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海外學者還原真實毛澤東
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目前已出版十四本,圖序根據出版時間由近及遠。
1. 歷史天平上的毛澤東
[美]迪克·威爾遜
1976年,毛澤東逝世。1977年,時任《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主編的迪克?威爾遜邀請了11位學者,分別對毛澤東的生平作出評價。這些被邀請者素以對毛澤東生平進行的深刻靈動的分析而聞名。11位學者的10篇文章,被集結成《歷史天平上的毛澤東》出版。其中:
本傑明?史華慈和斯圖爾特?施拉姆將毛澤東視作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創性思想者和開拓者。米歇爾?奧克森伯格和紀亞瑪評價了毛澤東的實踐成就。恩瑞卡?匹斯切爾探究了毛澤東的教育思想——毛澤東主義的中心議題之一。肯尼思?沃克、克里斯托弗?豪、魏斐德和約翰?基廷斯討論了毛澤東在經濟領域和國際領域的探索。王賡武和愛德華?弗里德曼分別從毛澤東的中國人特質和他作為改革者的特點來行文。
2.毛澤東傳(上下)
[俄]亞歷山大·潘佐夫
關於毛澤東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毛澤東傳》作者接觸了大量蘇聯解密檔案並衝破「美化」與「醜化」的迷霧,為我們揭示了毛澤東作為一個革命者真實的激情與權謀。而他的詩人性格究竟對他的政治生涯有怎樣的影響,他又是如何平衡信仰與現實間的矛盾?
《毛澤東傳》以翔實的史料(其中多為一手史料)為依據,評述了毛澤東的一生,立論客觀。該書不同於海內外其他毛澤東傳記的很大特點是使用了大量俄羅斯檔案,進而在毛澤東與共產國際、蘇共、蘇聯和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關係方面頗有新說。闡述這種關係也是該書的一個中心內容。
3.毛澤東:雄關漫道
[法]阿蘭·魯林
1966年7月8日,毛澤東寫信給他的妻子江青:「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老虎是「山中之王」,擁有絕對的權力,雄武勇猛,力破萬難;猴子則靈敏多變,能屈能伸,弄險有方。
在本書中,法國漢學家魯林教授以一個西方學者的認識視角和話語體系,查考了大量從未出版的資料,擺脫了簡單的臉譜化模式,並以審慎的態度,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富有遠見、醉心詩詞、個性複雜的毛澤東的畫像。
著名漢學家畢仰高曾如此評價這部資料翔實的毛澤東傳記:「不僅細緻,而且可信、精確、公正。」
4.再思毛澤東
[澳]尼克·奈特
這本書為研究毛澤東——這位1976年辭世的中國革命開拓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通過收集一些新近發現的由毛澤東執筆的著作,尼克·奈特重新審視了毛澤東思想里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內容,並對毛澤東進行了「再思」。這本書系統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澤東關於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在中國革命中所起作用的觀點,闡釋了毛澤東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嘗試,以及他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
該書還對許多固有的關於毛澤東及其思想的評述提出了挑戰。這本著作對研究中國歷史與政治,以及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學者和學生來說頗具吸引力。
5.中國的共產主義與毛澤東的崛起
[美]本傑明·I·史華慈
本書獨闢蹊徑,從相關的學術框架和內部政治關係方面考察了一個特定時期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以及重要人物的歷史。
作者以一個西方人獨特的思維視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實以及各方面的相關資料,把握與洞悉中國共產主義發展的規律與脈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書是國外研究毛澤東與中國共產主義發展的一部優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國內相關研究的不足。
6.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
[美]莫里斯·邁斯納
作者以雄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力,試圖全方位地恢復馬克思著作中被扭曲的所謂「烏托邦主義」的深刻內涵。
他認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為特徵的「烏托邦主義」,那麼,實際上就意味著人類減低或放棄自身的創造能力;之所以說毛澤東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是由於他充分保持了「烏托邦主義」的衝動,同時又根據中國國情,把馬克思主義與「民眾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澤東思想理
論體系。
7.毛澤東的思想
[美]斯圖爾特·R·施拉姆
施拉姆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
作者依據多年潛心研究的心得,汲取消化新的文獻史料和觀念,並以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作為參照系,著重從思想理論方面對毛澤東一生的思想歷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察。
