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一具奇怪的棺材,盜墓賊刀劈斧砍都打不開,現今下落成謎
魏襄王是戰國時一位出了名的「仁義」之君,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打著仁義的旗號,向秦國討要戰敗丟失的城池… …但是,讓人詫異的是,面對毫不講理的秦國,他竟然成功要回了城池,也算是戰國時期的一件奇事。可當他死後幾百年,他的墳墓可沒有遭到後人的「仁義」對待。
魏襄王的墳地位於光川王劉曲的領地之內,劉曲是漢景帝的重孫子,生於富貴之家的他,口味可是有點獨特,他不喜歡金錢美女,也不愛琴棋書畫,更不喜歡歌舞宴飲,他最喜歡的一件事,竟然是盜墓!
他的這個愛好堪稱可怕,凡在他封地內(大致在今天河北南部、山東北部一帶),前代諸侯國君的墓葬,都未能倖免。皇室盜墓賊果真不是普通的盜墓賊,連盜墓後的愛好也這麼奇葩,劉曲開棺後喜歡干這麼二件事。
第一,把供桌上放了幾百年的美酒一飲而盡。
第二,和保存完好的陪葬妃嬪的乾屍睡上一覺,據說這樣會使他很有成就感。
那麼,魏襄王的陵墓被他盯上了,還會有什麼好結果?劉曲躍躍欲試,帶上工具準備大幹一場。可是誰料到,在盜墓行當中所向披靡的劉曲竟然在魏襄王的墳墓里遇到了邪門的事!
前期工作都還順利,打開墓地封門,放走污濁毒氣,排空積水,劉曲和手下進入了魏襄王安睡的主墓室。左右各三個持刀荷戟的石人拱衛著一口黑里透亮的大棺材,想必那就是魏襄王的棺材了。劉曲急不可待地命令開棺,他想看看魏襄王有什麼寶貝陪葬,也想見識一下魏襄王的妃嬪有什麼過人之處,眼裡直冒光。
劉曲的手下,都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考古學「博士」,開過無數個古代棺槨,那麼,這個灰不溜秋毫不起眼的棺材,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紛紛舉起手裡的傢伙,朝棺材上招呼。咣當,咣當,咣當……一下,兩下,三下……整整一個時辰過去了,劉曲的手下們累得呼呼喘氣,可魏襄王的棺材仍安靜地躺在地上,一條縫都沒被打開,嘲笑著這群考古學「博士」。
劉曲不由得不寒而慄,這麼邪乎的棺材還是他盜墓生涯第一次見到。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撿起一點棺材的粉末放在嘴裡品嘗,這才恍然大悟!
這棺材皮又澀又硬,還有一股腥臭的野獸味道。
他這才明白了,這分明是傳說中的以十八塊犀牛皮晾乾後再用上等油脂密封好的絕世棺材,刀槍不入不怕水淹火燒,分明是盜墓賊最大的剋星!劉曲氣憤地將自己腰間佩戴的寶刀向棺材砍去,咯噔一聲,寶刀斷成了兩截。劉曲無奈,眼見在墓中呆的時間越來越長,只能退出去換氣。
出去換了幾口氣,劉曲又帶領著手下又去撬魏襄王的犀牛皮棺材,可那口棺材依舊連個縫也沒開。劉曲等人因為在墓室里待得太久,吸入了毒氣,個個頭昏腦漲,再待下去恐怕要給魏襄王陪葬了,無奈退出了墓室。劉曲長嘆一口氣,深知魏襄王的棺材自己是打不開了,一氣之下封存了盜洞。
時間轉眼又到了西晉太康元年,一個名叫「不準」的盜墓賊無意間又發現了魏襄王的陵墓,但是,當他們進入墓穴之後卻發現棺材旁邊的陪葬的東西早已被盜掘一空,唯獨就剩下一堆竹簡還有一個奇怪的棺材。同樣,之前發生的一幕再次重演,他們依舊是用刀砍斧劈,棺材依然完好無損,最後眼看火把要燃盡,最後,他們只得作罷。
幾天之後,幾天後,偷盜一空的大墓才被發覺,待官府的人趕到時,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燒光的大批竹簡。當時的晉武帝接到王陵被盜的報告後,極為重視,立即組織人進行清理。並且,由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總體負責釋讀竹簡的工作。
好在,當官府趕到的時候發現,雖然裡面空空如也,但是畢竟還有一堆有用的竹簡,從地上殘存的竹簡來看,當時的盜墓賊由於火把被燃盡,他們就用了很大一批竹簡當照明用,如果不是竹簡很多,此時殘存下來的估計就寥寥無幾了。
後人稱這些被搶救出來的竹簡為《汲冢書》。這些竹簡,又被後人整理為《古本竹書紀年》,它比司馬遷著的《史記》成書時間還要早二百年。
史學界甚至把《汲冢書》與西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發現的古文《尚書》、《論語》等,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敦煌發現的藏經洞,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
官府挖出竹簡之後,由於此墓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價值,就這樣,萬幸之中,魏襄王犀牛皮的棺材,竟然得以完好保存!
由於時光的沖刷,歲月的摧毀,魏襄王陵墓地面的封土,早已經不復存在,而他陵墓的具體位置,也就鮮為人知了,如果幸運的話,總有那麼一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口犀牛皮棺材出土,那必將是轟動世界考古界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