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戰爭07–維也納備忘錄
上篇《陷入僵局》裡面咱們說了,幾方劍拔弩張,作勢談判破裂就大打出手。沙皇入侵多瑙河口諸公國的消息,通過報紙和外交渠道在英國廣泛傳播,但是阿伯丁首相認為那並不表明就要打仗了。英國駐聖彼得堡大使西摩傳回的消息說,俄國進入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只是為了達成有利於俄國的外交協議。既然是這樣,那仗肯定打不起來,俄土兩國最終還是會通過外交手段達成協議的。
英國大使西摩在聖彼得堡跟英國商人們聊起局勢來的時候,商人們也認為仗打不起來。當然,打仗會讓他們破財,但是俄國更是承受不起同歐洲列強的戰爭,特別是同英國交惡。俄國經濟嚴重依賴進口,同英國打仗不但會讓俄國商船無法在公海上行駛,就是波羅的海的航運也會被英國海軍封鎖,而這將切斷俄國的海上生命線。儘管如此,英國使館還是開始搜集俄國軍艦的情報,雖然戰爭還沒有爆發,就像前面提到過的,海軍大臣格雷厄姆爵士的戰略是開戰後立刻打上門去。
眼下的需要解決的是俄軍進入多瑙河諸公國的帶來的問題。沙皇尼古拉命令部隊進入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陳兵多瑙河給土耳其人以壓力,但是此舉也打破了地區平衡。奧地利對此感到十分不爽,這讓奧地利在多瑙河地區的正常貿易陷於停頓。理論上奧地利是俄國的盟國,打敗拿破崙後,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三個君主制國家的皇帝和國王,於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會晤,建立了一個神聖同盟(Holy Alliance),所以作為盟國的奧地利應該支持俄國的行動。但是奧地利人非常懷疑俄國人醉翁之意不在聖地問題上,而是在巴爾幹半島有領土野心。這個情況讓奧地利人很是為難,如果他們同英法站在一起抵制俄國,那麼俄國下一個收拾的目標很可能就是他們,畢竟從地理位置上看他們同俄國接壤,會招致直接打擊。反過來如果全心全意支持俄國,那會讓他們成為俄國的小馬仔,綁到俄國的戰車上。此外還有個民族自尊心的問題,四年前奧地利被迫向俄國求援,請俄軍幫助鎮壓匈牙利民族主義者起義,就讓奧地利很沒面子了。
說到這裡草根想插一句,1850年代的奧地利不是今天的奧地利,1850年代的俄國也不是今天的俄羅斯。今天看地圖這兩個國家遠隔千山萬水,但是在1850年代,那可是鄰邦啊,至於是不是友好鄰邦,那就看你奧地利的表現嘍。
於是奧地利趕緊做東邀請各方到維也納開會,這次會議由奧地利外交大臣布爾公爵(Count Karl Ferdinand von Buol)主持。奧地利搞外交那是有著悠久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的,想當年大師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就是靠著外交手段,讓實力平平的奧地利躋身於歐洲大國之間。布爾希望通過本次會議,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讓俄軍從多瑙河諸公國回家去,二是解決俄國對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基督徒的保護問題,這兩個問題是互相牽扯的。同時法國人對聖地問題也有訴求,所以還需要徵得法國人的同意。取悅於各方,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奧地利外交大臣布爾公爵
哪個說弱國無外交?弱國不通過外交手段為自己爭利益,難道靠戰爭?弱國玩戰爭手段爭利益存粹找死,奧地利人就不相信這個。
