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日本是近代史上劣跡斑斑的惡魔,它瘋狂的魔爪幾乎肆掠了亞洲的每一個國家。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日本早期引以為傲的一些侵略政策卻逐漸成了弊端,有些甚至影響至今。比如說他們的「移民政策」。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說起二戰日本移民,最被世人熟知的是他們的《移民滿洲政策》,這是一項針對中國的入侵策略: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希望通過向中國輸入軍政人員、工商界人士、農民武裝成員的形式,將中國東北等地逐漸「私有化」。

以建設之名竊取中國國土,這是日本實施《移民滿洲政策》的真實意圖,初期為了「師出有名」,他們還擁立了溥儀為滿洲國皇帝。當然,作為整個策略最核心的「輸送人口」,日本同樣也完成的很出色。據相關史料統計,截止到1945年年底,日本在東北的移民人數高達166萬人,其中農業移民達32萬人。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日本將國人移民中國的目的是讓人不齒的,但不得不說,這群來的中國的日本民眾是幸運的。因為,雖然日本後來戰敗,有數十萬日本人(沒有確切數字統計,有相關文獻估算在15-30萬之間)來不及轉移遺留在了中國,但中國人並沒有過分為難他們,相反,有一部分日本女子還很好的融入了中國。

與中國相比,遺留在菲律賓的日本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作為亞洲的另一個抗日主戰場,菲律賓在二戰結束後,也同樣「接收」了不少沒來得及撤回國內的日本軍民。雖然人數遠沒有中國那麼多,僅有幾千人,但是這群人至今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嚴格來說,這群人並不是「老一輩」日本人,而是遺留下來的日本人的後裔。他們誕生在菲律賓,父親是日本人,母親則多數是當地婦女。

國人稱羨的「混血兒」在菲律賓這片土地上失去了效用,打從日本宣布投降的那刻起,他們就處處遭受著別人的辱罵與歧視,沒有合法的身份,沒有公正的待遇,更甚時連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沒有。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尷尬的身份,惡劣的生存環境,如果說他們還有什麼,那就是還有一個共同的、鹹魚般的理想——他們迫切希望能回到「祖國」,被日本接納,並成為正式的日本國民。

自20世紀90年代起,這些「流浪他鄉」的日本後裔就開始聯名向日本提交「回國」申請書,但效果並不理想。迎來的往往不是石沉大海,就是一紙冰冷的回絕。日本從未給過他們一丁點希望。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站在「日本流民」的角度看,他們這樣做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身上流著日本人的血,戰爭有罪,士兵有罪,但是他們所生的孩子並沒有大過錯,如今的「生存艱難」因日本而起,他們自然也有拯救自己的義務。

而站在日本的角度來看,日本「殘酷拒絕」也是無可厚非,畢竟接收了他們,就意味著承認了侵略歷史;同時還讓國家湧進了三千多低素質人群。於國於民都是無益。

3000日本後裔遺留他國飽受歧視,如今想回國,日本卻死活不認

當然,菲律賓的做法也並沒有錯,畢竟「國讎家恨」擺在那,又怎麼能讓人「熟視無睹」呢?

或許,自打日本發動戰爭起,這就註定是一個「三輸」的局面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史話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已過5天,一支日軍仍賴在中國玩拖延,蘇軍做法堪稱霸氣
此國地處要道,卻征重稅為難中國,各國被迫出招斷其活路
日本觸怒一大國,大國表面和解,暗地裡卻制定了一個滅日計劃
一宿敵與中國談判,突然表示只認「大清」不認「中國」,中國愣了
八個國家侵華,一殖民地也來湊熱鬧,從此建了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TAG:大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