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打長效干擾素,會發熱、嘔吐、焦慮,正常嗎?
臨床治療病毒性肝炎,常常會用到干擾素,比如:乙型肝炎,干擾素+拉米夫定;丙型肝炎,干擾素+利巴韋林。很顯然,效果是有的,但不少患者在使用之後,紛紛抱怨身體有發熱、惡習嘔吐、狂躁等等不適,這算正常嗎,需要停葯嗎?
如何理解長效干擾素和普通干擾素
長效干擾素和普通干擾素,是跟它的分子大小和結構有關係的。兩者區別在於,長效干擾素是普通干擾素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聚乙二醇大分子,它的代謝速度減慢,半衰期可以長達40-100小時。
因此,普通干擾素需要隔日打一次,甚至每日都要打一次才能維持比較好的血葯濃度;而長效干擾素卻可以168小時打一次,即1周左右的時間仍能在血液中維持較高的濃度。
使用長效干擾素,應注意五大不良反應
由於僅需每周給葯1次,使治療的依從性大大增高。但是很多病人因忽視了其不良反應的存在,花費了不菲的價錢用上藥,但中途又不得不因為難以耐受的毒副作用而停葯。因此,下面簡要介紹長效干擾素的不良反應,供臨床參考:
一、引起流感樣綜合征
干擾素有很多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流感樣症候群。什麼是流感樣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像流感一樣出現發熱、全身酸痛、頭疼、噁心。
一般而言,在注射完干擾素後的2-6小時後會開始發熱,一般為低熱,個別人可達40℃,伴寒戰,經3~4小時可自行退熱。常伴有乏力、頭痛、鼻塞、四肢肌肉酸痛、關節痛等。一般經3~4次注射,病人可逐漸耐受,不再發熱或僅有低熱。
大概90%以上的患者都會出現流感樣症候群,但是90%以上的患者都能自己扛過去,無需處理。只有少數人需要干預,如應用一些非甾體類的消炎藥緩解癥狀。
二、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也和干擾素有關係。但相對來講,消化道的癥狀在應用干擾素治療丙肝的過程中比較常見,因為丙肝抗病毒過程中除了應用干擾素外還會聯合應用利巴韋林,而利巴韋林會有明顯的消化道反應。
三、骨髓抑制
1、與普通干擾素一樣,長效製劑也可抑制骨髓,引起血細胞減少。
2、利巴韋林易引起溶血性貧血,二者應用2~4周後,個別敏感者血紅蛋白最多可降低30g/L,當血紅蛋白降至不足100g/L時應減少用量;低於80g/L時應提前停葯,此時血紅蛋白可迅速恢復正常。
3、長效干擾素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高於普通干擾素,亦為迫使治療中斷的原因之一。
4、病人用藥後兩周白細胞下降最為明顯,4~6周後逐漸回升。
Tips:因而在此期間宜注意密切檢查血常規,及時加用提升白細胞的藥物。中性粒細胞水平低於0.75x109/L時應減少用量;低達0.5x109/L時宜及時停用。
四、誘發甲狀腺疾病
本劑在用於治療丙型肝炎過程中,有1%~6%的人可發生甲狀腺疾病,主要表現為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有些病人體內存在抗甲狀腺抗體,用藥後可發生橋本氏甲狀腺炎。
因此,應在治療前和用藥過程中,每3~4月檢測一次甲狀腺相關激素。對合併有甲亢的肝炎病人,需待甲亢病情控制後再進行干擾素治療。
五、出現神經精神反應
無論何種干擾素,均可引起失眠、精力分散、情緒改變、易激惹和抑鬱等不適,以抑鬱最為嚴重。
長效製劑可致20%~30%的用藥者發生程度不等的抑鬱表現,輕者僅有性格改變,如不喜言談、情緒鬱悶、自閉、缺乏自信、焦慮等;重者可有自殺念頭、自殺企圖和行為。
六、其他反應
據報道,其他較為少見而嚴重的副作用還有以視網膜出血、棉絮斑和黃斑水腫為特徵的視網膜病變,尤在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者於用藥3個月後易於發生,但多為一過性、無癥狀,可在繼續治療過程中消失,不遺留後遺症。
偶見厭食、皮疹、瘙癢、光敏性皮炎、銀屑病、脫髮、誘發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間質性肺炎、結節病、急性腎功能衰竭、細菌感染、癲癇發作、腦卒中甚至失明、失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