各大強國的代表齊聚維也納,7月31日,布爾和他的團隊拿出了解決方案《維也納備忘錄》(Vienna Note),馬上送交聖彼得堡和君士坦丁堡審閱。這個備忘錄顯然是照顧了沙皇的要求,授予沙皇保護土耳其治下的東正教徒的權力。這項權力沙皇一直強調是條約賦予的,土耳其應該接受,鬧得這麼僵就是因為5月10日土耳其拒絕了這項要求。
8月5日沙皇表示接受備忘錄的安排,這讓英國首相感到高興,看來問題解決在望,現在就等著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消息了。一周過去了,沒有獲得來自君士坦丁堡的任何消息。終於在8月14日,土耳其蘇丹給出了答覆——拒絕,這根本就不能代表土耳其的利益。
土耳其不但對侵害土耳其利益的條款本身拒絕接受,對措詞也表示不滿。這下沙皇有話說了,說你們看,這個備忘錄並不是我們提出的,也不是完全按照我們的意思辦的,但是我們接受了。破壞歐洲和平的是土耳其,那你土耳其也甭想要我從多瑙河流域撤軍了。一下子輿論從譴責沙皇欺壓土耳其,轉向了批評土耳其拒絕接受和平倡議。
英國外交大臣克拉倫登氣啊,心想這一定是斯特拉特福在背後搗的鬼,陽奉陰違,暗地裡唆使土耳其拒絕接受《維也納備忘錄》。法國大使說就是這樣,其實法國大使倒是暗地裡縱容土耳其拒絕備忘錄。當然這個《維也納備忘錄》本身也有問題,確實損害了土耳其的利益。或許斯特拉特福暗中做了手腳,但是英國和法國艦隊出現在土耳其海域,這件事本身就讓土耳其人腰桿硬了起來。
沙皇去奧地利開會,請布爾再提出一個新動議,就是一旦土耳其接受《維也納備忘錄》,他就從多瑙河口撤軍。新的提議由俄國和奧地利商定後,交給了英國和法國大使。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不,此時已經是拿破崙三世了,拿破崙三世覺得土耳其肯定干不過俄國,雙方一旦打起來,君士坦丁堡很快就會陷落,俄國就會拿下那些海峽然後艦隊直趨地中海,於是敦促蘇丹接受這個新動議。英國首相阿伯丁公爵私下裡也這樣認為,還擔心法國趁火打劫,也傾向於避免雙方開戰,但是此時英國陣營內對俄強硬已經不可避免。9月20日土耳其再次正式拒絕了布爾的動議,四天後克拉倫登私下裡跟斯特拉特福說,看來真要打了。同時他授權英國大使召喚鄧達斯艦隊到金角灣去保衛君士坦丁堡。幾天後法國艦隊也跟上,由哈梅林(Hamelin)率領。
10月4日,土耳其向俄國發出正式通牒!要求俄國人在兩周內撤出多瑙河口諸公國。斯特拉特福盡其所能勸說土耳其人不要這樣,但是土耳其人已經橫下一條心來:反正仗打起來你們英國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我土耳其垮了對你們來說是一點兒好處也沒有,你們看著辦!
10月7日英國內閣開會討論土耳其局勢,帕默斯頓認為英國艦隊應該支持土耳其,壓俄國人讓步。前首相外交大臣羅素伯爵(John Russell, 1st Earl Russell)也是如此好戰的態度,主張立即在黑海和波羅的海的採取行動。新聞屆也要求採取強硬的外交政策,《泰晤士報》提醒讀者,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不就是要來做這個的嗎?只有財政大臣格萊斯頓(Gladstone)依然堅持和平路線。可憐的阿伯丁政府是個聯合政府,一直是靠妥協維持,內部意見嚴重不一。後來克拉倫登伯爵說這樣吧,在俄國進攻土耳其的情況下,讓鄧達斯的艦隊進入黑海。內閣終於達成了一致,就按克拉倫登這個意見辦。
英國人不喜歡土耳其,不過現在英國要站在土耳其一邊保衛土耳其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情況呢?請看《土俄開戰》。
※克里米亞戰爭 05–英國人無所作為
※克里米亞戰爭 04–緬希科夫的使命
※克里米亞戰爭 02–英法的態度
TAG:永遠的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