作者認為,現代中國歷史離開毛澤東及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思議的,毛澤東畢生為之奮鬥的理論目標就是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既是毛澤東理論活動的基本軌跡,也是把握其思想的主要線索。
8.從革命到政治:長征與毛澤東的崛起
楊炳章
本書以20世紀30年代紅軍長征為中心題材,討論中國革命與中國政治的相互關係。出版後在西方漢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被公認是研究長征和毛澤東革命思想的權威之作。
作者應用了大量國內外文獻檔案和當事人自述資料,澄清了若干史實疑難問題,同時採取一套新型的理論模式,從「革命理想」到「政治現實」,即用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逐步政治化的過程,來解釋中共政治策略和權力結構的演變。
這一轉變與毛澤東領袖地位的確立同步發生,正是此種轉變提供了主觀精神的力量,並與外部因素相結合,使共產黨人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9.毛主義的崛起:毛澤東、陳伯達及其對中國理論的探索
[美]雷蒙德·F·懷利
本書在充分佔有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從思想演進和政治變動兩個維度詳細敘述了1935年至1945年間本書稱之為「毛主義」的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直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過程。
作者拓展了中共思想史的討論,清晰地勾畫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從瞿秋白到陳伯達,再到毛澤東本人的漸進軌跡,從而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毛澤東思想之間的淵源關係。
本書還通過描述毛澤東與陳伯達在延安的人際互動與思想交流,充分展示出陳伯達在構建和宣傳毛澤東思想中的突出作用。
總之,作者認為:毛澤東思想的崛起,既與中共內部政治、思想發展的走向相關,也受國內外政治環境的影響;既是毛澤東本人親力親為的結果,也是黨內一部分知識分子擘劃與宣傳的產物。
10.毛澤東傳
[美]羅斯·特里爾
本書作者採取了通常以敘述為主的傳記筆法,但在史料甄別、背景分析和觀點評價等方面,都經過深思熟慮和精雕細琢,是西方數百種《毛澤東傳》中的經典之作,以8種文字在不同國家出版。
該書不僅體現出作者對於歷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滲透著政治學視角的理論穿透力,對於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歷史出神入化,引導讀者體味「故事」背後的時代困惑和制度機制,把毛澤東豐富的情感與的挑戰性的理論創造聯為一體,從而全方位地展現了中國革命的壯觀圖景。
11.毛澤東的政治哲學
[美]約翰·布萊恩·斯塔爾
本書運用政治學的分析方法,從政治概念的界定入手,把握和分析毛澤東政治思想的理論體系,向人們展示了從另一種角度考察毛澤東政治理論的可能性。
例如,把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放在政治學框架下進行分析,將其看作一個「啟動——效果——反饋」的政治過程,就體現了不少獨到的見解。
該書使用西方政治理論框架分析毛澤東政治理論的方法,在西方學者中也受到了批評,但它對於中國學者開拓知識視野,建構問題意識,仍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2.毛澤東的詩詞、人生和思想
[日]竹內實
本書是日本戰後著名中國學家竹內實研究毛澤東的主要成果。
竹內實的《毛澤東的詩詞與人生》一書是國外學者研究毛澤東詩詞的唯一系統論著,其結合歷史實際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與闡釋別開生面。
竹內實寫有多種毛澤東傳記,本書所選《毛澤東》一文簡潔明快、雅俗共賞。本書選譯竹內實研究毛澤東著作與思想的代表性論文,其中既有正面論述和評價,也有對毛澤東錯誤的質疑與批評。歷史證明作者的見解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13.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1917-1935)
[美]布蘭特利·沃馬克
作為一部研究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史前史,這本書通過考察毛澤東著作的實踐基礎及其政治背景,在活的有機體中解讀他早期的政治思想,認為以有效的革命行動為目標的理論與實踐的互動,是毛澤東自身發展模式的基本特點及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徵。
該書還把作者與毛澤東研究相關的兩篇重要論文也作為附錄收錄進來,從而有助於讀者從整體上把握其研究思路和學術脈絡。
14.歷史與意志: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透視
[美]魏斐德
本書為美國著名學者魏斐德教授研究毛澤東及其思想的一部影響範圍甚廣的著作。
作者試圖回答的問題是,一位曠世偉人究竟靠什麼思想滋養。 魏斐德教授馳騁於康德與王陽明之間,在中西文化廣闊的思想史海洋中,分析毛澤東的「知識環境」,架設起透視毛澤東的思想的哲學橋樑。他認為貫穿毛澤東一生的全部哲學,就是其處理客觀歷史與主觀意志矛盾的辯證法。
點擊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