讚賞。
好聽又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話,與對的話卻有巨大區別。
生存在這種社會中,必然會模糊迎合與對錯的界線,情緒起伏多於思想碰撞,必然用情多,用腦少,人與人之間充滿各種不滿。
人們可以輕易的忽略甚至歪曲事實,可以拒絕接受任何不符合自己預期的言論,堅決不離開自己心理和智力的舒適區。
人們也把人際關係當做了社會生活中唯一重要之物。
當今網路言論的現狀就是最好的例證。社會的平均智商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拉低。
七
如果希望我們的社會更好,請多談一點智識,少談一點情商。
TAG:本公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