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啥總有孩子越大越難教的無力感?因為我們沒有一步一步地管

為啥總有孩子越大越難教的無力感?因為我們沒有一步一步地管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很多老朋友都知道小D小時候的那個經典段子,才8、9個月大的她,一不滿足就大哭,有一次哭到停不下來,哭聲之大驚動了走廊那頭的鄰居。鄰居忍不住報警了,就此也讓小D在我們這幢樓「出名」了:)




我當時是崩潰的,剛剛開始獨自帶娃的生涯,還遇到了這樣一個倔強高需求孩子,我最經常地就是對她說,「不要哭,不要哭」,但根本沒用啊。人嘛,一開始再好的耐心,如果反覆地被打擊,最終肯定堅持不了。我最終也會用吼,一吼小D哭的更加厲害,而我又陷入深深自責,感覺自己很無能。



後來我求助於小D的認知老師,她當時給了一個影響我至今的育兒錦囊妙計,

給予孩子解決方案,把你希望她怎麼做的方式教會她,而不是一味制止。

比如,不要對小D說,「不要哭」,而是告訴小D,你想要什麼可以叫「媽媽」,而當小D真的開始做了以後,我們就需要

立即給予回應,強化她的好行為。

這一點大家不陌生了吧,正面管教的精髓之一。







但在實踐過程中,我遇到很多父母留言諮詢,理念是理解的,但是似乎執行過程中還是沒用。有不少父母都給我留言問,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有一定年齡範圍的要求,太小或者太大的孩子是不是不好用啊。




這一個提問提醒了我,

很多父母在運用育兒技巧時缺少了「拆解」的能力,

也就是同樣的育兒理念,針對不同年紀的孩子我們需要變通。今天就拿小D這個不滿足就大哭作為例子,和大家分享怎樣進行拆解。







1歲前-哭的時候用手指或者叫「媽媽」




這是當時我和小D說的,

你有需求要說出來,不然媽媽不知道你要什麼?

結合當時小D的年齡,

我就給了她兩個解決方案,你可以用手指,或者可以叫「媽媽」。




孩子一開始一定會哭,因為她不明白我們的要求。但不該孩子哭了,我們就放棄了,而是需要

陪伴孩子情緒平撫後,反覆地演示給孩子看,你可以怎麼做,

這個是關鍵。




1歲前的第一次立規矩似乎是最難的,很多父母還把孩子認為是小寶寶,因此即使意識到需要開始設立規則,還是會不忍心。

但1歲前的這次立規矩特別重要,因為它奠定了父母在孩子管教這件事上的基調。






2歲前-具體要求具體表達




經過之前幾個月的努力,小D在1歲多一點的時候已經做到了,可以用手勢和說「媽媽,媽媽」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一旦可以表達了她哭叫的情況就減少了。




但隨著小D的慢慢長大,我發現她明明會說「吃飯、喝水、睡覺、玩具」這些辭彙了,但是一到要表達時,還是「媽媽,媽媽」大叫,即使當時爸爸陪著她。




這時,我就意識到,需要進一步讓小D明白

如何表達具體需求

了。於是,當她再一次叫「媽媽」時,我和老公都會及時回應,

「我聽到你了,但你要告訴我你要什麼?」

一開始執行非常困難,換位思考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小D,她是困惑的,之前都是叫「媽媽」就好了啊,為什麼突然要說出來呢?




而且剛剛開始說話的孩子,很多時候想說會出現突然卡殼的狀態,於是就會出現抓狂大哭的狀態了。這時,我和老公就採取

「先給一次機會,演示一遍,再重複一遍」的三部曲策略。






  • 「媽媽,媽媽」 (小D其實是要玩具,確保這個辭彙是她會說的很關鍵)



  • 「你要什麼呢?」(給予一次機會)



  • 小D拚命指著架子上玩具,繼續「媽媽,媽媽」(這樣做也沒錯,是我們之前教的不是嗎?)



