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三朝
原標題:五門三朝
《禮記》說帝王要「面南而治,三朝五門」。這是什麼意思。天子治理天下的王城,需要坐北朝南,五門構成三朝。今天的故宮,基本完整的保留著這一制度。
下面,我們把手機橫過來,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想要拜見皇帝的官員,由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進入王城。大清門已經拆隊,位置相當於今天的毛主席紀念堂。如果你是明朝人,要一直門到太和門,才能見到天子。如果是清朝人,你要走到乾清門才能見到皇帝。
現在開始你的族程吧!
什麼感覺?
是的,天子不是什麼人都能見,不是什麼人都能隨隨便便的見。我們以明朝為例(明字仍然用清朝的名字,這樣好記些):大清門至天安門稱為外朝。這裡雖然不算上朝,可是也很嚴肅。天安門至午門為治朝,一些國家的典禮儀式要在這裡舉行。而從天安門內至太和門,則是內朝,也稱為燕朝,就是天子召見的地方,皇帝在這裡和官員們處理日常事務。
而如果你是清朝普通小官的話,那麼想見皇帝的路更長些。因為清朝把燕朝向內移到自己寢宮前面,也就是乾清門。這樣,按照五門三朝制度,進入外朝的門,則是天安門。相映的,午門至太和門是治朝。
經常聽說官員們一見天顏,立即腿軟跪拜,實際走走就會發現,這麼長的路,見到皇帝不抖才怪。皇帝的威嚴是和你的運動量相關的。
關於五門三朝,我們知道最早的記載見於《禮記》,禮記講的是周禮。那麼明朝的皇帝真的按照周朝的城邦制度建設今天的王城嗎?怎麼說呢?我覺得,是也不是。皇帝標榜自己受命於天,是天子,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說話辦事都要和前面那些受命於天的人一樣。但是時代在飛速的發展。明朝皇帝所能調動的人工,所能建設的工程,遠非周朝天子所能想像的。不過天子就是要個名,看,我是按照周代的制度建成了王城,我也是天子。其實,也就是個名,雖然可以找到五個門的名字,其實無論是空間安排和實際用途,都更加符合明代的要求,並不是完全照搬古代。
皇帝雖然標榜自己要聽從古代人的意見,其實卻是很靈活的。
自2018年起,我開始了新的寫作:《二進宮:給孩子講故宮》。此前,校史調查寫了三年,衚衕故事寫了一年半,現在我開始寫故宮。前面的項目也還會寫,不過更新就會很慢,校史調查,最近更新已經快一年了。衚衕故事最近更新得也慢了。
為什麼這個連載叫《二進宮》呢?因為要講的內容都是我再次走進故宮,才能獲得的。也需要讀者反覆的研究才能獲得。二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干這件事,需要點「二」的精神。為了把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我買了ipadpencil,所有的圖都要自己畫。誰要用這些圖,先把我的ipadpro給報銷了呀!
TAG:小衚衕里的教育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