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古時期的「祭祀」——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

遠古時期的「祭祀」——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

GIF/493K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會抬頭等節日舉行。

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

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朝陽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上海市徐匯區,浙江省磐安縣,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十 堰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陝西省銅川市申報的廟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廟會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社祭是中國廟會產生的主源。

廟會,就是在宗廟祭祀的地方進行聚會、祭神、娛樂、購物等等的活動。中國廟會是從古代嚴肅的宗廟祭祀和社祭及民間的信仰中孕育誕生。

廟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據《禮記?曲禮》記述,凡干民有功的先帝如黃帝、帝嚳、堯、舜、禹、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商周時期,廟會是一種不自覺的活動。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漢代以後,廟逐漸成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 、追謚有貢獻的英雄人物。這實際上體現了從祖先崇拜到英雄崇拜的嬗變過程。

廟會的發展演變

廟會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行,一般設在寺廟內或其附近。後來也有把神像抬出廟外巡行,謂之迎神賽會。是人們敬祀神靈、愉悅身心的產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到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

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廟會和集市交易融為一體,成為人們敬祀神靈、交流感情和貿易往來的綜合性社會活動。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了娛樂性活動。

漢代:佛道神靈相結合

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同時,道教也逐漸形成。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神靈相結合,其活動也由鄉間里社逐漸轉移到了佛寺和道觀中進行。

廟會活動中,佛與道或分庭抗禮,或相互滲透,使廟會文化更加豐富。南北朝時期,寺廟與市場已經發生聯繫,但是這時的寺廟與市場的關係還不密切。

唐宋:儒釋道三教並立

唐宋畢竟是我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時期,尤其是胡人文化的大量介入,儒釋道三教並立,進入全盛時期。

廟會活動逐漸由祀神、娛神向娛人發展,增加了娛樂內容,如舞蹈、戲劇等等。佛道二教大量修建寺廟、道觀,爭取信徒,招徠群眾,從而促進了廟會活動的繁榮。

此時,廟、台、祠、宮、觀、庵等宗教建築十分密集,龍王廟、天爺廟、祖師廟、娘娘廟、火神廟、土地廟、城隍廟、關爺廟、山神廟、河神廟、禹王廟、聖母廟、二郎神廟等數不勝數。

這些為日後廟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廟會亦應運而興,雖然這一時期的廟會不論從其數量還是規模,在全國都已形成蔚為壯觀的局面。

但就廟會的活動內容來說,仍偏重於祭神賽會,而在民間商業貿易方面相對薄弱。

明清:定型完善

明清以至於近代是廟會真正定型、完善時期。明代廟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行會」("會館"、"公所")的大量興起。

廟會更加秩序化,如山西、陝西兩省工商業人士在全國各地所建的"山、陝會館"。

現代:宗教活動變少

現今,廟會又重新成為百姓一項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除了在寺廟進行,也有在公園和廣場等開闊的地方舉行,主要是進行文化、貿易和娛樂活動,宗教活動已經很少了。

全國各地的廟會活動隨處可見,比較典型的有:北京地壇廟會、上海城隍廟廟會、南京蔣王廟會、山東泰山東嶽廟會、天津皇會、福建媽祖廟會等。

豐富多彩的地方廟會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廟會文化。

廟會的主要內容

一、祭神儀式

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往往需要舉行祭神儀式。

例如"行像"活動。"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

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

二、祈子活動

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廟」和「會」祭之神而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

其中帶有巫術意味的祈子活動,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生存環境基本上沒有發生改變,子孫後代的繁衍成為千百年來的頭等大事。

三、民間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曰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 (中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

四、民間玩具

北京廟會上的麵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廟會上的玩具市場最為花哨。

在民間兒童玩具攤上,擺滿了假面、戲劇木人、小車、刀矛、竹龍。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製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製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廟會的時候,小街就成了人山人海,幾乎把它擠炸了。

每個小貨攤前都圍滿了人,挑揀貨物,討價還價,人聲嘈雜。

處處都飄散著一股烹、炒、炸、煮的清香,使人垂涎三尺;處處是人們的笑瞼,歡笑聲蕩漾在人群里。

【本文由大希堂編輯,其中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如有涉及他人版權,敬請通知刪輯。未經大希堂同意,第三方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希堂 的精彩文章:

古人的衣袖真能放東西嗎—漢服
如履薄冰的蛋雕藝術!
金絲楠精品雕刻作品之《福在眼前》
胸針點亮全身的優雅
帝王諸侯的稱璽,將軍的稱章,官員的叫印,你手裡的可能只能叫?

TAG:大希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