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有「新機」的媽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有「新機」的媽

作者:安琪

01

一個朋友整天和我抱怨,孩子怎麼怎麼不聽話,帶孩子多麼多麼辛苦,自己如何如何付出……,她說的聲淚俱下,我聽的筋疲力盡。

朋友自生了孩子之後,再也沒踏入職場半步,每天圍著鍋碗瓢盆,處理著各種雞毛蒜皮,關於孩子事無巨細,大包大攬。以前在職場處理問題井井有條,現在的生活一團亂麻,和老公時常冷戰,與婆婆經常怒目。

我說:「記得你以前愛畫畫,重新撿起來,給自己找點樂兒。」

她說:「我哪兒有時間。」

我說:「不行出來上班吧。」

她說:「孩子沒人帶。」

我說:「你婆婆不是在嗎?」

她說:「我怎麼能放心,我婆婆一點兒都不會教育孩子,而且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婆婆到底有多邋遢……」

我想說:「你現在也沒好到哪兒去啊「,但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我面前她的樣子,亂蓬蓬的頭瑟的像乾草,腋窩下的汗毛在她喝水夾菜時若隱若現,居高不下的體重用力支撐著不太寬鬆的裙子,露出了幾股肥肉,儼然一副大媽的狀態。

以前她陽光燦爛,現在每次見到她都陰雲密布,對著誰都碎碎念家庭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麻煩事兒,我們另一個共同的朋友說:「看到她,都不想要孩子了。「

有了孩子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滿肚愁苦,喪失自己,儼然一副怨婦的模樣?

02

前兩天看了一篇網紅文章叫《如何假裝成一個好媽媽》,文章圖文並茂,詼諧幽默,詮釋了當媽後的各種苦逼生活。網友紛紛表示,第一遍看笑得不停,第二遍看忍不住哭了,每個回答都好像說自己,太戳心了。

我把這篇文章推薦給了朋友,朋友發過來一個無奈的表情。我回了一句:這是狀態,但不能是常態,該放手的放手,該拾起的拾起。我不知道朋友是否聽懂了我的意思,但卻留給了我無限的沉思。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過一個詞,叫「自我實現」。另一個在心理諮詢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專家、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也提出過「成為你自己」。

女人,當媽之前都是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找一份合適的工作,買一款心儀的包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參加姐妹淘的各種約會,展示自己,釋放自己。不無聊,不孤單,精力充沛。

而當媽之後,卻行走在成全別人的路上。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沒當媽的時候,穿著高跟鞋逛一天都不是事兒,有了孩子之後就不行了。」是因為你精力被轉移了,「自我投入」的所有熱情,全部無私地轉移到孩子身上,家庭身上。只要涉及到與其相關的事情,你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亢奮之後,留給自己的卻只有萎靡不振。

成為自己,是釋放自己。成全別人,是壓抑自己。

壓抑久了,必然要尋找一個釋放怨氣的出口,於是夫妻矛盾,婆媳矛盾,親子矛盾就開始慢慢展露,讓本來和諧的家庭變得不和諧,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朋友抱怨的一幕。

03

究竟怎麼樣才能重新找到自己呢?我想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

請不要放棄任何成長的可能

許多女人,從當了媽的那一剎那,結束了工作,結束了愛好,結束了本該自我成長的可能,在看似圓滿的家庭關係中尋找安慰,從此進入了「舒適區」。

可是時間一久,真實的「自我」便被打壓至生活的湖底,你看風平浪靜,可那個「自我」卻時不時地出來興風作浪,讓你陷入煩惱的漩渦,因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議題並沒有完結,必須由你自己去圓滿。

當媽並不意味著自我實現的人生就此結束,我恰恰認為是剛剛開始。

有一期《面對面》是對董卿的採訪,剛剛錄完《朗讀者》最後一期,鏡頭裡的她略顯疲憊,但臉上仍然掛著自信的笑容,同時還多了一抹淡淡的溫柔。

她成了一位媽媽,她談孩子出生時帶來的變化,她會為了工作最長兩周見不到孩子,經常陷入工作與情感的兩難。她說她一直在彼此的世界中尋找平衡。

她還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我不想放棄繼續成長的可能,所以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她一直希望能用身教的方式讓孩子得到成長。

我還讀到過一篇文章,叫《這樣的女人,才不會弄丟孩子的未來》,主人公也是董卿。

學會「偷懶」

有一個朋友的兒子11歲,動手能力很強,家裡的電器壞了都是兒子來修,每次出去玩兒都是兒子看路線,訂餐。別人向朋友求取經驗,朋友就說了四個字「因為我懶」。

我看過一句話說:「媽媽愛偷懶,孩子更優秀」。

這個媽媽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媽媽,懂得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她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變成了孩子的智慧與獨立。

而我的這位朋友,把「偷懶」所獲得的時間用在了自我提升上,她喜歡讀書,練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她堅持做瑜伽,依然擁有少女一般的身材。

她說,做了媽媽不應該沒了自己的生活,應該讓自己更加地充實豐盈。自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活好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經營好愛情,老公才是第一位

海靈格在《愛的序位》中強調,家庭里,夫妻關係應該排在第一位,是核心。他認為,和子女的關係,和父母的關係都應該排在夫妻關係之後,家庭出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里關係失去秩序。

在我們的大多數家庭中,有了孩子之後,母子關係成了家庭的核心,老公自然靠後,得不到重視。這樣的家庭孩子會受束縛,老公會更壓抑。媽媽抓孩子,老公成擺設。夫妻感情缺少了澆灌和培育,自然是枯木,這成了常態,也成了無數電視劇中婆媳矛盾的根源。

好的女人不僅善於經營好自己,也會經營愛情,只有享受愛情滋潤的女人才會更加幸福美滿。

我有一個姐姐,他的兒子今年上四年級,她和老公的關係依然像戀人一樣。

老公出差,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的打給她,連兒子都覺得甜的發膩。兒子問她,為什麼同學的爸媽總吵架,你為什麼和爸爸不吵架啊。她只是笑著說:「你希望我們吵架嗎?」兒子說當然不希望,我喜歡你們這樣。

在這樣家庭中生長出來的孩子更有愛。

而這樣的女人,擁有的不僅僅是歲月沉澱下的魅力,還有笑對生活的智慧與優雅。在鍋碗瓢盆之外,找到了一個更為寬廣的世界。

有娃的生活的確很麻煩,時而平坦,時而荊棘;

有娃的生活的確很善變,時而燦爛,時而滂沱。

不要只選擇荊棘與滂沱,而忽略了平坦與燦爛。

成就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味道,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海狸媽有話說

中國的媽媽們太會為了家庭犧牲自己。海狸媽提倡在家庭中無私奉獻,但不提倡犧牲。犧牲和奉獻之間的差別就是,你是否愛先愛了你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自己都沒有辦法讓自己喜樂幸福,又怎麼會有能力讓別人真的幸福?

這便是為什麼媽媽們自己要先走出自己的人生的真相。這條路,並不容易。共勉!

歡迎添加海狸媽個人微信號,和海狸一對一的交流教育心得、問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說頭條 的精彩文章:

電梯惡作劇:兩歲孩子死亡,缺乏教養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想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這麼做就可以了!

TAG:師說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