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最近JAMA上很火的一篇Meta分析談起

從最近JAMA上很火的一篇Meta分析談起

從刷爆朋友圈的JAMA上的一篇Meta分析談起

作者:曹煜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近幾日,朋友圈被國內學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的一篇Meta分析刷屏,題目為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um o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Fracture Incidenc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面對這篇文章,評論區有讚許,也有質疑。看著各方熱火朝天的討論,熱衷於Meta分析和系統評價研究的小編也忍不住想發表點個人愚見,與大家共同思考、討論。

1、辨證看待結果

一些學者認為文章類型僅為一篇二次研究的Meta分析,其結果的可靠性和意義具有一定局限性,甚至嘩眾取寵,無法與隨機對照試驗、隊列研究等臨床研究或基礎研究相提並論,因為其既不需要收患者入組,也不需要養細胞、養動物做基礎,只需要一台能上網的電腦足以。個人認為,首先臨床研究也好,Meta分析也罷,無論是哪一種研究類型,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與付出,不應貶低任何一種研究方式;其次,這種質疑只能說是對Meta分析沒有足夠清晰的了解,被目前一些低質量Meta分析泛濫的現狀蒙蔽了雙眼。其實想做一篇Meta分析不難,但是想做一篇高質量能發表於JAMA的Meta分析其難度只有真正做過的人才能懂。

2、消費過後認真反思?

評論該文章的主要是兩種聲音,一種是各種膜拜和讚許,一種則是淡淡的一句 「只是一篇meta分析而已。」不知各位在評論前是否認真讀過摘要甚至全文呢?筆者認為拋開其研究結果不談,單從文章的方法與報告來看,本文可以說得上是學習meta分析的一篇模板之作,詳盡的文獻篩選、資料提取、質量評價、結局合併,無論是哪一步都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一般的範例。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圖2 數據提取表

圖3 質量評價圖

許多Meta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未列出詳細文獻篩選的詳細流程、基礎數據提取表或是質量評價圖,過分重視森林圖,認為只要有森林圖就是一篇Meta分析。其實並不然,一個Meta分析好比一個食品加工廠,只有精心挑選出的上好食材才能做出好的食品,過分重視食品加工的過程,而忽略了食材的選取,這是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呢?此篇Meta分析中詳細的列出了每一篇文獻如何篩選而來(圖1),進行了什麼樣的數據提取(圖2),質量評價的結果如何(圖3),可謂十分清晰,使讀者每一步均可進行追溯。

循證理念的普及深深地影響著各個學科,筆者於去年系統評價了發表於《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自創刊至2016年6月發表過的46篇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的方法學質量與報告質量(曹煜隆, 匡季秋, 陳美戀,等.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發表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的方法學與報告質量評價[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 2017, 27(11):2636-2640),結果並不樂觀,我們的Meta分析還存在著較大的進步空間。方法學評價的AMSTAR量表與報告規範PRISMA量表詳細規定了如何撰寫一篇完整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去sific論壇「Meta分析與系統評價」版塊查找和進一步討論(鏈接地址:http://bbs.sific.com.cn/forum-303-1.html(請長按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三、如何冷處理Meta分析的熱潮?

近幾年Meta分析如雨後春筍般「野蠻生長」,發表數量倍增,隨之而來的是急功近利的低質量Meta分析數量激增,就連Meta分析的培訓班也多了起來,導致一些學者對Meta分析類的二次研究不恥。對於這樣的熱潮,我們應該保持理智,用批判的精神去對待、去了解、去學習。循證醫學在中國發展的道路終將邁向正軌。

本文觀點系作者個人觀點,旨在拋磚引玉。歡迎對Meta分析有興趣的老師在留言區留言,也歡迎大家在SIFIC論壇「Meta分析與系統評價」版塊發起/參與討論,共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染說 的精彩文章:

醫院病房設計,技能GET!
黃怡:如何應對耐葯G-菌的治療困境
口腔常居菌引起的下頜骨髓炎?
哪種方式更容易得感染性心內膜炎?

TAG:感染說 |