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7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獲獎

2017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獲獎

【TechWeb報道】9月9日消息,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今日在北京揭曉。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2017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獲獎

資料顯示,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一年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對象不限國籍,但需要是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台灣)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作出重大貢獻。

今年「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潘建偉和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系列量子光學方面的創新技術,包括高全同性單光子源、超高亮度多光子糾纏源、獨立光子間的量子干涉、線性光學量子邏輯操作等,利用基於光纖和可信中繼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城域和城際範圍的安全量子通信,利用基於衛星和自由空間平台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洲際尺度的實用化的量子通信。這些發展最終將帶來一個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個角落的實用量子網路。

評委會認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許晨陽在代數幾何學上作出了極其深刻的貢獻,特別是在雙有理幾何與奇點及其對偶復形的拓撲結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2016年,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和「物質科學獎」得主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和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增設「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科學家委員會推薦出國際專家作為提名人。候選人產生後,請全球範圍相關領域專家對候選人的工作給予評價,科學家委員會根據評價結果投票確定獲獎者。並請清華大學法學院高西慶和畢馬威組成監管委員會,監督整個評獎過程。

現科學家委員會由15位著名科學家組成,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丁洪、芝加哥大學何川、斯坦福大學李飛飛、普林斯頓大學李凱、香港科技大學勵建書、斯坦福大學駱利群、李政道研究所季向東、北京大學饒毅、北京大學田剛、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東、麻省理工學院文小剛、美國西北大學夏志宏、哈佛大學謝曉亮、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及美國Scripps研究所余金權。

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為六百八十萬人民幣(約合一百萬美金),每項獎金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Web 的精彩文章:

小米手機A1失去引以為傲MIUI:繼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樂視美國官網下線 官方公告稱一周後還會回來
大手筆!Facebook怒砸10億美元製作原創視頻內容

TAG:TechW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