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為什麼要整容?除了愛美還有很多原因——繆斯夫人

人為什麼要整容?除了愛美還有很多原因——繆斯夫人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繆斯夫人專欄

整容手術的歷史不過百年,原先是為了修復戰士士兵的面部傷殘,時至今日,明星「整容臉」「錐形臉」見怪不怪,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不惜斥重金為相親、找工作、減肥等各種由頭在臉上、身上「動刀」。整容行為更加被公眾所接受。對整容趨之若鶩背後的大眾心理是什麼?本文為你一一道來。

撰文 | 章玉萍(武漢大學)

責編 | 吳 昉

  

整容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被刑罰毀容的犯人的身體實驗,但整容手術作為一個醫學分支和產業,卻只有短短百年歷史。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大量士兵和平民的傷殘,催生了整容手術的龐大社會需求,最初醫生也只是通過醫療手術來修復面部的缺損或重建被摧毀的臉龐。但伴隨20世紀消費社會的繁榮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和移民的大量湧入,人們的身份認同逐漸從傳統的家庭紐帶和地域轉向個體的自我呈現。大眾媒介和視覺文化的蓬勃發展,也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於美貌的慾望(Haiken, 2000)。

近年來社會的醫學化趨勢也讓在「血肉」上「動刀」的激進手段為大眾所接受。整容手術不僅包括對面容越來越細分的改變(例如眼部手術就包括割雙眼皮、卧蠶填充、下眼袋切除、眼皮抽脂、肉毒素除皺、眼周脂肪填充、開眼角、人造顴骨等等多個項目),也包括身體各個部位的全方位技術重塑。

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今天,外貌可以說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之外的第四種資本形式。美容產業也竭力將很多社會問題歸結為身體和外貌的缺陷與不足。「顏值經濟」一詞的出現,將量化的外貌指標(如百度貼吧流傳的「1-10分女/男評分表」)直接與個人市場競爭力相掛鉤。身體直接承載和展現著個體的種族、性別、性取向、階級和年齡等社會身份維度,身體的醫學化意味著將社會問題通過個體化手段進行解決。人們寄希望於改造自己的身體來凸現或掩蓋特定的身份特徵,以期待獲得在社會等級排序上更優越的位置,而不是通過集體政治行動去改變或挑戰社會等級本身。

在此社會語境下,整容成為一種直接、迅速改變個人處境的手段。美籍亞裔選擇鼻子和雙眼皮手術,非裔美國人選擇漂白皮膚,都是為了擺脫主流社會對少數族裔外貌的刻板偏見(Kaw, 1993; Hunter, 2011)。整容手術被納入巴西醫保系統,因而窮人也可以整容,並將之當做一種跨越階級向上流動的努力,相比受教育的頭腦而言,被整容的身體成為更容易獲得的身份認同基礎、權力來源和人生希望(Edmonds, 2007)。而在後社會主義中國,經濟改革打破了「鐵飯碗」,就業市場讓工作變成了「青春飯」,職場上的性別、外貌與年齡歧視成為了很多人選擇整容手術的理由(Wen, 2013)。被西方媒體浪漫化的泰國人妖文化實際上一點也不浪漫,那些選擇變性手術的從業者也都是為了努力掙脫階級固化、尋求社會流動的可能性 (Aizura, 2009)。整容也意味著對自我的管理、提升和修正,一切都和現代社會興起的「自我認同」有關。例如,在韓國,整容通過消費主義與新儒家的身體管理技術聯繫在一起(Kim, 2003)。在美國,很多整容者並不單純是為了變得更好看,而是為了建構和維持內在一致的自我認同,對於他們而言,整容不是對社會規範的妥協,反而是對抗他人對整容的負面意見(Davis, 1997),跨性別人群對於身體的改造尤其能說明這一點。而被所有人都掛在嘴邊的減肥可能是最寬泛意義上的「整容」了,當身體被視作自我控制和規訓的一個指標時,體重增長經常會產生對個體否定和消極的社會評價,因為肥胖意味著不被人喜歡和缺乏自控能力。減肥的日常討論是一種「看,我很自控哦」的自我表演。

整容手術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美國的整容行業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追求外表和選擇整容,但這顯示了社會越來越男女平等嗎?Davis(2002)的答案是不。整容手術更多是提升女性氣質,卻不能直接提升男性氣質,整容對兩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那些選擇整容手術的男性往往被視作男性氣質的失敗者,乃至整容本身就是對主流男性氣質規範的越軌行為。

女權主義者一定對整容手術說不嗎?也並不一定。強調個體能動性的後女權主義者傾向於「尊重整容者自己的聲音」,注重結構性不平等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則指出,個體的「主動選擇」也不是無源之水,而一定根植於宏觀的社會語境,是對加諸於己的強制性社會壓力和社會期待的協商、妥協和反抗。當我們以「尊重」為話語來強調個人選擇的合理性和能動性時,往往忽視了結構性因素才是選擇背後的根本原因,並且無意中與當代消費社會意識形態達成了合謀(Gill, 2007)。Gimilin (2013)建議我們將整容手術者的自我敘事問題化,視作個體解釋整容行為可獲得的文化資源,而不是對真實或穩定的自我的反思。

參考文獻

1.Aizura, A. Z. (2009). Where health and beauty meet: Femininity and racialisation in Thai cosmetic surgery clinics. Asian Studies Review, 33(3), 303-317.

2.Davis, K. (1997). Cosmetic Surgery as Feminist Utopia?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4(1), 23-37.

3.Davis, K. (2002). A dubious equality': men, women and cosmetic surgery. Body & Society, 8(1), 49-65.

4.Edmonds, A. (2007). 『The poor have the right to be beautiful』: cosmetic surgery in neoliberal Brazil.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13(2), 363-381.

5.Gill, R. C. (2007). Critical respect: The difficulties and dilemmas of agency and 『choice』for feminism: A reply to Duits and van Zoonen.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14(1), 69-80.

6.Gimlin, D. L. (2013). 「Too Good to Be Real」 The Obviously Augmented Breast in Women』s Narratives of Cosmetic Surgery. Gender & Society, 27(6), 913-934.

7.Haiken, E. (2000).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face: cosmetic surgery. Social Research, 81-97.

8.Kim, T. (2003). Neo-Confucian body techniques: women's bodies in Korea's consumer society. Body & Society, 9(2), 97-113.

9.Wen, H. (2013). Buying beauty: Cosmetic surgery in Chin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製版編輯:艾略特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前沿:回聲定位也有盲區?
歐洲鋼琴界的「金手指」現場演奏,還有樂器發聲原理的脫口秀,約嗎?
人馬長跑大賽告訴你:人類到底有多能跑?
蝙蝠回聲定位也有盲區?
徐平龍博士獲顧孝誠講座獎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