  • 「哦,小D要玩具呢,那你要說,玩具,給我玩具」(給予了機會,現在是演示)



  • 「小D,跟著爸爸一起說一遍,玩具,給我玩具)(一起重複一遍)




大概20個月的時候,小D終於不用什麼都叫「媽媽」了,開始知道怎麼來表達自己具體需求了。有時一著急還是會忘,但經過提醒,她就會知道怎麼來表達,大概2歲左右就已經完全不需要提醒,就知道如何表達具體需求了。







3歲前-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2歲後,基於小D可以具體表達自己需求了,我們就開始演示給她看,

怎樣是更加有禮貌地請求他人幫助。

當她開始說,「爸爸,我要那個凳子」時,我們就會沿用上一階段的策略,

給予機會

「怎樣可以更加有禮貌地說呢?」




演示一遍

,「

小D可以說,爸爸,你能幫我拿一下那個凳子嗎?

」,然後帶著

重複一遍。

等到我們幫助好了她,我們也會提醒她說「謝謝」,當然最關鍵的是,我們也會及時回應說,「不客氣」。




這一點一直強化到現在,基本上小D現在會用, May I ...please?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請你幫我。。。好嗎?我可以。。。嗎?這些句式了。




英文里請求對方幫助的更禮貌用法是 Could you, Will you, Would you...



拆解的藝術:一步一步教孩子




估計很多父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父母,看到這第一反應就是好麻煩啊,為什麼不能一開始直接就讓孩子學會最正確的表達呢?但我相信,只要你的孩子過了2歲,或多或少都有一個感概,越來越難教啊,一不滿足就大叫,使喚大人做事天經地義。




其實當我今天把這個過程全部復原一下時,我們自己也清楚的,對著一個還無法清晰表達的1歲孩子,我們要求她具體表達出到底要什麼,這是不現實的;對著一個剛剛才會說幾個片語、一個短句的2歲孩子,我們就要求她用禮貌用語也是不現實的。

當我們用超出孩子認知能力的規則要求孩子時,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沮喪的。




於是,這個過程中很多父母就著急了,開始了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就妥協了,只要不哭就滿足吧;有的父母甚至絕望了,這個孩子就是教不好了。其實,所有的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因材施教」。這四個字被說爛了,

但是真正可以做到換位思考,從孩子水平出發進行「因材施教」的太少了。




沒有規則就沒有尊重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家

溫柔堅定建立規則

里很小的一個例子,看似麻煩,但每個階段我們給予小D的規則不是遙不可及的,

她夠一夠就能做到,

我們不需要氣急敗壞通過吼叫管教孩子,

這是我們的「溫柔」。




每個階段我們都是給予小D規則的,

雖然具體要求不同,但核心是相似的,

小D從很小就開始明白了,萬事萬物並不全部按照她的意願進行,建立了界限的概念,

這是我們的「堅定」。




這樣的麻煩,恰恰是省心,

孩子清晰地了解父母的期望,獲得「做到了」的成就感;而父母明白了「愛與規則」的界限,也學會親子溝通的方式。







孩子成長過程中,吃飯是一口一口學會 的,走路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積累的,唯獨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我們卻常常忘記了,也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




這「一步一步」的過程才是育兒的藝術,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也是我們父母自己。都在說,孩子你慢慢來,那麼也請記得提醒自己,父母們,我們慢慢來。




P.S.我們這次全家的郵輪之行就要接近尾聲了,真的太喜歡這次的航行了,我一定會寫遊記分享的。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我們下周一見了哦!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育兒中的拆解藝術運用




  • 偷師|紐約幼兒園老師用「搭腳手架」的方法激發孩子潛力



  • 講真,別再冤枉孩子不聽話,明明是你自己說不清



  • 掌握一個方法|普通父母灌輸內容,聰明父母教會孩子思考




2、應對孩子哭聲的心態




  • 見不得孩子大哭?那是你不知道發脾氣也是有好處的



  • 見招拆招|一不滿足就帶著哭腔大叫,再好的脾氣也煩了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吼,父母情緒修鍊的四層境界,你在第幾層?



  • 情緒管理|憤怒的家長,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軟弱




3、說話的藝術




  • 不要讓你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在傳遞,我不愛你!



  • 美國教授問我,你們如此深愛孩子,為什麼卻總在傷口上撒鹽?



  • 愛一個人就是先學會好好說話|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我已經寫了800多篇原創文章了,想看更多歷史文章,歡迎點擊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早產兒之父對話大J|2018年的第一天我們選擇這樣度過
開售|低幼英文原版繪本,英文啟蒙、認知開發、邊學邊玩
開售|大J小D獨家定製原木小車,為啥我非要廠家重新開模?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